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后生"群体知识贫乏,技能欠缺,社会适应能力差。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加之家庭经济条件差,这些孩子很容易成为失业、失管的闲散人员而误入歧途。本文结合河北省"两后生"的群体特点,从社会、政府和高校的视角,就如何加强"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序信息”现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费孝通先生把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归纳为"差序格局"."差序格局"理论为我们分析在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中国社会结构中企业经济信息传递的现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试图以"差序格局"理论为框架对企业的经济信息传递中存在的"差序信息"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中企业经济信息传递也存在着以"己"为中心按照"血缘"或"地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展的"差序信息"现象.因此,认识并正确对待企业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序信息"现象,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实现会计公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是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中两大体系,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大学毕业生、外来工作人员、新就业人群等群体却被排除在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之外,既达不到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被形象地称为"夹心层"群体.本文通过梳理针对"夹心层"群体而建设的公租房运行现状、运...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间人群"是当前经济学和社会学界讨论研究中争论颇多的一个概念,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城市中间人群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的未来与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WTO的临近,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高科技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很大一部分会来自于城市中间人群.这一群体的形成与扩大,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作用,使得对"城市中间人群"的研究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更为现实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住有所居"的住房政策新目标,主要是针对低收入群体问题提出来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制度,是困难群体参与社会再分配,与其他国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经济增长福利的必需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长期居住在脏、乱、差的狭小空间中,不但给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成为城市发展管理的死角。改革当前的城镇廉租房制度刻不容缓,也是目前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探索如何从制度上真正落实将农民工纳入廉租房制度之中,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住房保障目标。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由于农民工自身的复杂性和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局限性,廉租住房等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尚不能惠及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7.
"人缘"是中国社会独有的概念,指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在自己所处的群体或社会圈中关系和谐程度的总体状态,反映个体在群体或社会圈中是受欢迎、受重视还是受排斥、被轻视及其程度.个体在群体或社会圈中的"人缘"状况直接决定了个体在其中的生存发展状态.在某群体或社会圈中,拥有良好"人缘"的个体才能在该群体或社会圈中长期性摄取更多的资源,维持一般性的"人缘"至少可以在该群体或社会圈中继续立足,而一些不合群"人缘"较差的个体则比较容易被该群体或社会圈边缘化,甚至有可能遭到较为严重的排挤打击.中国古代工商管理思想中,一贯视"人缘"为个体、群体安身立命的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8.
管理“80后”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璐 《企业研究》2007,(10):20-21
一、"80后"一代所谓"80后"最初用于描述1980年代出生的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而后特指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前半期,年龄在20岁到29岁的年青群体。这个群体生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形成了不同于他们先辈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他们正在慢慢步入我们的社会,也将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中低收入群体规模化居住的群体利益诉求和矛盾的循坏积累,部分保障房社区就已经出现周边犯罪事件频发,与周边商品房社区修建"柏林墙"等不和谐现象[1]。现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社会风险分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四类,通过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社会风险进行评估。最后通过重庆市保障房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此展开对保障房社会风险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凸显,难以为继 "十二五"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拐点.首先,就业难将成为头号社会问题,压力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转轨就业、大学生、转业军人、经济结构摩擦性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相互交织的"多碰头"局面,尤其是作为失意的精英群体的大学生,处理不好,会演化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1.
一、组织与知识型组织 "组织"又称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例如学校、军队、企业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刘静 《河北企业》2016,(4):66-67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快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对稳定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昕息 《价值工程》2011,30(31):293-295
利用华南理工大学"关注农民工子女"大型社会调研取得的2226份数据,针对农民工子女的两个细分群体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运用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从宏观、外观、中观、微观四个层面,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认识在这一群体成长过程中,个体所处的整体情境及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的环境要素之间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和作用传递。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具有农民工和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的"双重"弱势身份。我国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主要是通过户籍制度体现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特殊形式呈现出来的,"两个二元"带来的多重社会排斥不仅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而且极大损害了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不利于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因此,如何消除社会排斥,是应当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构建"两型社会"的步伐,我国出口贸易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口贸易带来了大量的资源耗费、环境污染和高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迫在眉睫。本文对"两型社会"的概念及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进行研究,针对"两型社会"下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两型社会下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改革_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双重转型而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经济转型,农民工就业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将农民工直接纳入保险体系将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泰州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贫富差距不仅包括收入差距,还包括消费差距和财产差距;贫富差距既表现为社会个体之间,也反映在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章就泰州“缩差共富”的问题进行探讨,归纳泰州推进“缩差共富”的具体实践,分析泰州居民贫富差距的现状,研究“缩差共富”面临的问题,提出“缩差共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余丽 《价值工程》2010,29(17):169-169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其建设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职业教育要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脉搏,寻求联接点、结合点、增长点,迎接"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不断加剧。持续的高校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远过于求的严峻形势,大学生"蚁族"群体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群体虽拥有较高的学历,却因为收入的拮据和工作状况的不稳定而逐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群体。本文对"蚁族"的定义、特征、形成的政策原因以及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名牌、奢侈品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并受到部分群体狂热的追求和热棒.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伪大牌"运用营销手段开始被部分人所高估其品牌价值,甚至对其盲目追求.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舆论导向、消费群体等方面,分析了"伪大牌"被盲目追求背后的深层原因.并阐述了该如何正确面对越来越多的"伪大牌"来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