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样是基于对人、对自由的深情关怀,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阿马蒂亚·森与卡尔·马克思之间,如此相似,却也各有持重。两者最终都把目标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个人自由成为了“自由联合体”或社会的承诺。但是,森与马克思之间,人与自由,和谐发展何以可能,社会又如何承诺个人自由与发展,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任何社会传统都包含有某种和谐成分,只是在谋求和谐的方法、和谐的程度以及价值倾向上有些差异。但是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是整体和谐的关键,和谐不是合一,不是一统,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每个人是相对自由的和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从高科集团这两年主导思想由“稳定、发展、理顺关系”到“稳定、发展,盘活资源”,再到“稳定、发展、和谐”,稳定和发展一直是我们反复强调和坚持的工作原则。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根本,和谐是保障。没有稳定就产生不了发展、产生不了和谐;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保持稳定,实现和谐。稳定是发展、和谐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稳定、和谐的充分保障。把这个辩证关系处理好了,企业就能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昌 《魅力中国》2010,(23):386-386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规律的具体体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体育“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最基本的途径,而构建高校体育和谐课堂更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涂薇  火冰  耿晖 《中国西部》2008,(1):50-55
在对“和谐指数”的相关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均不约而同地指出,“和谐指数”中东部城市与西部城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距,表面上被冠以“和谐发展”的巨大差距,实质上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和谐指数”的最大危害,就在于它会误导人们把东部的发展模式作为唯一正确的发展模式,把东部的发展道路当成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上一篇《自由谈》里我说过,上海和香港最富有的东西是“企业家精神”。有了这个东西,市场经济就不再是空洞的概念。因为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人格化”,是“market-marker(市场的创造者)”。企业家精神虽然蕴藏在每个生命体当中,却不是轻易能够开发出来的。一些比较彻底的市场派经济学家干脆把市场经济体制叫做“自由企业制度(free—enterprise—system”,其道理在于:必须赋予每个人创新的自由,市场经济才  相似文献   

7.
罗建林 《发展》2009,(9):99-99
一、创建和谐氛围,形成创新环境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教育教学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积极的创新环境(创造“心理自由”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本;心理自由也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促使其创造性潜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每个学生都渴望心理的宽松和自由,渴望他人的关爱,  相似文献   

8.
和谐班级是学生“自由”发展、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班级管理科学高效、班级风气正气浩瀚的集体,和谐班级建设是教育者追求的重要目标。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是推动和谐班级建设的有效手段,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要遵循方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持久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时胥 《宁波通讯》2006,(4):23-23
前不久,看到一篇题为《说和谐》的短文,文章从和谐两字的构成诠释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印象比较深。作者认为,“和”字由“禾”和“口”组成,“谐”由“言”和“皆”组成,由此认为,和谐社会其最初的、最本质意义应该是物质上人人有饭吃,精神上人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已思想的权利这么一个图景。  相似文献   

10.
钱亚明  刘文玉 《发展》2009,(9):58-59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与本质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07,(2):I0003-I0003
甘肃移动甘南分公司自1999年8月成立以来,坚持“扎根民族地区、情系民族兄弟。打造自由沟通、共建和谐社会”的管理思路,以“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移动通信的进步”的发展定位。积极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等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又明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价值准则作出了基本规定,更是对目前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鸣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观意义上的伟大变革。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要着力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基本维度。这就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变革“实体化社会观”,因其实质是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将社会视为在人之上的抽象存在。应倡导形成和贯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即“关系性社会观”,把社会理解成多重关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和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和力量源泉。2500多年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在西方文明中,“和谐”的理念同样源远流长,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从高科集团这两年主导思想由“稳定、发展、理顺关系“到“稳定、发展、盘活资源“,再到“稳定、发展、和谐“,稳定和发展一直是我们反复强调和坚持的工作原则.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根本,和谐是保障.没有稳定就产生不了发展、产生不了和谐;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保持稳定,实现和谐.稳定是发展、和谐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稳定、和谐的充分保障.把这个辩证关系处理好了,企业就能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由问题的研究是人类永恒的话题。19世纪初,傅立叶最先提出的“和谐制度”从情欲引力着手,赋予了个人自由的社会主义内涵。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个人自由思想进行完善,揭示了个人自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尺度和最终目标。傅立叶的个人自由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常辉 《魅力中国》2013,(10):228-229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把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现代媒体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又是十分紧凑的,就能让学生人耳目一新,还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提供内容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易于领会传统教学手段,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理论根据,以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和道德取向四方面基本原则为宏观支柱,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12个价值范畴为微观单元的伦理道德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 20世纪60年代以后,香港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和逐步确立的多功能国际中心地位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香港被称之为一颗耀眼的“东方之珠”,香港经济的崛起被称之为独特的“香港现象”。香港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 一香港长期以来一直奉行自由港政策,在这里,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各种经济活动的进行,都享有很高的自由度。人们通常把香港实行的自由港政策归结为五大自由,即贸易自由、汇兑自由、企业经营自由、竞争自由、人员进出自由。实际上,香港经济的运行就整体而言,就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推动,政府的基本立场就是“不干预”,即政府并不负有全面而直接地管理香港经济的责任或职能。  相似文献   

20.
《科学决策》2006,(12):57-57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和谐社会与政府治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陈清泰指出,从历史上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实际存在两种和谐观,其一是官本主义的和谐观,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古代统治者追求的和谐,是以百姓的唯命是从、俯首贴耳来换取的社会“和谐”。如果用这种和谐观来指导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可能把建立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大棒,要挟百姓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或者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否则就是不和谐因素。出现这种情景的危险不是不存在。显然,这完全违背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另一种是民本主义的和谐观。这种和谐观就是要正视现阶段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能够得到很好的协调,使各个群体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扬。他强调,坚持这种和谐观,就应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多次讲到的“权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