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经济条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复杂的影响。通过修正的Karras模型,运用中国1995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削弱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但2005年的汇率改革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将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加强,但汇率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Karras(1999)关于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货币政策名义锚的差异将36个国家分为5类,通过对这些国家2000年至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的回归分析,检验和对比开放程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都将受到削弱,且削弱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分析和比较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其调控产出和通胀的能力;价格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没有提高其调控产出波动的能力,但是却较大幅度提高了其调控通胀的能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从调控作用时间和影响程度来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卢万青和陈建梁(2007)构建的汇率通过乘数和反馈效应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考察了我国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至2012年6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总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1%将使我国的总产出上升约0.09%,与卢万青等对2005年之前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相比,汇率制度的变革使得人民币汇率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不宜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在宏观经济学模型中,一般以一价定律为基础,且贸易品价格被设为按生产者货币定价,即汇率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是完全传递的.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国家之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并不满足一价定律.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所导致的支出转换效应、短期价格粘性、货币冲击会对一国的消费和产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该国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而货币政策反过来也会对汇率传递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回避政策的价格效应有一定影响.本文章以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存在制约,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行更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汇率制度是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货币政策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汇率制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存在多方制约,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和近期选择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9.
汇率制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理论研究表明,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趋于无效。我国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货币政策独立性、外汇储备内生性、货币政策目标双重化、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力等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存在多方制约。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和近期选择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入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不确定性的外部冲击.这种不确定性冲击在货币、利率、汇率、价格、工资等名义变量和外汇储备、经济结构等实际变量两个方面均显著地表现出来.当前最重要的对策是应当设法削弱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但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选择适当的时机,进一步改革人民而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非最优货币区之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利率渠道、信贷渠道、信用渠道和汇率渠道。利率渠道强调利率的区域差异会带来政策效果的差异;信贷和信用渠道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讨论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汇率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作用机理类似,与经济的外向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汇率波动情况下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然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短期关系进行了刻画,重点考察了1978-2008年我国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在不同阶段的影响机制.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不仅影响了传统金融业务,也助推了金融体系的变革,对我国宏观调控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比较了数量调控与价格调控的作用效果。发现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均具有明显时变效应,整体上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不同参考目标上量价调控效果存在差异,在产出水平方面,数字金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降低了数量调控的传导效率。而利率对数字金融冲击的响应以及产出对利率冲击的响应均呈现较大波动性,增加了价格调控的不稳定性;在物价水平方面,相对于价格调控,数量调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更加稳定;从贡献度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具有持续增强的影响效果。文章研究结果对优化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业歧视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歧视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歧视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改变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现实经济中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就业机会歧视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观认定雇用某一类型劳动力将产生额外成本,导致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雇佣量少于最优雇用量,进而使社会就业总量减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无就业歧视和存在就业歧视两种情形下的两主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TANK—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二阶矩匹配法等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货币政策当局执行何种货币政策(标准泰勒规则、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会促进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物质资本租金率和整体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与无就业歧视的情形相比,存在就业歧视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变小,而对物价上涨(通胀)的促进作用变大,即就业歧视会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并强化其消极效应;就业歧视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实施后产出和就业的持续性、提高通胀的持续性,同时也会扩大产出、就业和通胀的波动性。总体上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促进效应在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产出增长的目标。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经济政策有效性角度探讨就业歧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构建TANK—DSGE模型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三是从提高政策有效性角度为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揭示了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减轻就业歧视不仅有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而需要构建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不断减少各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5.
尽管对单一宏观政策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了,但对两种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实行的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汇率政策组合的正负效应。并且指出,尽管这种组合对由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造成的货币政策效率低下具有弥补作用,但是却加剧了外部经济的失衡,并且,这种失衡由于“溢出效应”而会影响到内部经济均衡。从而出现了诸如储备机会成本增高、基础货币供应控制的难度加大、准备金制度改革难度加大等矛盾。因此,不应该将牺牲外部均衡来保全内部均衡的做法作为其长期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利率政策为核心,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工业行业层面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即着重探讨八个工业行业对利率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并导致行业层面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而利率政策的变化确实能够对行业层面的"价格之谜"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充分考察我国CPI的结构基础上,梳理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传导渠道,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VAR模型对影响我国通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较弱;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M2增速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不容忽视且长期显著。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产出缺口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增长合理增长、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做好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产品进出口额快速增长,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起着调整一国经济平衡的作用。为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本文采用2002年1月~2017年3月的相关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出口价格均有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农产品进口价格为负向传递效应,对农产品出口价格为正向传递效应,且均随着滞后期的增加汇率传递效应逐渐减弱;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出口价格传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波动起伏,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不同汇率制度改革时期,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8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经济金融季度数据,以贷款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显著且存在时滞;与货币供应量相比,贷款规模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金融创新已成为国际金融活动的主流。金融创新不仅有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和高科技创业投资发展的协同效应、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倒逼效应、金融深化效应、社会信用创造和扩大效应、货币政策效果削弱效应以及风险积累和传染效应等宏观效应,而且还有风险转移、规避监管、效率提高、价格发现和资产管理等微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