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坚尽管提出了"诗不抒情"的观点,但并不能说于坚诗歌完全拒绝了抒情性。通过考察其具体文本,我们发现于坚诗歌只是在抒情策略上呈现出不同。冷叙述、意象的淡化、将情感融入语感之中等都是于坚诗歌中常见的抒情策略,也大大拓展了现代诗的表现域度。  相似文献   

2.
韦庄感伤诗具有普遍而深刻的特征。诗人通过抒写忧国伤时之痛和个人穷愁之苦表达自己感伤的情绪,并运用“夕阳”、“楼”等具有感伤特质的意象抒发情感,是唐末感伤诗作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张九龄诗歌意境中运用禽鸟、草树意象寄寓自己的情志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诗中所运用的意象,从表现主题来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通过禽鸟、草树意象抒发感伤、怀念之情。2、通过禽鸟、草树意象影射、讽刺朝中奸佞小人。3、通过禽鸟、草树意象赞扬坚贞孤洁的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的《致布谷鸟》中诗歌结构和意象的陌生化为这首抒情短诗注入了艺术活力和美感。这首抒情短诗之所以使得读者对布谷鸟和童年之间萌发美好的情感联想不仅在于诗人字里行间真挚的浪漫情怀,而且在于诗人巧妙的陌生化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嫦娥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文学意象。嫦娥意象经过无数文人的反复吟咏,是以在诗词中逐渐形成了几种固定的文学内涵,成为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积淀而成"有意味的形式"。人们常用嫦娥作为孤寂的象征,指代月亮以及代称美女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意境的形成是基于造型要素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所产生的。文章辩证地解读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意象概念,探求了中国绘画审美的四个层次,解析了中国绘画意象的四个类型,并探讨了"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沈奇的组诗<天生丽质>诗画结合、意象空灵,在诗意与激情日益沦丧的当下,复活了古典意境的现代诉求和"言志抒情"的传统,开启了文化失语后文化记忆重新探寻的窗口,沟通了古典传统与现代汉语及现代意识的诗性联系.  相似文献   

8.
对"80后"青春文学的讨论,大多着重于青春的"颓废""感伤"一面;而"青春"的关键是成长,它除痛苦、迷茫、感伤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主题。徐璐的小说作品异于主流"80后"青春文学的感伤风格,通过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成长故事,传递了坚韧、自信、向上的青春气质。本文从小说中人物的成长经历着手,通过对他们在不同情况下体现的青春个性特征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徐璐小说独特的"青春美"。  相似文献   

9.
带着冷峻与感伤 ,王家卫在他的电影世界里 ,讲述了封闭的空间、残缺的时间内 ,那若隐若现的爱情碎片。用一组组充满象征与隐喻的画面与意象 ,在飘忽不定的刹那 ,灵光浮现般地提示爱与痛的永恒真谛  相似文献   

10.
男高音是个很那曲内训练的声部,大嗓尤其难,男高音分抒情,戏剧及介乎二者之间的抒情兼戏剧三种,再细分,抒情又有大,中,小之分。我这里所说的"大嗓男高音",主要指大抒情,抒情兼戏剧和戏剧三种。  相似文献   

11.
意象与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手法,现代英语界的巨星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通过对意象与象征的巧妙选择与安排使得该篇小说极富抒情色彩,成为现代短篇的经典之作.本文对<阿拉比>的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讨,说明了意想与象征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into的核心意义来自其中心意象图式。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意象图式得以扩展,实现了into从空间范畴向"范围"、"状态"、"时间"、"转变"等抽象范畴的辐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形成了into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义山与叔原分别为晚唐大家和北宋著名词人,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千古流芳;令词是晏几道创作流传的代表,百世传颂。纵观二人生平、情志、作品,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以二人无题诗歌和令词审美意象的自然意象作为重要的研究出发点和切入点,力求得到一个深入的解析,为李商隐无题诗和晏几道令词的研究提供更为广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带着冷峻与感伤,王家卫在他的电影世界里,讲述了封闭的空间、残缺的时间内,那若隐若现的爱情碎片。用一组组充满象征与隐喻的画面与意象,在飘忽不定的刹那,灵光浮现般地提示爱与痛的永恒真谛。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的<地铁车站>是首典型的意象主义诗歌.诗歌有意避免使用明喻"脸蛋似花瓣"或暗喻"脸蛋是花瓣",而是把"(象幽灵般出现的)脸蛋"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叠加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新意象复合体(在两个意象之间起着沟通作用的是高度个性化的直觉),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把有限、具体的意象赋予无限、抽象、甚至神秘的内涵.叠加的意象中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者又能从叠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使得这首诗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李商隐的身世谈起,循着他的人生轨迹来探索他心灵世界中悲慨心态的形成,以及这种心态反映在诗歌中所形成的感伤色彩与朦胧美。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是20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也是精通暗示的专家,在他的作品中,他为读者刻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表象更是作者内心深处感情的迸发。"渔"行为这一在海明威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意象如果仅从本土文化理解则会有失偏颇,本文就是在摆脱传统观念的情况下重新理解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18.
鸟是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同姿态的鸟形象既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又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形象体现,也是我们了解诗人玄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切入点。文章试图从飞鸟──羁鸟──归鸟的意象转换中探讨诗人的玄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认知诗学的重要概念——图形/背景理论,重新解读惠特曼经典作品《我自己的歌》,探讨诗歌中体现的图形/背景的多层次关系,分析了图形/背景的以下特点:图形/背景的认知特征、图形/背景的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的前景化。由此发现:"自我"这个意象成为文本中的图形,与"宇宙"这个广阔的背景形成了既和谐又丰富的多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化概念的"长城"指向一个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现象域,包括了政治、历史、军事、建筑、文物乃至旅游等维度,文学艺术亦涵盖于其间。"紫塞"作为纯粹的文学意象出现在以长城为主题的诗文作品中,标志着长城的文学意象从其含混的意象整体中分立出来另有所归。文学意象属于审美意象,所以,"紫塞"的独立表征着长城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