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计是随着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其经营权分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和演变的。作为这一现象典型表现的上市公司,由于目前存在着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因此,对上市公司尤其是正在进行改制拟上市企业的审计存在较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了。保持审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要求,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承担着向投资披露上市公司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的重任。但是“银广夏”、“亿安科技”,以及美国的“安然事件”等系列审计失真事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注册会计师未能履行其独立审计职责,甚至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联手作假账欺骗投资,严重损害了投资的利益。如何重树投资的信心,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就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原因及如何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作如下探折。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上市公司独立审计作用日渐凸现,然而,在经历了“红光实业”、“麦科特”、“银广厦”等事件后的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信任一夕间瓦解,独立审计与姑息会计假账划等号,众多投资人在惨遭损失后痛定思痛,反思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高低问题。如何正确认识独立审计质量高低因素,对症提出改进路径,是提高独立审计质量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审计是治理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失真的机制之一。文章探索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的基础性问题,包括: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需求、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本质、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目标、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客体、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内容、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主体、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方法、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环境,上述内容形成非财务计量工程项目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审计是治理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失真的机制之一,文章探索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的基础性问题,包括: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需求、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本质、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目标、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客体、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内容、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主体、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方法、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环境,上述内容形成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环境审计是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治理机制之一,非财务计量环境信息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非财务计量环境信息审计基础性问题,包括非财务计量环境信息审计需求、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主体、审计模式、审计环境,上述问题形成非财务计量环境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审计是治理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失真的机制之一,文章探索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基础性问题,包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需求、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质、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目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内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主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方法、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环境,上述内容形成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审计是治理非财务计量自然资源信息失真的机制之一,文章探索非财务计量自然资源信息审计的基础性问题,包括非财务计量自然资源信息审计需求、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主体、审计方法、审计环境,上述内容形成非财务计量自然资源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系族企业内部发生了很多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未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以至于人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品质产生了质疑。如何对系族企业内部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系族企业内部上市公司所具有的特征,探讨如何完善系族类上市公司的审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上交所“上证e互动”及深交所“互动易”网络互动平台中问答板块的爬虫数据,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信息互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上投资者提问次数、公司回答次数越多,公司回复率越高,问答间隔时间越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就越高,而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使得审计风险减小进而降低审计费用。结论可为信息互动和审计费用关系提供经验证据,推进网络互动平台信息在审计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15日是审计署建署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它标志着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而建立的国家审计制度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二十年来,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基本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宏观调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广泛关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国家审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将成为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如何贯彻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使审计工作上一个层次,围绕中心更加有利地发挥审计的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审计》2001,(10):43
山东省审计厅一直高度重视财政审计.近年来按照"抓大、求深、提高、创新"的总体思路,确定每年财政审计的工作目标,要求各业务处应积极配合,配套联动,综合运用审计、审计调查、专项专题审计、行业审计、系统审计和延伸审计等手段,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厅真正从思想上树立"一盘棋"意识,工作中形成"一体化"格局,推动了整个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断深化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较与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背景,并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对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整合审计资源--扩展审计功效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审计力量不足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是李金华审计长在总结20年审计工作实践时所说的一段话。去年,署办公厅组织了部分特派办、地市审计机关针对整合审计资源这一课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召开了司局业务骨干座谈会。同样是在去年,《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出台,“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整合审计资源”被列为三项基础工作之一。透过这些,我们感觉到,整合审计资源,是审计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取向,是审计署在未来几年内要着力实现的一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88年,审计署就出台了《关于复核审计报告和受理申诉事项的试行办法》,但由于当时审计规范程度较低等原因,审计署的审计复核工作并未全面开展。1996年审计署颁布了38项审计规范,根据《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初步建立起了审计复核制度,但审计署也仅对需要下达审计决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复核。到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署法制司设置  相似文献   

16.
王中信 《中国审计》2003,(18):43-45
随着国家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职业化已成为审计发展的趋势.所谓审计职业化就是将审计作为一种职业看待,无论是审计组织、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审计业务的取得、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收集、审计结果和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职业化标准要求形成一种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7.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is affecting a lot the economical environment and in many spheres has characterized the la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as information tools of the real economy are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nalysis of the ongoing process of harmonization of the qualification to audit at a global level.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throw light on the processes of harmonizing auditing and accounting on a global basis, an issue that is of considerable debate at the current time both in the accountancy profession and in academia. The paper is structured is several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entitled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accounting evolution" the authors are presenting the steps in the main harmo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major players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engin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eems to be the Anglo-Saxon accounting systems where the globalization issue was always very important. In the second chapter "Literature review" the authors are presenting some articles linked with the subject of our paper. In the third chapter "Harmonization of the qualification to audit" the authors are presenting need of "global qualification" in accounting and audit profession.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field of global accountancy education", the authors are presenting the history of the adopting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stainable global education curricula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on profession. There the authors are underlying the role of Intergovernmental Working Group of Experts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nternational, which is considered to develop a "model curriculum" for a global accountancy qualification. Also is presented the IFAC's Education Committee's results and also the ACCA program in educational field. The chapter "Forces which are ruling the regulation process" is presented the IASC/IASB and the European directives in harmonization process. On the chapter "Global accountancy education" the authors are presenting the threats of using the need of "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 in audit" by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 tool of exploitation, using it as "cultural capital" for sal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See the ACCA mechanism). Also the authors are presenting the IFAC role on building up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urricula,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through its member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onclusions are trying to emphasize the steps which the accounting education needs to be followed in Romania due to the international evolutions.  相似文献   

18.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其显著的特点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及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贯穿风险意识。目前我国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实践中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探索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本文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利弊的分析,探讨在我国运用风险导向审计需解决五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Vassilios P. Filios 《Socio》1984,18(2):117-125
This paper contains an analytical review of most of the approaches to social accounting/auditing.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ir usefulness is critically appraised: (i) The perceived reality approach. (ii) The cost or outlay approach. (iii) The benefit-cost approach. (iv) The programme-management approach. (v) The inventory approach—social process auditing. (vi) The state-interference approach. (vii) The social-goal-programm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王红兵 《中国审计》2001,(11):36-37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是外部董事,是非执行董事.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独立董事指导意见>),把独立董事制度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