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2年以来,广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为总要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院地合作,狠抓创新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核心竞争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嘉兴市南湖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院地合作,狠抓创新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核心竞争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永昌 《经贸实践》2007,(12):13-13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制胜的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最大机遇和最大资源,工业创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重要力量。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省工业创新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部署,着力推进工业发展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加快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和全面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绍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大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可持续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如何实施科技创新?怎样为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应用?近日,《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  相似文献   

5.
以实施"贸工联动"战略而迅速崛起的义乌工业,在应对"十一五"复杂而困难的众多挑战中,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创新"贸工联动"模式为突破口,着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超千亿、5年翻番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长史建勇提出,要以构建十大现代产业体系为龙头,着力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打造新疆经济重要增长极。史建勇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巴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五年。巴州的发展战略要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模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浙江省委、省政府也作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民营企业是浙江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力  相似文献   

8.
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围绕推进嘉兴"三城一市"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深化"三年"活动,全力实施六大行动,着力促进平稳发展创新发展,努力开创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建设新局面。牢牢把握四个导向,全力推进  相似文献   

9.
翁荣金 《经济》2012,(12):159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宏伟规划,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极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王彪 《江南论坛》2013,(2):41-42
2013年是江阴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科技产业和人才的激烈竞争,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全球的视野.核心的地位.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广泛聚集国内外各类科技资源.深入实施“高、端、链”科技产业培育计划.将江阴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倍出、创新辐射面广和引领示范作用强的创新型园区。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泰州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泰州"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全球网络分割下,中国国家钻石体系的"创新驱动力"面临发达国家政府、国际大购买商和跨国生产型公司"三重围堵"而断裂的困境。对此,本文认为,中国国家发展突破"创新驱动"断裂的宏观战略,一是建立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传导保障机制;二是以CAFTA为切入点,拓展中国国家钻石体系"创新驱动"的地理空间,进行创新驱动发展"全球借势"。本文的研究是在产业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对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些年,辽宁社会科学院围绕东北振兴大局,进行内容创新,推动新型智库建设。一、抓好两个大局,推动改革创新目前,辽宁省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方面,主要是抓好改革与发展两个大局。围绕遏制经济下滑的势头做了大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为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2016年前三季度,东北三省的吉  相似文献   

14.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回望"十三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谋划推进,《浙江省企业...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但与引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紧迫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重大成果偏少,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等。未来5~10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要加速实现三个转型。一是创新方向转型,由创新重点聚焦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向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和创新驱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创新主体转型,由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转向兼顾企业主体与大众创新创业两个方向;三是创新基础建设侧重点转型,由前期集中于科教等硬基础,转向"硬""软"基础并行。为此,要加快建立健全创新考评与评估体系,组织实施若干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创新创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着力构建先进信息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投入的政策与体制机制等软环境。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设想。本文以揭阳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例,深入分析揭阳市实施开放型区域创新的途径。揭阳市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毫不动摇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毫不动摇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自觉地把揭阳发展放到全省、全国和全球总体格局中定位,以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战略思维认识揭阳、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企业是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决定了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走向.格力电器作为珠海龙头国企格力集团的控股企业,近年来以"掌握核心科技"为理念,以"营造自我超越的创新文化、建立高集成的研发体系、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构建全方位的产品系列"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用显著的业绩充分诠释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理论先导,推进人才工作的理论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人才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人才工作的理论创新,必须牢牢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必须认真学习毛泽东人才思想、邓小平人才理论、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制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用党的人才思想和人才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当前人才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所需要的人才理论体系.实践基础上的人才理论创新是党的人才事业不断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通过人才理论创新推动人才工作的思路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创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广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着力把创新落实在发展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相似文献   

20.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