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第三部门与小区治理的创新:以六星计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旨为以台湾六星计划健康小区为案例检讨小区治理创新的状况与问题。本文首先从"全球治理"、"地方治理"到"小区治理"的转变趋势加以说明,象征着世界各国重视小区、市场与政府的基层社会结构。其次,探讨小区治理的重要与意义。最后再以台湾六星计划中,3259个健康小区的案例说明草根性小区组织如何发展出小区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政府治理过程视角,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可分为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创新治理、高效治理和危机治理五种能力,分别指向了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创新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回应型政府建设.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要充分激发各方参与治理的动力活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切实提高行政权力的运行效能;着力打造政府高效治理的服务平台;牢牢把握政府危机治理的主动权;加快培育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从跨地市及地市以下两个空间尺度,对跨域治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追踪,发现:长江三角洲跨地市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指令到地方政府对话交流,再到目前的地方政府间伙伴关系建立三个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则是地市以下空间治理的主要手段.基于治理内涵和存在主要问题,认为,深化长江三角洲跨域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多元行为体博弈机制和推动多层空间治理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与自主创新能力匮乏并存;贫富分化与腐败严重并存;快速城市化与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并存。而造成这种风险的根源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紧密相关。现有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的创新驱动战略存在根本性冲突,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必须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6.
正11月8-9日,"2014生活与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办。会议围绕"我们"与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设置了十个分论坛。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了"基层治理创新与城市参与性、包容性、融合性发展"分论坛。来自中央编译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上海、宁波、杭州等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围绕基层城市治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基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前提下,地方政府治理对于科技创新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在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民生服务水平、法治环境状况等方面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快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扩大民生服务支出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大程度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七十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梁虎  张珩 《当代财经》2021,(2):63-74
国务院"43号文"的实施,为研究地方债务的治理效果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场景.研究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金融资产没有产生影响,但会显著增加银行总贷款、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有助于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地方债务治理能显著增加银行实体行业贷款,但不能显著增加银行非实体行业贷款和建筑业贷款.机制检验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可以通过降低借款人和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间接性地影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务院"43号文"实施后,资产质量高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企业贷款和实体行业贷款,资产质量低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个人贷款;银行规模可以强化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贷款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促进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应提高地方债务治理水平,强化对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引导,加强风险管理,保障银行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提出的现阶段的重要发展课题.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对地方政府治理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在探究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界定不清晰、治理法律缺失、治理不透明、治理自利性等问题,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地方政府法制化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建议,从而试图进一步探究如何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治理研究:基于对云南实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的来看,云南农业保险整体推进较为顺利,发展势头良好,在农业风险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地区的农民、地方政府、承保农险的保险公司等方面都对某些农业保险运行状况不太满意,即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中博弈的各方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笔者在国内首次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治理(社会治理)"概念,并利用盖瑞·J.米勒教授(Miller)的"管理困境"理论阐述治理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同时认为,我国政策,j生农业保险的治理模式欠完善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接着阐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治理模式理论基础,在对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治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等,最后提出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管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主题.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地方政府,能否有效执行国家环境政策和激励辖区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直接关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治理效果.文章基于环境管制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使用我国30个省级地区2000-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治理在环境管制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影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与环境管制显著影响着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地方政府的综合治理质量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水平,在环境管制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影响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面对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并举地方政府治理质量提升与环境管制政策制定,对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管理到治理,国家治理是一条参与的道路,包含公民及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以社会制约权力、通过协商达到共识进而实现治理现代化这三个层面的内涵.与此同时,参与式预算从源起到发展一直是一个国家治理的范畴,不仅是全球最佳的政府治理实践,也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创新模式.参与式预算是蕴含政治民主的理念与实践,是不同于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一种成功实践,是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模式,还是一种公共预算实践的创新方式.由此可见,理性认识参与式预算理念和实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规范财政分权治理、减税降费提质增效与保持地方财政压力适度性是"十四五"期间财税体制完善的重要环节.基于财政分权治理、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的内在逻辑,本文以财政分权治理理论、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和地方财政压力机理为导向,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揭示财政分权治理与减税降费之间的三重关联性,以及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路径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入汲取能力、系统性减税和规范清理收费是财政分权治理有效性的基本要件,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方向取决于传导机制.为此,应进一步规范财政分权治理的保障机制,适时调整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以确保地方财政高质量运行.  相似文献   

15.
智慧社区是社区与信息化融合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从宏观上承担着推动国家和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从微观上有利于社区治理理论的创新.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青岛市不断深化互联网+行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中国转型时期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家族企业究竟采用关系型治理还是采用规则型治理取决于其对两种治理模式的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市场作用和地方政府作用会对这种权衡产生影响.我们在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比较分析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地方政府的作用会使得家族企业在治理模式上更容易倾向于选择关系型治理,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地方政府的作用会使得家族企业在诒理模式上更容易倾向于选择规则型治理,这反映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我国改革的共识,但从政府主导换到市场决定这个"挡",存在一定阻力。经济要换挡成功,首先必须是"制度换挡"。经济增速下行,更增加了换挡难度,而且经济增速下行也可能成为抵制"制度换挡"的理由。我国经济下行"制度换挡"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在投资和产业发展上,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二是在研发投入和创新上,要由自上而下的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创新为主。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要把地方政府之间的寻租竞争转变为地方政府之间创新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有科技、实业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竞争。这三方面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第八届(2015-2016)"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于2015年4月15日正式启动,开始接受地方党政部门、司法机关和群团组织的创新项目申报。上述机构或组织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项目均可申请,尤其鼓励法治、透明、协商民主和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创新项目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组委会将组织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专家委员会严格按照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选,从申请项目中选出20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私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私营企业大都采用的家族治理模式,成为阻碍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私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等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的创新与治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区域产业创新涌现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以我国31个省市区产业创新数据为样本,用系统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的三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维治理机制是对区域产业创新涌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维治理机制中企业产权越明晰,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中创新投入维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给予创新实施者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对于技术、市场结构特征不同的产业,适应其发展的创新维治理机制形式也不同;目前,为了提高区域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转型期中尤其应该避免"企业产权模糊"、"政策供给单一化"和"治理机制缺失"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