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要摆脱困境,转变发展模式,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制约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并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郑州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机制带来诸多弊端,构建集聚型的城市经济增长机制是增强郑州中心城市高端要素集聚能力的关键.本文阐述了集聚型城市经济增长机制的内涵,分析了当城市具有一定能量的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知识能力提高的情况下,该模式具有适用性.阐述了集聚型城市经济增长机制的特征和其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机关作为专司监督的政府部门,应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切实肩负起审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责任,为促进宁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维护资源环境安全,推动加快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项目建设步伐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及改进后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城市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了城市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较小的结论,希望能为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严格受制于资源的丰度及结构等,而资源禀赋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格局,还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合理性。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粗放型发展的路子,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型城市成为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停滞表现最集中、最突出、最明显的地区,也成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生态与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从开发建设、繁荣到衰退和转型的过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枣庄市为例,首先在明确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其次,通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理论和模式分析,提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以经济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后结合枣庄市自身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与枣庄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对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就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城市空间结构分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一定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资源,发展替代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定性方法界定了我国83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县、镇),并运用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25座地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特征,技术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资源循环型经济的简称,是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过程。  相似文献   

10.
常宁以传统的资源型工业著称。近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四个转变",即由资源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直线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由倚重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加快思路、机制和方法创新,突出产业集群集聚建设,促进了工业增效、财政增税,市域综合实力增强。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0.2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7.67亿元,年均增长24.7%。工业拉动GDP增长由2002年的5.3%提高到2006年的7.28%。  相似文献   

11.
资源开采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支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并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资源开采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资源开采型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开采型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矛盾,原有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资源开采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神木县作为煤炭开采型城市同样面临如何科学发展主体产业,争得时间和资本积累以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新疆审计》2005,(4):48-48
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力在公布《西北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西北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六大转变”,即经济增长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人口再生类型由高于更替水平向低生育水平转变;生产方式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约集中型转变;农业人口比重大向非农人口比重大的城市化转变;工业化由以低附加值原材料加工的初期阶段向以高附加值原材料深加工的中期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农业向特色生态型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社会发展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加发展的“绿色”成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科学发展模式就是为实现资源减量化和高效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4.
允近些年,城市化的水准在提升,经济重心也逐步偏向于大中城市,城市因而变成了经济系统的主导。从根本上讲,转变大中城市的经济进步模式,应当统一于城乡的经济进步中;然而,由于城市具备了本身的独特增长倾向,因此,城市应当拥有独特的经济转变理念。人口密集、生态承载力脆弱、交通堵塞、各类企业创造性差异、产业构造和能源安排不科学等难题,逐渐成为阻碍各大城市综合进步的瓶颈。要化解这类城市难题,就要解析经济增长的实际途径和机制,依据现实的城市状况,选取与增长倾向相吻合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境2001年12月,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经过五年来的努力,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民经济结束了长期低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比“九五”期间平均增速提高了14.3%;城乡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资源约束,建筑业是资源消耗大户。要解决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在建筑业要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简要阐述循环经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就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以及政策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曾敏 《乡镇企业科技》2014,(25):140-14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密切,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错位、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如何实现职能转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浪费问题,中央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促进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应积极向开采——洗选——电——高耗能产业、煤化工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近来年,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不再适应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基础的“两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本文以“两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了“两型”经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发现“两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跨越“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短期内也使我国环境敏感型产业国际竞争力降低、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中期内出口规模下降.本文也探讨了该如何应对“两型”经济发展模式给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暂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