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毅 《电子财会》2005,(9):48-52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开启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重新分割的大门。随着第一批四家上市公司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股权分置改革逐渐演变为一场通过对价对流通股进行“补偿”以换取非流通股“全流通”的交换。这场利益重新分割的“交换”涉及到一系列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结合第一批四家上市公司的改革试点方案,本文将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从财务与会计角度出发就股权分置改革展开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股改后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凌云 《企业经济》2007,(4):162-164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上市公司长期以来股权分置的困局,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并先后推出了两期共46家上市公司进行试点,我国上市公司迎来了股权重新洗牌的新时代。本文旨在研究作为上市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在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情况下,采取何种风险管理策略,实现改革博奕中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第10条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2005年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由此,作为股权激励主要方式的股票期权制度,一时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作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现象的股权分置,以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及中国“特色”的二元股权结构,影响着上市公司财务,阻碍企业乃至我国经济发展。自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改革的形势喜人亦逼人。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财务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置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以宝钢股份为例,证明股权公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为,股权公置改革也还存在问题,公司治理并未因股权公置改革而一劳永逸,在全流通时代还要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7.
《天津财会》2006,(1):38-39
为配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文件,我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必将改变财务管理的环境,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带来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启动,多种对价方式层出不穷。本文通过举例探讨了已列为试点的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对价方式,并用数学模型加以分析评价,提出了股权分置后续改革实施的思路,以期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并购是现代公司提高价值,实现快速成长的主要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并对后股权分置时期并购相关各方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流通问题已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此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没有一个市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就股权分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解决的迫切性,市场上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而非流通股份转换成流通股份,不论其转换的比例也好,还是转换价格也好,都需要给非流通股份进行流通定价,因此需要制定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策略。本文从股权分置概念着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实施风险,通过我国股权分置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本文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文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治理结构的变化及其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变迁,考察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是否显著地削弱了大股东进行资金掏空的“隧道机制”,流通股比例的上升是否抑制了大股东的分红动机,前几大股东合谋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是否受到了制约,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是否更加合理。根据本研究课题的立意所在,文中采用了描述性统计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过实证的检验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上市公司的分红派现行为更为理性,上述预期均得到一一印证。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流通股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社会公众股,非流通股是指按规定不可以上市流通的股票,非流通股具体包括:国家股、发起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基金配售股份、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其他未流通股等,在发起人股中又以国有法人股为主。在中国股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三无版块”外,大部分上市公司均有著约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和三分之一的流通股。股权分置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股票中新出现的G字头上市公司名称标志着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股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表明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所导致的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也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股权分置问题由来已久,彻底全面地解决历史问题并非易事,这或多或少给未来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影响最直接也最深远。  相似文献   

16.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一些旧有的“痼疾”有望得到矫治。与此同时,这一新形势也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和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在第二批解决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之后,将不再进行新的试点,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将全面铺开。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2004年和2006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民营控制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差异。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条件下,现金股利成为民营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直接工具;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现金股利出现了“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反映了民营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趋势;实际控制人成为管理者的控制模式,加剧了控股股东对股利政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陈艳 《财务与会计》2006,(11):62-63
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进入尾声,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改”已基本完成,后股改时代呼之欲出。然而,整体市场股改方案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胜利,只有以此为起点,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积极稳妥地解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度这个深层次问题,股改才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选择性信息披露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9.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如何分配其可支配收益的政策。本文以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及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率正相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内部人利用股利政策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于2005年1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既符合有关会计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了可能的“经济后果”,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该《会计暂行规定》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