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之后,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跨世纪的蓝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也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牧区经济改革中,流通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着愈演愈烈的“羊毛大战”、“羊绒大战”、“皮张大战”、“牛羊肉大战”等,人们进行了多种探索,提出了不少对策,但是收效甚微。如何认识并解决畜产品流通领域的尖锐矛盾,巳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缺乏健全功能的畜产品市场是畜产品流通领域混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市场体系建设方天坤孙东升我国畜牧业经过连续18年的增长,畜产品供应已由市场短缺变为相对过剩。据农业部宣布的数字,1997年肉类总产量620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50.2公斤,高于同期人均消费水平,畜产品供应出现了产大于销的局...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储备体系杨秋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从建立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粮食储备体系入手。(一)明确建立粮食储备的目的。建立粮食储备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调节市场,二是国家应急的需要。调节市场,即指当粮食生产者出现卖粮难时,国...  相似文献   

5.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流通林祥竹我国的粮食流通将通过改革逐步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流通体制。本文拟就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市场经济体制对粮食流通的要求林祥竹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流通(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 1 92 1年的《家畜经销商和家畜围栏法》产生的背景、宗旨、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并根据我国目前的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情 ,况说明我国畜产品市场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8.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扶贫机制张铭羽,沈红以1992年为突破点,中国经济改革的体制目标,已经明确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事实上改革开放的十多年,市场经济一直引导着经济实践和认识。这个过程使中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前所未有的转轨阶段,原本以产...  相似文献   

9.
一、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团(一)买主与卖主在市场选择和贸易条件上的矛盾。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统购统销单轨运行,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垄断收购市场,是唯一买主;价格(统购价)是农户别无选择的唯一价格。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非常单一、直接。改革开放以后,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获得了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和权力;市场的开放特别是统购制度的改革,不仅使农户有了选择市场的余地,而且有了进行价格和其它贸易条件对比的参照系。于是矛盾和问题变得复杂化了。粮食少了,粮价格高买粮难,政府找农民;粮食多了,粮价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形势发展很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不断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正如朱镕基总理1998年3月份在长春召开的四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指出的:“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既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然而,反复出现的畜产品流通的波动性却大大影响着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仅以生猪生产为例(见下表),1952年~1988年36年间,波动多达6~7次,这种一升一降的波动,几乎是几年就有一次。有人按蛛网理论对我国生猪市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水平下,生猪市场完全放开,政府不加以任何干预,只靠价格来调节市场余缺,当生猪价格发生变化时,其供给量的变化大于需求量的变化,即生猪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生猪流通形成一个向外发散的蛛网,呈不稳定状…  相似文献   

12.
一、深化经营体制改革 进一步培育经营主体 使我国农户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不仅需要大力培育市场,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和有关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运用经济方法和手段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还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经营体制,使之更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比如需要适当延长土地承包期。在承包期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以保持农户承包耕地的稳定性,避免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细化。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转让,使耕地逐步向专业承包队组和种田能手集中,以形成适度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失业问题刘淑芬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失业也是难以避免的。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试图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就业问题,其结果造成大量的隐性失业。当...  相似文献   

14.
不管一个国家的制度如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是这个国家由贫困走向富裕,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前提。截至50年代,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但始终是一个农业国。我国由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要经历一系列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有升有降,资源利用方式随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不断更新,由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再到技术密集。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需要达到一系列具体指标,这些指标的实现就是上述产业  相似文献   

15.
理顺粮食流通体制的关键肖俊彦目前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较多,其基本问题是生产者价格相对偏低,消费者价格偏高,政府所耗费的人财物力日益增高不下,而市场波动频率加快。这一问题涉及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彻底解决,不仅粮食流通体制内部矛盾的理顺需要创造条件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粮食新体制马凯我国是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体制改革不断迈出重大步伐,粮食生产大幅增长,人民的吃饭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粮...  相似文献   

17.
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流通雷治华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在过去四十年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对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保障供给、安定人心,支持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的巨大作用是无可非义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  相似文献   

18.
19.
试论兵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对接过常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特对如何实现兵团与新体制对接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兵团与新经济体制对接应遵循的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之前的农业管理体制集中地反映了传统计划经济的要求。它以排斥市场,否定商品,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为基本持征。而经过改革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体制,则不仅要承认商品,要全面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且在资源配置上要以市场为基础。两种体制的重大差异客观上决定了政府管理农业再生产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