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如实反映环境与资源代价,世界银行专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呼吁用绿色核算和绿色GDP取代GDP。研究表明,以1995年为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与资源)为代价取得的。绿色核算和绿色GDP呼唤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潘岳 《发展》2004,(6):2-3
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外许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此项研究,虽取得了重大进展,却也存在着不少争论.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绿色GDP核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本文论述了绿色GDP的由来、核算内容、核算难点和核算方法。重点论述了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包括比价法、实物量法、统计法、价值量法和未来收益估价法。  相似文献   

4.
姜波 《中国经贸》2011,(8):148-148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简称绿色QDP)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国内外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按照新循环经济学原理,生产创造了社会财富,而对环境的保护治理和生态的维系修复则创造自然财富。“绿色GDP就是既考虑社会财富的创造,又考虑自然财富的创造,绿色GDP等于两者之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SEEA)分析了1997~2003年佛山市的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在模型中首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资源净产值核算,采用污染物边际成本进行环境净产值核算。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3年间,佛山市资源净产值呈不规则变化,环境净产值损失呈逐年增大的趋势;绿色GDP走势与GDP基本相同,占GDP的比重在94%~97%之间变化;佛山市经济可持续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酷博     
《中国经济周刊》2012,(9):78-79
有什么新鲜事要告诉我们?与中国经济周刊一起微博!我们的微博http://t.qq.com/ceweeklyhttp://weibo.com/ceweeklyhttp://ceweekly.t.sohu.com我我们htthtthhtt【解散GDP万亿俱乐部】31个省份,23个国内生产总值(GDP)迈过万亿元大关。2011年一年间,六个"万亿大佬"新晋,GDP"万亿俱乐部"迅速庞大起来。"超万亿",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评价经济状况、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等。这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的平衡。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建立绿色GDP核算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21):11-12
[英国《金融时报》5月10日]中国政府在力图抑制经济增长以保护环境之际,放弃了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绿色核算”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3,(10):35-35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创造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将此称为"黄金增长",这是在个人购房"助推剂"和美元贬值"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体现环境的作用力,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绿色GDP指标的构建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针对绿色GDP的概念,核算方法还存在着许多分歧。本文认为绿色GDP的本质应该是如何指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观点的指引下,本文通过对东亚国家经济增长对环境依赖度的实证分析,考察绿色GDP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我国构建该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EDP解析GD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GDP,一般认为它是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环境因素的调整而获得的,并称之为国内生态产出(EDP)。本文对此分析论述,指出EDP只能是对国内生产净值(NDP)进行环境因素的调整,具有净增加值的性质,EDP应称之为绿色NDP。由此根据经济理论对GDP的测算方法进行分析,指出GDP实质上并非全是新创造的价值,它虚夸了社会生产总量,并提出NDP全部为新创造的价值,是反映社会生产总量的最佳指标,并且是与EDP相对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绿色GDP的实践看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绿色GDP的概念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就致力于绿色GDP的核算工作,先后在10个省市进行绿色GDP试点项目,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在试点过程中,中国各地方政府发现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绿色GDP显示的环境赤字数据揭示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大地以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据,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如果要真正提高GDP,就必须从环境保护做起,发展绿色经济。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都配合起来,开拓自己的思维设计可行的绿色经济方案。  相似文献   

13.
31个省份,23个国内生产总值(GDP)迈过万亿元大关。2011年一年间,六个"万亿大佬"新晋,当年传说中的GDP"万亿俱乐部"迅速庞大起来。GDP"万亿俱乐部",这个"GDP崇拜"时代的产物,曾经让多少省份趋之若鹜、梦寐求之。"超万亿",就像"超英赶美"一样让人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14.
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核心标准,GDP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以绿色GDP为主导,不仅仅是对破坏性开发的限制,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从根本上将以粗放型、传统型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化为集约型、生态型、低能耗的循环发展模式,在创新"集群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基础上,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将为经济发展展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相似文献   

15.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唐钊 《特区经济》2008,(4):224-226
绿色G D P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传统GDP的缺陷,传统GDP没有扣除环境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和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文章着重论述了绿色GDP实施中的难点及其对策,指出我国虽面临着许多观念、制度和技术方面的障碍,但只要方法及其对策得当,还是能建设合适的绿色GDP。  相似文献   

17.
马军 《科学决策》2007,(8):57-57
在西方国家,其政府想要抛开环境保护,一味追求GDP增长,常常是困难的.我们应大力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使地方官员对能够计算出需要扣除的环境成本的绿色GDP产生真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绿色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成绩的背后,我们付出的是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退化等隐性成本的增加.因此,用更加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绿色GDP取代有缺陷的、传统的GDP作为我国经济核算的指标成为必然.但我国在绿色GDP核算的实施中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GDP核算的运行.针对我国绿色GDP的运行情况开展对绿色GDP同题的系统研究势在必行.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力求较全面地提出解决我国绿色GDP运行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求对我国绿色GDP核算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绿色GDP的核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算绿色GDP是为了警示人们重视环保,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因为目前绿色GDP的核算基础不同于GDP的核算基础,即使计算出绿色GDP也不能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硬的约束。因此,我们提出可以用绿色GDP的估算值作参考指标;用媒体来警示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的重视,使人们树立环境意识;用资源环境税费引导成本,进而引导价格,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推行环境保护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供参考的考核行政首长的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这一速度已是进入新世纪以来GDP增长的最低速度,但仍然领跑全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用"稳中有进壬辰龙"评述去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指出,面对世界经济普遍低迷复杂环境,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较快,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稳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