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在他的心中,自然是一个不局限于地理概念的永恒主题,更是人心灵的栖息之所。每一次将镜头聚焦自然,都是一次深邃的精神远足。 相似文献
4.
荷是极易生长的水生植物,她的根是蔬菜中的作品,她的果实——莲米是开胃健脾的美食,但荷更有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被万代文人纵情歌颂,我不是什么文人,但我爱荷、拍荷、渴望拍出她的姿,拍出她的形、拍出她的魂、怕出她的魄,……渴望我的家乡再现青山绿水,再现我儿时的天地,再现那风情万种高贵无比的荷。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2014,(23):50-53
赵大督中国大画幅摄影俱乐部创办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作著权协会理事、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视觉总监。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拍摄、编辑、出版画册《云南大姚生态之城》、《中华情》、《中国大画幅百名摄影家作品展》、《长江三峡奉节》、《中国平武》、《长江三峡古城奉节》、《岁月·金山银水》等。应邀参加《台湾五大摄影作品》联展,参加首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并举办《在水一方》个人摄影展.参加“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并举办《水乡》专题影展。参加“中国武夷山国际摄影周”并举办《大地山川》影展等。荣获2008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奖。 相似文献
6.
7.
这里,2003年,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中国重庆市级工业园区。这里,“厂在林中,林在厂中”率先成为现实。这里,自2003年以来连续7年荣获“重庆十强园区”,成为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园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爱好,一幅或一组优秀的摄影作品摆放在自己的家中,不仅能体现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还能展示主人的艺术情怀。摄影作品中呈现出的独特魅力,使摄影作品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摄影作品作为家居陈设中最能体现精神内涵点睛之笔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9.
10.
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照片,一张张饱满生动的面孔,这是走进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国际网络摄影大赛摄影作品展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壮美的自然风光、生动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一幅幅反映山东近年发展成就的图片,让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纷纷驻足观看。很多参观者不禁感叹,这不像照片,根本就是油画。1月9日上午,在山东省博物馆,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国际网 相似文献
11.
手机摄影已深入我们的生活随着手机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质量、功能先进的拍照手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摄影俨然成为摄影领域内独具特色的一个门类,甚至登堂入室进入专业摄影的领域。用我们的手机来完成一个瞬间的记录、一张图片的拍摄,甚至说完成一幅摄影作品的创作,都已经成为现实。当你做不到每天出门都携带相机的时候,那么就尝试用你手中的手机抓取精彩画面吧! 相似文献
12.
画家王敬易给人的印象恰如他的作品,纯朴且真诚,没有任何的矫饰,自然本真,真诚到感人。他一直把自己视为农民的儿子。他将自己的目光投放到农村广袤的天地间,以农村人为题材、运用类似叙事的创作手法创作。 相似文献
13.
14.
<正>上两届的"荷赛"和本届的"国展",引入了多媒体类作品。这让人感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件事,往小里说,是摄影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往大里说,是不是该引用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呢: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 相似文献
15.
16.
在摄影作品凝固而又沉默的瞬间,常常有一种令人难以抵抗的生命激情与精神张力!如果说优秀摄影创作者在瞬间的捕捉中经历了灵魂的震撼与洗礼,那么,作为摄影作品欣赏者,正是在这凝聚着大自然与人性之美,呈现社会变迁及内在精神标尺转移的瞬间,获得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动,使摄影创作者与欣赏者得到一种久远的精神呼唤与共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作为一个扎根中国西部地区的摄影师,您似乎拍过很多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照片?刘乾坤:嗯,对,少数民族的照片我一直都在拍摄,到目前为止积累了很多。《中国西部》:您为什么特别偏爱少数民族这个题材?刘乾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四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可能九成以上的摄影爱好者都会选取少数民族题材。因为少数民族的地域景观美,建筑别样,服饰也美,在视觉上容易被感动。我也一样,早年学习摄影的时候就先到的康藏地区,也就是兴趣使然。在后来,比较系统地拍摄过嘉绒藏区,包括婚礼年俗,建筑及修建, 相似文献
19.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正逐渐老龄化。能让老人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子女们共同的心愿,更是社会的职责。人老了,生活或生理上总有些这样那样的不便,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做子女的时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善待老人,是做子女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它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20.
季春红,1961年出生于南京。自幼喜爱绘画,曾求学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会员.江南书画院创作研究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各种大展,并数次获奖,其报道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