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明显增强.对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的关系,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理论界都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2)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文章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差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同向变动,价格、产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弹性为正.  相似文献   

2.
舒芳  杨浩 《时代经贸》2010,(12):182-1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明显增强。对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的关系,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理论界都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2)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文章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同向变动,价格、产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弹性为正。  相似文献   

3.
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新凯恩斯框架下的DSGE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小,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充分利用利率政策稳定价格水平;(2)名义利率对产出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大,因此,货币当局不宜运用利率政策影响经济增长速度;(3)利率平滑对福利的影响不大,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应该直接针对通货膨胀,而不应该追求利率本身的稳定;(4)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利率政策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差别不大,货币当局可以从便利的角度出发,根据上期的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来设定当期的名义利率;(5)与利率变动相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造成福利损失更大,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逐步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把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采用1996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来影响实际经济总量的,并且狭义货币供应量更能实现对实际产出目标的传导和调控;(2)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扩大会减少货币供应量;(3)不可能三角在我国是成立的;(4)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3~2008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在一个包含Calvo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讨论了中国货币冲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假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增长实施的前提下,本文根据模型模拟和实际数据的对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并非我国经济波动根源,实际产出对货币供给具有一定反馈作用。(2)通货膨胀的顺周期性和领先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周期存在总需求拉动的特性。物价波动在中短期主要由货币供应量波动引起。(3)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效但效果有限,货币供给变动对投资的作用效力更大,对消费需求刺激有限。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一半,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子银行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能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选取2008~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在计量角度上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物价有较强烈冲击,同时对货币供应量有时滞性的长期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这说明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规模的金融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也就是货币政策是否能系统地影响产出。一般来说,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从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到收效等环节之间总有一段时间间隔,即所谓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时滞的存在增加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风险,使宏观调控的操作更为复杂。本文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和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只有掌握了货币政…  相似文献   

9.
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93—2005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在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讨论了银行信贷和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的对比表明,引入银行贷款渠道和价格粘性的经济周期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好的解释力。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技术冲击解释了大部分产出、投资以及长期消费的波动;(2)信贷冲击解释了大部分短期消费、贷款以及货币余额的波动,对产出、投资的波动有一定解释力;(3)货币需求冲击影响不显著,仅对通货膨胀、贷款以及货币余额波动有一定的解释力;(4)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大部分波动。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分析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至少在做货币政策分析时,应同时关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这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1994年以来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ARIMA模型和二阶段OLS模型对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中国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与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都有显著影响,且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影响更明显;但从长期看,预期货币与非预期货币对产出的正负效应相互抵消,中国货币政策表现为长期渐近中性。  相似文献   

12.
肖洋  倪玉娟  方舟 《经济评论》2012,(2):97-104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国股票价格、GDP、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效应为正向,即股市上涨能带动通货膨胀水平的上涨。股票市场对GDP的影响短期内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长期来看,则是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占主导;同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股票价格均有影响,但影响均不显著。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利率变动导致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发生变化。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着通货膨胀,也一定程度影响利率和股票价格。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紧缩性的利率政策并不能抑制股票价格上涨。增加货币供给短期内能够推动股市上涨,但长期对股市仍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王少平  李子奈 《经济研究》2004,39(7):9-17,114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姚远 《经济与管理》2007,21(2):45-49
采用协整与方差分解的方法时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中作用关系相反,但都具有回归自然水平趋势,货币供应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长期内货币非中性。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并不影响货币供应。一方面。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另一方面,偏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可能导致经济紧缩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因此应谨慎调控宏观经济政策,以避免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本文度量了我国经济周期中的条件波动性 ,并检验了导致实际产出波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价格和货币等名义经济波动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从产出波动性的成分分解来看 ,产出波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源于投资波动性、政府支出波动性和净出口波动性的降低 ,而消费波动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这意味着宏观经济调控在短期内仍然需要采用需求管理的政策工具 ,但长期内应该注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供给管理政策 ,并适当激活名义经济和实际经济活性 ,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The existence of a valid long‐run money demand function is still important for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It is argued that previous work on the demand for money in Australia has not been very satisfactory in a number of way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ong‐ and short‐run determinants of the demand for broad money employing the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chnique. Using quarterly data for the period 1976:3–2002:2, this paper finds, inter alia, that the demand for broad money is cointegrated with real income, the rate of return on 10‐year Treasury bonds, the cash rate and inflation. It appears that a disequilibrium in the demand for money can affect the efficacy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in the long run via its impact on future output growth and output gap.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正在其改革历程中经历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波动.关于货币在这些波动中所起的作用,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该文运用基于交易方程式的结构化 VEC 模型,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在长期,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而并非这些变化的原因.而在短期,价格变动要归因于那些对货币和价格有持久影响而对真实产出没有持久影响的冲击.这些冲击对多数的货币波动负责,并且强烈地影响产出.  相似文献   

19.
张茵  万广华 《经济学》2005,5(1):109-128
中国经济正在其改革历程中经历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波动。关于货币在这些波动中所起的作用,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运用基于交易方程式的结构化VEC模型,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在长期,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而并非这些变化的原因。而在短期,价格变动要93因于那些对货币和价格有持久影响而对真实产出没有持久影响的冲击。这些冲击对多数的货币波动负责,并且强烈地影响产出。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oney supply growth and inflation, using the bootstrap Granger full‐sample causality test and sub‐sample rolling‐window estimation test to determine whether such a relationship in China supports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un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from inflation to money supply growth. However, considering structural changes in two series, we find that short‐run relationships using full‐sample data are unstable, which suggests that full‐sample causality tests cannot be relied upon. Then, we use a time‐varying rolling‐window approach to revisit the dynamic causal relationship,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ney supply growth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inflation in several sub‐periods, and in turn, inflation has the same effects on money supply growth for China. These finding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rn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ney supply and price level. When money supply growth does not outweigh output growth, inflation should not be curbed only by decreasing money supply. It notes that a stable money supply growth is critical to price leve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