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市场看农村手工业与近代民族工业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与近代工业之间存在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以华北地区抗战之前的情况为依据,试从市场角度来说明近代农村手工业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由于传统社会中农村家庭手工业带有很大的自给性,由于农村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纺织业主要市场在农村,人们常常认为农村手工业阻碍了近代工业开辟农村市场,对抗了机器工业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传统的、以自给为主的农村手工业来说,也并不完全正确,对近代中  相似文献   

2.
清前期农副纺织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农村手工业一般是以农民家庭副业经营为主要形式。农业与作为副业的家庭工业的结合,是封建生产方式赖以建立的条件和存在的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农民以副业形式经营的家庭工业一向带有古老性的特点。到了清代,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起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国内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促使清代社会的封建经济开始走向高度的繁荣。在随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向简单商品经济转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副业形式经营的农村手工业乃日益兴起,并获得普遍的发展,使它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手工业及其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文章是我近几年来探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研究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涉及到的重要方面。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状况的研究,在近三十年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中,有很大的进展。虽然现在离作出结论还很遥远,但已经取得的成果,却斐然可观。对比之下,中国近代手工业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问题,也就是,进入中  相似文献   

4.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 刘克祥发表了“《再论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驳析”一文,继续与郑启东就近代华北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史志宏利用195 8年第2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4个村庄的1930年、1936年、194 6年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对19世纪30—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李金铮、邹晓总结了2 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的新探索(历史研究4 )。李金铮认为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的贷款网络体系。它与农村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手工业是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课题,但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或许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本文尝试在工业化、现代化理念之外考察近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主要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特点的延续性,结合战前手工业状况,本文认为近代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基于现实约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要素配置方式,是吸纳农闲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的第三次跨越.也是亿万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在这一新事物的发展进程中.作为首先由农民自发发起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民继家庭承包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的第三个伟大创造,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产物,也是农村产权制度变革的重大突破,对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为什么说,股份合作制是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呢?这是因为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伟大创造中都遗留下来而未解决的一个集体所有制的产权问题。一是在实行家庭承包以后,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解放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创业主要是利用家庭、亲戚与社区资源,以家庭和家族为基础进行的创业,其背景是农村社区环境和农业产业特性.现有家族创业研究有两个基本视角:家族如何作用于创业过程,家族涉入是否构成新创企业或公司创业的竞争优势来源.总体来看,国内农村创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农村创业的情境条件和农民创业方面,缺乏对于农村社区环境和农业产业特性的深入研究.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农村(家族)创业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认为引入情境条件和中介作用机理将有助于建立本土化的家族创业理论.  相似文献   

9.
近代冀中定县家庭手工业的历史表明,手工业存续之原因,既有传统因素的惯性,也有现代因素的刺激,但以传统力量为主,现代因素是在配合传统力量中发挥作用的。最根本的原动力,自古皆然,即以手工业补农业之不足,维持农家生计。但要实现这个原动力,还需要农家自身和外部社会条件的支持:其一,历史传承、农闲时间和机会成本低一直是家庭手工业存在的传统力量,使得农闲不闲,从而缓解或解决了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其二,手工业原料来源扩大,既有传统原料,又有现代原料,但以传统原料为主。现代机纱原料的供给,对手工织布是一个促进,反映出机器工业与手工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其三,手工业工具也以传统为主,但有些手工行业尤其是改良布机的大量使用,使得织布户扩大商品生产成为可能。其四,广阔的销售市场更是手工业存续的重要前提。尽管洋货进口和本国机器工业品的销售越来越多,但仍远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没有也不可能替代农村手工业。不可否认,有的手工业的生产有过波动甚至衰落,但原因非常复杂,既有机器工业品的排挤,更有传统因素的影响,不能无限夸大洋货的冲击,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手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清代手工业发展中,农民家庭手工业从副业向主业发展的趋势,及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     
农业与农村研究针对刘克祥的批评(文见中国经济史研究00/3),郑起东就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等问题对刘文进行了反驳,他对劳产率和亩产量、副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等领域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考辨,仍然认为20世纪以来华北的农业生产是有所发展、农民生活是有所改善的,只是由于日本的侵略才打断了这一历史进程(中国经济史研究1).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解读了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讨论了近代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联系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家庭农场的提出,指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的经济,特别是清代18世纪的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清代前期,粮食总产量、重要产粮区的亩产量,以及经济作物的发展,都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城乡手工业出现了家庭劳动向雇佣劳动转化,个体小生产向手工作坊、工场手工业大生产发展的明显趋势.发展了一批雇工多到数百人,少到数十人、几个人规模不等的商人雇主制手工作坊和工场手工业,创建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1895—1938年南通地区的农村经济常宗虎关于张謇和大生资本集团在南通的成就及其对南通现代化的作用,学术界已多有探讨,也达到了相当深度。但是,要搞清南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对中国区域现代化的适用性,了解此间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民家庭生活的变迁显...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伴随着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主要是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这些孩子的学习、心理、品行等方面出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村民自治的启动源自中国广大农民的自主创造.是继经济领域中的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之后,中国广大农民在民主政治领域实现的历史性跨越。然而,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我们回顾走过的道路时,我们会发现其有许多不足之处。困境之一:未来发展动力问题 1.产权制度不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农村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民有了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把前近代的关中农村作为一个模式来研究呢?这是因为: 一、关中是中国“黄土文明”的发祥地、封建社会与大一统国家的摇篮,周秦汉唐的立国之基。当中华民族领先于世界民族之林时,关中是灿烂中华的灿烂中心,当中国被世界近代化进程所抛弃时,关中又是停滞中国的停滞典型。中国在世界上由先进变落后,而关中在中国由先进变落后。关中农民曾经是“秦王扫六合”的锐气所依,近代以来又以保守著称。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 ,中国近代农民经济和农村社会是美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① 。从 2 0世纪 2 0— 30年代卜凯的中国乡村调查开始 ,美国学者一直没有减轻对中国乡村经济的研究兴趣。近年来 ,有学者撰文介绍美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动态 ,如张丽的《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② 和陈意新的《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③ ,分别对一些理论派别和学术争论进行了分析 ,很有价值。但他们的介绍仅限于 1990年代以前 ,对以后的学术动态关注不够。 90年代以后 ,美国中国农村研究有一些新的倾向 ,可分为两个阶段。 1995年以前 ,延续 80年代末 90年代…  相似文献   

19.
林源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49-152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少人士认为,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这种观点尤其在新农保制度开始启动后得到了支持。文章通过从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变迁、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及新农保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家庭养老仍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主体,并提出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法律制度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完善家庭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土地承包责任状为突破口.掀起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幕。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农业用占全世界约10%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全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令世人赞叹。纵观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迈出了三大步伐:第一步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赋予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二步是农村税费改革,核心是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实现了农民减负;第三步是农村综合改革,核心是促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