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研究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本文以 2 0 0 0年度发行股票融资的 3 2 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首次将募股资金投向变更区分为隐性变更和显性变更 ,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且较大程度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 ;(2 )IPO公司的变更面和变更程度比配股公司和增发公司更突出 ;(3 )隐性变更比显性变更更严重 ,上市公司资金闲置问题突出 ;(4)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与资金投向变更呈显著负相关 ;(5)四重约束缺失是导致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主要原因 ;(6)从短期看 ,变更募资投向对上市公司业绩有较明显的影响。论文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进入股票市场常常会超额募集大量资金,这种现象在创业板尤为严重.这些超募资金本应该按照招股说明书的承诺进行使用,可是近些年来,上市公司频繁改变超募资金投向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本文以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的方式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投向变更的主导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对于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这一现象发生的具体原因并没有被很好的解释和说明,所以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被很好回答。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于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战略与绩效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与变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 162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程度与变更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市场对募集资金投向的“单一化偏好”存在合理性。文章还指出:由于IPO约束的存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呈现“单一化趋势”,市场和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博弈有可能导致“坏的”纳什均衡。要解决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不能一味加强约束,而应树立适度约束的监管理念,减少不必要的约束和管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融资资金投向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显著低于再融资资金投向未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随着公司规模和股东权益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在牛市中进行再融资的公司在其后三年内的经营业绩显著低于其他时候进行再融资的公司。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及监管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分析和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和监管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募集资金使用存在误区.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对当前发行审批制度的规避等是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主要原因.通过一个上市公司与监管者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本文发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行为的选择取决于其违规时的期望收益是否大于不违规时的期望收益.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状况,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更应注重监管制度的整体设计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上市公司的数目和规模正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很多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就是其中一个部分,这也是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该行为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通过股票等形式募集到的相关资产并没有按照相关的合同或者是约定进行使用的情况,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资本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该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市场秩序以及相关法规的完善程度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为之后的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特殊的股权流动性结构是上市公司变更资金用途的最根本原因。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董屹  成蕾 《当代财经》2007,(9):80-83
上市公司大面积、强幅度、高频率地变更募资投向,是股票市场上一个由来已久的监管难题.本文创新地从监管制度的订立根基破题,来分析监管失效的原因.文章发现,监管失效的根源在于管理规定与<公司法>、<征券法>相抵触,由此导致了监管边界过于扩张,又进一步使监管制度缺乏较强的执行机制和好的执行效果.可行的监管重点于是放在了透过管理上市公司募资变更来打击委托理财和大股东资金占用等违规行为上,但原有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滥用IPO募集资金是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以安徽省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IPO募集资金投向管理存在随意变更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和超募资金的随意使用问题,并对规范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和超募资金使用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审计师选择、市场化程度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已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选择2001年至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选择对募资投向变更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之间这种影响的差异,以检验审计师的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审计师选择与募资投向变更负相关,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结论表明,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审计师对募资投向变更的治理作用有限,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2.
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信息披露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兴顺 《经济师》2003,(11):120-120,122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规模的日益增大 ,上市公司充分、完整披露变更募集资金信息 ,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沪市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 ,列示了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信息披露的情况 ,分析了变更募集资金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亚南  任金政 《技术经济》2012,31(2):124-129
对审计师变更原因以及公司治理对审计师变更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统计检验和Logistic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6个维度、15个指标对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显著;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师变更显著负相关,是否发生诉讼仲裁事项、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逆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虎 《财经研究》2005,31(4):22-36
文章利用162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程度与投向变更程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与发行后公司业绩变化情况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因此,市场对募集资金投向的"单一化偏好"存在合理性.由于市场存在"单一化偏好",上市公司会进行逆向选择,从而导致募集资金投向呈现非正常的"单一化趋势".市场和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博弈有可能导致"坏的"纳什均衡.一味加强监管,可能会增加逆向选择的发生几率,要解决募集资金运用绩效低下的问题,必须树立适度约束的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韦春华 《经济师》2003,(3):171-171,177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农业综合开发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在这种情形下 ,未来农业综合开发在资金投向上应进行调整 ,以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着更高的内在要求和发展需要,特别是对于制造业等具有强烈的成本和管理关系的行业来说,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需求更为强烈.制药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行业,其管理会计对于自身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制药公司应该着力促进管理会计的升级转型,提升自身的管理会计的运营实力.鉴于此,我们将首先分析和阐述当下的制药公司的管理会计现状及问题,然后基于此,在管理会计转型升级着眼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给出措施建议,以期能够有效的促进制药公司管理会计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的市场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斌  段特奇  周轶强 《当代财经》2006,(10):53-56,60
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对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当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时,逆向选择的结果将导致投资者只愿意对变更投向的上市公司股票支付质量最差公司股票的价格,引起该公司股价下跌。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资方向公告并不具有信息含量,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不符。理论和实际的差异说明,募集资金的使用尚未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为评价我国制定的有关政策的实际效果、研究我国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行为特征以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闲置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至2002年间公开募集资金(包括IPO、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当年和之后3年的公开财务数据,对募集资金闲置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1)上市公司规模与资金闲置负相关,上市公司规模越小,资金闲置的可能性越大;(2)募集资金闲置与衡量公司绩效的财务指标(ROA、ROE、EPS)为显著负相关,资金闲置导致公司绩效下降;(3)资产负债率与资金闲置负相关,流动比率与资金闲置正相关,这表明有资金闲置的公司其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均强于没有资金闲置的公司,即:有资金闲置的上市公司,虽然其绩效低下,但其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的风险反而很小.  相似文献   

19.
胡帮胜  刘旻 《生产力研究》2005,(12):217-218,221
公司治理是通过各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管理者行为能满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要求,如果低劣经营业绩的高级管理者能被及时更换,则说明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因此,通过检验经营业绩和后续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公司治理机制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有关高级管理者变更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研究成果,发现董事会特征、管理者持股、大股东和外部接管竞争是影响公司高级管理者变更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之上,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筑了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状况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控股股东性质、行业因素会对董事会治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企业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第二,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会治理水平之间呈现一种倒U曲线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Rediker与Seth关于董事会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观点.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董事会治理缺乏外部治理机制、大股东治理弱化、内部董事间的相互监督和经理人持股的激励效应都不强的情况下,董事会治理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民间战略投资者,完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