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窗·趣事     
《发展》2014,(2)
正只剩一个石头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相似文献   

2.
正"为民办X件实事",是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实事"难道真的都是"为民"吗?为什么"实事"都要贴上"为民"的标签呢?坊间有句俗语:拾进筐里都是鱼。现在有的地方,年年都要口口声声地罗列出为民办的实事来,细心的人们仔细梳理一下,就不难发现那些"为民"办的"实事",不是公共服务类和部门工作职责的应尽事务,就是中央下文  相似文献   

3.
子洲县高坪乡坬焉村是一个山大沟深的穷山村,村里700多口人全住在半山上.现年38岁的钟国军凭着一股"憨劲",在坬焉山上的村办小学苦苦熬战了21个春秋,硬是把一所办不下来的学校办成了全乡的"明星"小学.从1988年到2000年的12年中,钟国军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受表彰的第一名就有17个,第二名8个.  相似文献   

4.
红军乡位于陕南旬阳县的东区,与湖北省陨西县接壤,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这里群山环绕,溪水长流,有良好的绿色植被,人文和自然景观较多.红军乡,因这里曾有过红军革命的足迹,至今还掩埋着为革命捐躯的红军烈士而得名,这是我国众多革命老区中惟一为纪念红军用"红军"的名称来命名的地名和乡政府.乡政府就设在九龙山下,也就在这座山上,修建有红军纪念塔和纪念馆,还掩埋有红军英烈的尸骨,使得这座山显得更加神奇和伟大.  相似文献   

5.
吴增祥 《走向世界》2009,(16):87-89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孝堂山是一座低矮的山丘,高不过200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但是它是一座很有名的小山.它之所以有名,倒不是因为有仙,而是因为山上有一处蜚声国际的汉代墓石祠.  相似文献   

6.
趣事     
《发展》2014,(2):64-64
只剩一个石头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  相似文献   

7.
老杭州都知道"城隍山上看火烧"的来历,它是指人们站在吴山历史悠久的望火楼上,居高临下,能在高处看到杭城何处起火,以便及时准确地指挥扑救. 古代科学尚未昌明,没有化学灭火制剂,人们灭火主要靠水,以水克火.也正因为"水火不相容",中国古代才有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发生剧烈战斗的故事,共工失败后,一头撞向不周山,支撑天穹的不周山被撞倒,天就破了个大洞,天火从九天之外倾泻到人间,仁慈的女娲不忍看到人类受苦,就在九州找七彩石炼石补天,从而产生了"女娲补天"的传说.其实,在古代禅让制社会中,祝融和共工都是官职,又称火正和水正,职能与火神和水神一样.  相似文献   

8.
与马鞍山一样,济南同样有南北两座卧牛山.南卧牛山不高,保存尚好,但北卧牛山已被过度开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构成齐烟九点之一的,恰恰是这座即将消失的北卧牛山. 卧牛山是齐烟九点中最东边的"一点",西距华山约2.5公里.古时,华山与卧牛山之间有一条河道,泺水便是从此处汇入大清河. 卧牛山又名九里山.关于卧牛山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山形似卧牛而得名;另有说法是卧牛山原名"流山","牛"、 "流"音近,遂讹传为牛山.  相似文献   

9.
刘姿慧 《东北之窗》2013,(10):50-51
这些年,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就一个比一个忙,忙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甚至从孩子还没下生就开始"忙"了。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就要进修"准妈妈班"的课程。为了能让自己生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纪宝宝"、"龙子"、"金蛇"……母亲们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进行剖腹产。为的是要赶那个"吉时良辰",为孩子出生讨个好彩头。俗话说"强扭的瓜儿不甜","瓜熟蒂才能落",就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不顾风险和健康,让孩子按照"预定"的时间生出来,出生的是否有意义哪?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少了一道工序,那这个产品的质量和寿命都会受到影响,更何况生孩子少一道"工序",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0.
在泾渭分明的黄海和渤海分界线南端,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无人不晓。然而,它决不是常人望文生义上的"八仙"饮酒作乐处,而是一座意蕴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丰碑。穿行其中,犹如置身"文化时空隧道",了悟多多,感慨多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史料记载,蓬莱城的得名缘起汉武帝。唐人杜佑存《通典》中云:"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因筑城以为名。"当年汉武帝所以千里迢迢到这里来,目的大约跟秦始皇一样,是闻悉大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长生不老药。他来了,等了好长时间,却不得见神山,当然也求不到长生不老药,失望但不死心的汉武帝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而筑的小城命为蓬莱。蓬莱阁,坐落于蓬莱城北丹崖山上。它始建于宋代,原是一幢单独的阁楼。到了明万历十七年,官府又在附近增设了一批建筑物,还是总称蓬莱阁。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扩建,蓬莱阁才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一个占地1.89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优秀建筑文化。蓬莱阁所倚立的丹崖山是因山上的岩石布满了红色的纹理而得名,此山并不高,但山势陡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