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小生产,大流通”——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出发,认为前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从总体上看,在生产领域中基本上是以个体家庭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而在流通领域中,由于商人资本的运动,却存在以地方市场、区域市场、以及国内大市场共存的大流通的流通方式。“小生产—大流通”的并存构成了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流通模式,同时也构成了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高利贷与社会再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高利贷是历史悠久而又十分普遍的经济现象。多年来不少论者从阶级压迫和经济剥削的角度出发,揭露了高利贷的贪婪和残酷。近年来也有学者指出,对于前近代中国社会的高利贷,不能“片面夸大它的寄生性,模糊对它的根本职能和其存在的客观经济根据的认识”,并且认为“一切重要的经济活动,都必须把它摆进社会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既不同于历代的茶马互市制度及清前期公行买卖制,也有别于国民党的茶业统制。与内销茶相比,其更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特点是中间环节多。外国洋行通过控制市场、茶价,垄断外销,残酷剥削、压榨茶农,而洋庄茶商、茶栈、买办、掮客、水客都受制于洋行,通过各自的活动,从中分取余沥。外销茶叶流通的环节基本为:茶农出卖毛茶给茶行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近代官僚私人资本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官僚从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近代化过程中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官僚私人资本不能视作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但因其主体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僚,从而具有特殊的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社会影响。对这种特定的资本进行较深入的比较分析,既有利于深化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构成和发展机理的研究,也有利于剖析近代官僚阶层的行为倾向特征。一些论者已就某个时期、或某个区域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试作一些综合的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必然引起社会思潮的激进和变迁,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近代社会的面貌和进程。本文对近代中国社会若干思潮的演进过程、自身特点予以探析,并对由此得出的相关启示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的自身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在为自己创造利润的同时,必然要为推进社会发展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回顾在近代中国,也有不少企业对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漠然置之,甚至还从事一些无益于社会的不正当活动,以致被社会所唾弃。但还有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强,它们在其企业活动中并不单纯以营利为唯一目的,而是把企业的发展融合在社会的进步之中,在努力发展自己企业的过程中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企业服务于社会,社会支持企业,企业因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本文以近代中国获得较为成功发展的一些代表性民族资本企业为例,试图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关系作一个历史考察,希望藉此能对当代企业如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西郊玉泉山、卢师山及其西部山区,习惯上统称西山。这里峰峦错落,林木葱浓,风景秀丽,是北京寺庙和权贵坟莹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官阔老、少爷小姐进香拜佛、游山避暑的重要处所。也许由于这一个原因,1929年国民党政府调整行政区划时,它比原来同属于宛平县的东南平原地区更早地划归当时的北平市管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拙作《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在本刊发表以后,得到了王方中等十三位学者的热心评论。各种不同的意见,对我都是有益的。我都怀着感谢的心情认真加以考虑。通过自已的反复思考,觉得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上,还应该明确一下自已的意见。这个问题,事实上在我脑中盘桓了近三十年。这一思想的最初萌芽,是受到老一辈经济史学家严中平同志的启发。六十年代初,当他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严中平同志就在编写组内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和提法,当时在组内和组外,都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那时编写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始,讨论是比较悬空的,没有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社会一门新兴的先进学科,社会学在变革动乱中传入晚清中国。但究竟起点在哪,谁是阐释中国社会学的第一人,在学界却存在不一致的观点。本文尝试结合“群学”与“社会学”相关文献研究,避开形式的判断而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学启蒙的实质.即晚期“社会思想’’受国外学术影响逐渐被“社会学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有识之士致力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主张培养科技人才,以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其中,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尤为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推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近代陆军海军的建设以及兴办新式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部金字塔式的中国经济史新著—《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敬虞同志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是一部研究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变迁的专著,由多位攻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的老专家和本学科博士、硕士青年学者共同撰写,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八五”重点项目。本书是已故史学大师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的续编,其准备工作可溯及60年代,与严著同时,并一本严著传统,即在长期考究史料的基础上,先作专题研究,本书并有十几项专题研究成果先行发表征求众议,然后编写成书。是以体系完整,而根低扎实雄厚,有博大而精深之效。 相似文献
18.
19.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买卖与社会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买卖历来为经济史研究者所瞩目并倾注于大量精力。论者或从土地所有制变动着眼,或从土地兼并、阶级压迫剥削入手,其考察的角度大多从土地购买方出发,如商人资本流向土地、缙绅地主利用特权占地等等,研究的对象也多为土地买卖中需求一方的经济人(商人、地主、官僚等等)以及购买资本;甚少涉及土地买卖中供给的一方,即土地出售者以及出售者在转让地权后所取得的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及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种再生产在人类劳动实践中的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重视物的生产而轻视人的生产,以至两种再生产失衡,这是近年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之一,由此引发的还有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重视人口问题,以人为本,两种再生产和谐,人、资源、环境和谐,社会才会和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