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蔡俊锋 《中国金融》2006,(17):56-58
近年来,在“走出去”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中国企业界出现了一股海外收购的热潮。本文将主要从政府批准和商业交易两个层面,来简要分析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股权收购时所需要注意的具体法律要求和风险。  相似文献   

2.
当前跨国并购已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当代跨国企业拓展的重要形式,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积极顺应全球并购的发展趋势,从发展战略高度制定新的策略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机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rs 《国际融资》2006,63(2):32-33
2005年,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海外,规模庞大的海外收购案此起彼伏。这些收购案背后的动因何在?中海油和海尔的收购失败给了其他中国企业哪些启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2006年是否会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杨速炎 《中国外资》2007,(11):12-13
在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中,不少中国企业成为欧洲企业的新东家。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对接后的中国企业,该如何正确认识其背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海外并购作为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具有一般出口贸易无法替代的优势,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企业“走出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背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利于中国企业更好的进行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与世界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走出去”十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走出去”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可以总结出十大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了海外。在企业海外业务规模逐渐增大的同时,遇到的和税收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诸如居民企业如何判定?是否为常驻机构?派驻到海外人员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常见的一些问题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9.
成熟的能源工程巨头已有的国际化经验,或可为我国能源工程公司“走出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企业海外投资或为了寻求资源,或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或为了获取技术和品牌以谋求产业升级。尽管各类企业国际化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在逐渐利用国际平台不断增强竞争力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律。跨国公司在其进行海外投资或并购时,虽然所处的市场和环境各异,但同时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醒  蓝蕾 《国际融资》2013,(2):14-16
对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来说.公司体制改革后.更加强化了的”政策性保险公司”职能和定位主要体现在哪儿?怎样帮助“走出去”的企业应对变化无常的经济危机?针对小微企业举步维艰的状况,中国信保推出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国信保未来在加强风险控制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竞争愈来愈烈的环境下,企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组织单位,若想生存和发展,若想获取持久竞争的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国家在宏观政策上的扶持,又需要企业在微观方面进行变革。我国在吸引世界各国投资的同时,中国企业得到了锻炼,开始跨出国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我们应当按照跨国经营管理的战略要求,把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使中国企业能够真正"走出去",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前两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日渐强硬之际,精明的地产商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时至今日,虽然中国内地地产商在海外的不动产投资总体上仍呈现零散化、个案化的特征,但“走出去”的趋势日益明显。世邦魏理仕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服务副董事长陈希说:“中国地产军团投资境外房地产市场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肯定还会有更多开发商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中国企业正由倾向于获得收购目标的完全所有权或控制权,转向更为谨慎的海外收购策略,通过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避免直接收购海外资产。”这是经济学人信息部(伦敦经济学人集团旗下研究机构)日前最新发布的题为《勇闯新天地:纵观中国的海外并购》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几位朋友一起写了这本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梳理和评价的书,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现在海外并购是热点,各方评论很多,但能把它串联成书的还很少。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这是一个“奢侈品”,不是廉价品。大家看到,现在我们所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基本出于一个共同心态:把低成本优势和低成本竞争策略,用在海外去抄底、去捡便宜货、去扭亏、去快鱼吃慢鱼。海外战略不能操之过急,它不是逢低吸纳、逢高出手,应该照着做奢侈品的感觉做海外并购才可能成功。有些企业以为落难公主落到中国就能活,对那些国际上破败的品牌充满兴趣,用低成本买到就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5.
什么制约了企业"走出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发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外商投资、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等,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使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已有4年,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些企业基本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走出去”格局。截止2003年底,经商务部批准的我国非金融类海外企业累计达到7470家,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334亿美元,对外投资范围已扩展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7.
黎阳  白璐 《中国金融家》2014,(9):118-119
紧跟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踏出国门,走上世界大舞台。他们通过海外投资、境外承包工程等方式“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摸索转型之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国内金融机构如何跟随企业同步走出去,支持其在全球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近年来,工行陕西分行始终坚持以支持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以产品创新为动力,提升服务为手段,积极支持陕西“走出去”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提升自身国际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陕西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首席财务官》2009,(5):66-66
国内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时,企业海外经营与国内业务发展联动性较强,但由于境内外市场相对隔离,金融环境与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走出去”后往往较难获得当地银行的有效支持,迫切需要既熟悉国内业务运作特点、又具有海外金融服务平台的国内银行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面对目前持续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走出去”的企业更希望国内银行在境外融资、  相似文献   

19.
绿色壁垒——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门坎。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敢不敢"走出去",取决于对市场的眼光,"走出去"后能不能做大做强,则不仅仅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还有更多的因素左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