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武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兰州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气势雄浑、豪放威风、热烈欢快,充分显示了西北人民豪爽坦荡的性格。 太平鼓鼓身长70—75厘米,鼓面直径45—50厘米,鼓重19—22公斤。鼓身彩绘有“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荷花莲子”,还有一色的红鼓;鼓面蒙  相似文献   

2.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在山东、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喜爱。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不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柯军 《魅力中国》2010,(22):53-54
人们谈戏曲,多侧重于“本体”,如剧本内容、演员表演、美学价值等,不大注意它的“载体”。 通常说,戏剧有四个要素:演员、观众、剧场、剧本。如果说“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本体的话.那么这个本体必须通过“观众”的参与方能实现。没有观众的自说自话是无所谓“表演”的。正如物品,只有进入市场,面对顾客的购买,才能称之为商品。在戏剧范畴内,演员与观众谁也离不开谁,两者对立统一,共同构成“戏剧”。  相似文献   

4.
高桩彩绘是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造型表演艺术,是巴蜀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由清代的“平台”、“地会”逐步演变而来,不仅符合力学原理,而且集惊、险、奇、巧、美为一体。经过人民群众上百年的发展创新,使传统戏曲、杂技艺术与现代声、光、电、控新技术巧妙结合,将戏剧情节中的精彩场面,由真人表演定型为立体画面伫立于空中,既神秘又真实,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诗如画,古朴纯美,深受人们的喜爱。“高桩彩绘”造型内容取材于中国传统戏剧、历史小说中的精彩场面。如《白蛇传》一剧中的“水漫金山”、“船舟借伞”、“断桥”、“盗灵芝”;《水浒传》中的“十字坡”;《封神榜》中的“哪咤闹海”;《说岳全传》中的“朱仙镇”等。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2014,(5):112-113
山东省各地民间自发举行的民俗节庆活动不胜枚举,并分布于不同时段,这些活动历史传承悠久,传统年味浓郁。年节时,你可以逛庙会、看表演、品美食,感受浓浓的年味儿。怎么样,去重拾您记忆中的传统民俗吧。  相似文献   

6.
熊怡 《今日重庆》2013,(11):40-40
民俗味道歌舞表演,异域风情摄影展览,世界500强企业模拟招聘、外商专题讲坛,世界舞蹈汇演秀,大学生戏剧展演……用文化架起交流互通的“国际桥”,用“家乡情”增进在渝外籍人士对重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他们的亲身感受向外界推介重庆,让更多人记住重庆、向往重庆、爱上重庆。  相似文献   

7.
民俗味道歌舞表演,异域风情摄影展览,世界500强企业模拟招聘、外商专题讲坛,世界舞蹈汇演秀,大学生戏剧展演……用文化架起交流互通的“国际桥”,用“家乡情”增进在渝外籍人士对重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他们的亲身感受向外界推介重庆,让更多人记住重庆、向往重庆、爱上重庆.  相似文献   

8.
方方 《魅力中国》2014,(6):91-91
河南曲剧是由民间小调和“高跷曲”衍变而成的,前后算起不过近百年的历史,正像山东吕剧、安徽黄梅戏、陕西眉胡戏一样,同属民歌体曲牌音乐,或日“曲牌联缀体”音乐剧种。据史料记载,曲剧的前身是在清乾隆时期的民间说唱艺术“牌子曲”的流传中。衍变为以民俗娱乐活动踩跷而歌德“高跷曲”。而后解脱高跷逐步走上高台,又经过吸纳民歌小曲小调发展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高台曲”。  相似文献   

9.
以“激情大冬会快乐冰雪游”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将于明年1月5日开幕。 据悉,本届冰雪节将更加突出国际性。世界著名的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将与冰灯游园会联合举办迪士尼冰雪游园会;世界著名的芬兰拉普兰圣诞老人将在太阳岛雪博会搭建的雪版圣诞老人村内“生活”,零距离接待游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更是出手不凡,直接用冰雪建起了历届“大冬会”主办地的知名建筑。  相似文献   

10.
“担经挑”是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上的一种民间舞蹈,原是一种颂扬人祖伏羲女娲的原始巫舞。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创新,“担经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将从人员组合,经歌唱词、舞蹈动作、表演服饰等方面具体分析其新变,进而探讨其与当代民间信仰的关系,以求进一步挖掘“担经挑”民俗舞蹈在当代新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蕾 《魅力中国》2011,(21):45-46
对于戏剧表演的研究,我们不单纯指专业演员在舞台上、镜头前的行动,所谓专业的戏剧表演。它还可以指非专业人士在社会生活中所有当众的、有矛盾的行动,也可以称之为“社会表演”。如旅游从业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律师如何在法庭之下扮演演说家的角色等。无论是在哪种性质的岗位中,自信的仪态和流畅的表达当是当众性最强并与表演关系最贴切的一类社会表演。源于戏剧这一形式在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历史和专业地位,戏剧教育自然应该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新时期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精神底蕴,推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笔者从所在高职院校空中乘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等非艺术类专业开设戏剧表演课程入手,通过阐释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效果,来探析当今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能实现更好更高效可行的戏剧艺术教学形式和在高职院校普及戏剧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间公元2003年10月9日地点贵州省德江县土家族铁坑村缘由掌坛师张毓福主持铁坑村张氏家族的祈福逐疫仪式,当地俗称“冲傩还愿”。“傩堂戏”是流传在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和苗族中, 以傩仪与戏剧表演为一体的驱鬼逐疫仪式。傩堂戏以“堂”为表演舞台,“祭中有戏,戏中有祭”, 在傩与戏的相互穿插中,完成一系列傩祭仪式和戏剧表演。傩完成与神相关的一切祭仪法事,戏则以娱人为目的,在增加热烈气氛的同时,达到酬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林旭 《魅力中国》2014,(10):89-89
感知与表演是戏剧表演艺术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文章对“感知”、“表演”进行定义,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具体的舞台行动中进一步阐释其内涵,试图展现出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各位党员,大家好:2006年6月2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在内共计518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这使得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欢呼雀跃,因为这些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终于得以保存、抢救并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道县蚣坝镇政府搬迁,镇领导要求各村采“贺喜”,并要求礼金不得低于2000元。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在民间,很多地方有着乔迁送礼金的民俗,这是个人与个人、家庭与家庭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然而,蚣坝镇作为一级政府机构,迁移显然不能与居民乔迁等同视之,不能用“民俗”来对其衡量。命令下属单位送礼“贺喜”,有巧立名目,变相索贿敛财之嫌。  相似文献   

16.
王怡  赵立琼 《发展》2016,(10):56-57
一、背景资料 L市艺术学校(以下简称“艺校”),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中等专业艺术人才.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戏剧表演、戏剧音乐、社会文化艺术(声乐、舞蹈、美术、器乐)、民族音乐与舞蹈等,学制分别设定为三至六年,是一所公办综合性艺术类学校.近年来,国家对该校加大了投入,招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辍学数量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李现军 《魅力中国》2013,(16):107-107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有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才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戏曲表演的总体手法是:“唱、念、做、打”,唱,被列为首位,因为唱是戏曲的灵魂,是戏曲钗事抒情、表达剧中人物思想和塑造人物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不仅是戏的灵魂,还是一个剧种的重要标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说:“感人者莫先乎于情。”所以戏曲的唱腔最忌讳的是“口唱心不唱”成为“无情之曲”,哪怕“五音”准、“四呼”清,如果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唱,也只能成为一个“唱戏匠”,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皮影戏不仅仅是在用影子表演故事,而是通过这种简明通俗的形式铭刻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皮影戏源于陕西华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汉朝,兴于唐朝,盛于清朝,元代时期已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传。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古老技艺实际上在更早的13世纪时就已经漂洋过海,在东南亚地区开枝散叶。  相似文献   

19.
车灯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58-59
民俗活动“车灯”的说唱在重庆发展为“车灯调”,遂以重庆为中心的“车灯”音乐和表演形式传播开来,在四川及西南地区流布甚广,影响深远。2008年,重庆曲艺团车灯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兰州太平鼓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兰州太平鼓作为兰州地方文化的符号,其影响越来越大,但还存在着后继乏人、传统整理不足,创新不够的诸多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积极努力,将其打造成兰州市除牛肉面之后的另一张名片,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到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