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拥有量在大城市迅速增长,给大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4个城市先后实行了"限购"政策,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负面影响:降低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对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产生压力、使外商在投资汽车产业上踩刹车、导致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退出;正面影响: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高端知名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高端知名品牌汽车经销商销量上升并出现汽车经销新业态。为了消除"限购"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正面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提升汽车销量、质量和开发汽车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品牌经理”对众多国内品牌来说,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品牌经理开始走向中国市场的前台。我们已跨入21世纪,可以预言,品牌经理在未来  相似文献   

3.
张永 《企业活力》2008,(10):44-45
<正>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却与此极不相称,呈现出口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品牌缺位国际市场的原因,对培育知名品牌、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市场的舞台上,站在前排的永远是品牌企业,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但一些所谓品牌企业表现出来的与品牌不相称的低素质,某种意义上更加动了脆弱的社会诚信根基。在中国市场的舞台上,站在前排的永远是品牌企业,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又一批大牌企业"躺着"中招。从家乐福、麦当劳这种洋品牌巨头到中国电信、招商银行等本土大鳄……当然实际上不光是"3.15"期间,也不光是央视曝光,如果以每年的3月15日为界,进行盘点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日益趋于成熟和规范,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越来越成为鏖战商场的利器,企业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只有形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客观地说,由于市场经济的概念在中国的历史较短,中国被国际公认的知名品牌并不多。然而,在这为数不多的品牌中,却有一个令国人骄傲,在国际商贸界也享有崇高信誉的"中国品牌"--它就是COSCO。  相似文献   

6.
解读品牌     
当数不清的外国知名品牌在中国城乡市场上畅行无阻时,中国人才真正领略到了"品牌产品"的行销魔力,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品牌经济"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洋品牌的营造历史已超过百年,所以它们能横行五洲。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迫使每一个参与市场角逐的中国企业面对咄咄逼人的洋品牌不得不"居危思危"。为此,打开品牌密码,解读品牌之谜就成为每一个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市场课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品牌经理"对众多国内品牌来说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进入千禧年,一大批品牌经理开始走向中国市场的前台,形成一道靓丽景观.如今,我们已跨入21世纪的门槛.可以预言,品牌经理在未来竞技场上将空前活跃,成为最富智慧力、创造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队伍,并以独特的经营思想、营销创意、运作手段和经营风格,推动中国品牌纵横国际舞台,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界跃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中国,品牌的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惨烈。随着一批批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老品牌逐渐淡出市场,形成“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几年前还耳熟能详的许多知名品牌如巨人、春都、三株、爱多、秦池、琪达现在已芳踪难觅,作为网络新经济的代表如MY8848,也在泡沫中破灭。在唏嘘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知名品牌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很多的知名品牌只有很短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品牌经理"对众多国内企业来说,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实,一大批品牌经理已经走向中国市场的前台,正形成一道亮丽景观.可以预言,品牌经理在未来竞技场上将空前活跃,成为最富智慧力、创造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队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品牌经理”对众多国内品牌来主,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品牌经理开始走向中国市场的前台,我们已跨入21世纪,可以预言,品牌经理在未来竞争技场上将空前活跃,成为最富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队伍,并以独特的经营思想,营销创意,运作估和经营风险,推动中国品牌纵横国际舞台,向更快,高更,更强的境界跃进。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行销中国的利器——品牌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五百强已有四百多家进入中国市场,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是大多数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先决条件,而品牌本土化则是它们开拓中国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策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高价的国际品牌的偏好在增长。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强烈地感受到跨国公司品牌的强大攻势,与其说消费在消费产品不如说在消费品牌,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利器的本土化策略的挑战,这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跨国企业在中国惨遭"滑铁户" 首先是数家世界知名品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在中国遭遇品牌信任危机,从数家品牌开始,却引发中国消费者对跨国品牌整个群落的质量与诚信质疑.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提升经验交流会上,"南浔实木地板"区域品牌价值为13.98亿元人民币,成为61家全国知名区域品牌之一。南浔区市场监管局在帮扶建材商圈发展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要赢得市场仅有特色还不够,"软实力"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增强"软实力"成为南浔区市场监管局服务南浔建材商圈发展搭建的又一个特色服务平台。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依托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的产业基础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各位学者、专家、企业家、朋友们:人民日报社很高兴能够同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央电视台和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单位一起,作为"崛起的中国品牌"研讨会和系列活动的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这次研讨会的宗旨,在于通过企业家和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对品牌的探讨和相互交流,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关心中国品牌事业,鼓励企业创造知名品牌,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有助于推进中国品牌的发展进程,增强中国品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可以说21世纪的企业竞争便是品牌的竞争。我国企业应立足实际,增强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创建一流的国际性品牌。 一、我国企业品牌现状的分析 我国企业目前的品牌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知名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不多,竞争力不强。在全球前500个名牌中,除了海尔、联想等少数几个外属于中国的品牌寥寥无几。为什么中国的知名品牌不多,竞争力不强? (一)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是我国品牌发展的障碍 西方品牌中诸多国际品牌无一不是在成熟与理…  相似文献   

16.
4月27日,"崛起的中国品牌"研讨会在京召开,拉开了"崛起的中国品牌"系列活动的序幕。这次活动由国家经贸委、人民日报社、国家工商局、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政府部门、社团和新闻单位联合主办。还有包括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在内的一批新闻单位和企业积极参与协办。这说明,发展中国的品牌事业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使我们的企业既面临走向世界的机遇,也将面对国际知名品牌咄咄逼人的挑战。无论是冲出国门,还是应战于国内,都需要有一大批我们自己的知名品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但是,总体上说,与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品牌建设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我们还没有一个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崛起的中国品牌"系列活动,适应了"入世"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建议一:增强品牌意识,发展品牌战略.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以质量开辟市场.面对已国际化的市场,乡企食品加工业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就是:增强品牌意识,注重宣传和抢靓自己,做大做强企业品牌,以过硬质量为前提,用品牌拓展市场.由此,我们应向"洽洽"瓜子、"露露"饮品等企业学习,不但做国内知名品牌,还要做世界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对众多国内企业来说,“品牌经理”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如今,一大批品牌经理开始走向中国市场的前台。可以预言,品牌经理在未来竞技场上将空前活跃,成为最富智慧力、创造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队伍,并以独特的经营思想、营销创意、运作手段和经营风格,推动中国品牌纵横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日益丰富,我国企业经营的竞争已转向更高阶段的品牌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个知名品牌,对于众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本文就中小企业如何打造自身品牌进行研究和分析。一、中小企业品牌现状对企业而言,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场"必然缺乏稳定性,品牌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标志;如何针对中小企业现状,恰到好处地做品牌,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看,企业打造品牌面临着一系列困惑。1.缺乏科学的品牌意识。大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是,企业打造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需要循序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一个个境外知名品牌不断的在各类城市中显现,中国服装界人士开始担心"狼,真的来了!".境外品牌或服饰集团通过技术合作、管理支持等手段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营,逐步将中国服饰市场的份额进行刮分,因此,也有人说这是中国服装企业在"饮鸩止渴"、"快乐的步入死亡"!然而,笔者却认为这只是中国服饰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中国服饰行业整体提升过程中带有"阵痛"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