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评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周边社区农户生计水平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于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以及保障周边社区农户生计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陕西和四川2个省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941户周边社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增加了4.2%和3.1%,对人口风险和经济风险影响不显著。具体而言,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野生动物致害风险增加7.3%,土地被占风险增加了4.4%,资源利用受限风险增加了7.1%,移民搬迁风险增加了2.3%,失业及未找到工作风险增加了6.3%,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结论可靠。(2)自然保护区的设置显著增加了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为6.3%和3.7%,而对富裕的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不显著。(3)相较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农户政策风险的影响更大,分别为17.6%和8.3%。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补偿政策,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社区实行以国家为补偿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二是鼓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参与生态旅游等非农产业,帮助农户实现生计转型,减轻其对自然资源依赖利用的压力。文章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的异质性,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抉择对推动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改善农户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辽宁省6个自然保护区周边980个农户生计抉择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Mixed Logit模型,实证探究自然保护区政策对周边农户生计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保护区周边农户风险感知在自然保护区对农户生计抉择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政策使得周边农户由务农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转变,影响系数分别为1.22、1.42,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2)自然保护区通过影响周边农户风险感知间接影响农户生计抉择;(3)相对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农户非农生计抉择影响更明显;(4)相较于男性户主,自然保护区对女性户主的非农生计抉择影响更明显。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风险感知理论,构建了“自然保护区-风险感知-农户生计抉择”的分析框架,丰富了自然保护区对周边农户生计抉择的作用机理,为协调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应完善自然保护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服务产业发展。二是鼓励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3.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在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工作的同时,野生动物也同时对社区农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研究基于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调查,对野生动物肇事对社区农户影响及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中存在的补偿范围小、补偿标准不明确、核查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对今后野生动物肇事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游客需求的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山野菜采集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消费山野菜等野生特色旅游食品。文章以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农户和农家乐为对象,采取实证研究方法,选取秦岭保护区群周边6个行政镇(乡)15个行政村样本进行分析。首先,对农户和农家乐上山采集山野菜卖给游客的数量、收入和采集地林地类型等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比较了采集户和非采集户的社会与人口特征、收入与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情况。其次,采用Tobit模型,对农户山野菜收入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家庭劳动力数、本村经营农家乐的数量、是否临近生态旅游景区和生态旅游的参与情况及认知等指标对农户山野菜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认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对农户采集山野菜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已由原来的生存需求逐渐变成了一种生存习惯和生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建设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以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和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取向;指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主要冲突是:⑴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⑵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与需求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浙江和陕西两省农户微观层面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正在向商品能源转变,尽管薪柴依然是该地区能源消费的主体,但商品性能源(电力、液化气)比重正在逐步提高,能源消费具有明显的组合特征。(2)收入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水平的主要因素,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能源阶梯"特征。(3)地区差异、家庭生产结构(养猪数量)和户主年龄等特征也对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还对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能源消费转换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缓解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不仅要提高农户的经济水平,还必须激发农户的生态保护积极性。本文借助马克斯·韦伯的二重理性假说探讨了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作用与生成机制。进一步地,基于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使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综合值,并通过PSM方法检验了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保护区及其周边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主要表现在停止自然资源开采与利用和与保护目的直接相关的保护行为。但当前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收益水平较低,生态旅游仅对保护区外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户在生态旅游经营中的参与率、增强农户生态旅游经营的盈利能力、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认知以及加强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秦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微观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和ols模型,从薪柴带给农户的效用角度,定量分析影响薪柴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条件对薪柴消费有负向影响,女性家庭成员个数、户主年龄有正向影响,农户生计和劳动力配置非农化程度有负向影响,农户居住的地理位置以及能源消费习惯也是影响薪柴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全面和系统地研究掌握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生计、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对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183户农户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对比了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结果,探讨了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五种资本分布不均衡,农户物质资本最高,自然资本水平最低。(2)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3)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三种生计策略中,兼业户生计资本水平最高,生计结果也最好,综合来看,兼业户的生计状况比纯农户和非农户更好。文章定量评估了农户生计结果,系统地揭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生计后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研究结果与讨论,文章提出加大教育投入、技术扶持是提高研究区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在改善生计的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四川省1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的927份有效农户问卷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健康、教育、劳动力人数、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生态旅游、保护区培训与发展项目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家庭负担比则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其中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外出打工人数、家庭地理位置、保护区培训、发展项目等因素对中低收入农户影响明显,而教育、生态旅游等因素对中高收入阶层农户影响较大。基于研究提出加大保护区周边社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社区共管工作及开展环境宣教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福建省城郊森林公园周边5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损失和收益感知,采用Probit回归对这些感知变量和农户的森林公园保护态度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林副产品采集受限、薪柴采集受限和木材采伐受限是农户损失感知最明显的3个变量,但是薪柴采集对农户保护态度并无显著关系;野生动物致害、林副产品采集受限和木材采伐受限等3个会明显导致农户经济创收水平下降的变量对农户保护态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旅游开发收益中感知最明显的是改善通行条件,其次是获得就业机会、增加非农收入和增加休闲游乐场所;而对农户保护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为获得就业机会、改善通行条件、增加休闲游乐场所和发展旅游项目4个变量。为了促进城郊森林公园的有效保护和与社区的协同发展,森林公园管理方应主动将周边农户的生计发展纳入管理范畴,并与周边农户合作,以共生互补的方式进行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兽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仅仅依靠保护区的力量,它也需要周边社区和农户的主动参与。当前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兽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积极性,应当能立法明确兽害补偿中的权责,并通过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进行兽害补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云南省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从3个维度构建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对贫困农户生产经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样本贫困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性;社区社会保障缺乏和政府帮扶政策措施滞后是造成农户生产经营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控制“农户家庭基本特征”类别下的4个变量中,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效果的主客观认知是影响贫困农户生产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农户参与保护区生态旅游相关工作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扶贫效果起到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规划,构建全域化生态旅游发展体系;增强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就业创业培训路径;转变观念,提升自我脱贫可持续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保护区农户朱鹮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鹮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由于农户朱鹮保护的意愿会直接影响到朱鹮的保护效果,所以了解农户的保护态度是必要的,本研究首先在陕西省洋县和宁陕县开展调查,利用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随机抽取的116户农户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借助SPSS18.0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年龄"、"是否二季田"、"野生动物利用"和"对环境的态度"是影响农户朱鹮保护意愿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替代产业、宣传教育和利益协调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护区周边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依赖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性是有影响的,因此识别保护区周边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有助于保护区定位到最需要帮助的农户,帮助农户从传统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本文利用湖北省、江西省、云南省14个保护区周边社区抽样调查的594份有效农户问卷,通过Heckman两阶段估计模型,判断保护区周边农户是否利用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依赖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较高,其中收入来源中依赖自然资源的比例为28%,食物来源中消耗自然资源的比例占42%,能源消费中自然资源的比例占27%。(2)保护区管理对农户在收入和能源支出中的资源依赖度有显著影响,表明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培训和保护区发展项目可以减少农户生计活动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度。  相似文献   

17.
国内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成为趋势,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周边社区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在广西龙虎山自然风景区和周边社区的实地调研,经Q形聚类和指标分项分析,得到自然保护区旅游从业人员、周边社区居民两方的关键性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民转型旅游从业者"这一创新策略,以利益互补的方式来实现这两大类高活力利益相关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协调。本文旨在对国内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开发形成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学者们关于社区发展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以及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护与发展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居民福祉的关系、自然保护区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组合运用3个方面。通过跟踪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既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又要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章以山东省615位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就农户对休闲农业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对休闲农业的参与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参与休闲农业意愿的因素。[结果](1)借助公共媒体、村委会及亲朋好友等信息渠道,农户对休闲农业的认知状况较为理想,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均得到了农户的较高认可; (2)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较强,有7350%的农户表示未来愿意参与或继续参与休闲农业的经营; (3)受教育程度、风险承担能力、劳动力数量、资金支持、交通区位、旅游资源、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宣传推广、前景预期、亲友的“示范作用”和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山东省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户的经营意愿,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如何使林农提高森林经营积极性是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福建省邵武市作为研究区域,首先阐述该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资源情况;其次从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Probi t分析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等角度介绍研究方法;再次运用构建的模型和一手数据分析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家庭富裕程度、是否有人在外地务工、林地面积等对于农户森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促进林农提高森林资源经营意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