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区整体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面积从532平方公里扩展至1210平方公里,此举标志着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国务院在珠海市召开了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李鹏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李鹏总理重申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基本政策不变。并强调指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是在新的形势下,对经济特区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特区要牢固树立二次创业思想。”为我国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特区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创业和如何进行第二次创业,成为目前经济特区的热门话题。在谈论经济特区进行第二次创业的话题中,有一个对经济特区经济形势如何估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在“八五”期间,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土地批租为支撑,企业上市为契机,重塑了辉煌。浦东开发,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开端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1997年以及整个“九五”期间浦东开发建设的工作思路,即“一二三四五”战略。这是一个体现了二次创业的基本精神的高起点战略。我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在跨世纪的历史时期,在关键的1997年,造就一个新的改革、开放和开发的高潮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找准浦东新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会稳定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一个最大的特…  相似文献   

4.
历经16年发展,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站在新的起跑点上,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科学谋划新一轮发展,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打造竞争优势,推动“二次创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摆在开发区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周年,也是浦东要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跨越的起步之年。如何保持浦东开发开放的优势地位,担负起国家新的战略重任,实现浦东二次跨越的奋斗目标,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浦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两个中心建设,世博会的举办,重大项目的落地等机遇,为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面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资》2009,(8):46-47
“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是浦东最近提出的“二次刨业”精神.作为世博园区所在地、两个中心配套重要功能建设的承载嫩.也作为“行政区划改变也是生产力”(俞正声语)的践行者,浦东新区“二次创业”正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7.
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在“一次创业”的实践中,我们依托湘潭特有的人文、区位优势,利用湘潭人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条件,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精品园区,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但面对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面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为高新区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16日的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上,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式提出。时隔六个月,面对中国的正式入世以及国际国内局势的新变化,高新区“二次他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时势赋予“二次创业”更多的内涵。襄樊高新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在鄂豫川陕毗邻地区充当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深化改革的实验区,科学技术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平均每  相似文献   

9.
1.亚都的“一次创业”,依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解决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问题。一大批“呆滞”的成果,通过一大批科技企业家走向市场,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均是成功的。 2.亚都面临新的挑战,挑战来源于深层次的市场压力: 1)国内外市场的融合,以及由此引发高水准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增加投入,降低成本,加大规模。唯一出路是加速科技企业的产业化进程。 2)鬼子进“村”,引发人才竞争,技术竞争加剧。迫使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市场投入,以免在竞争中“破产”。 亚都这样的民办高科技企业,尽管在前三年“一次创业”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临新的巨大压力,不仅亚都如此,中关村3000家科技企业莫不如此。亚都要发展,必须加速向“科技产业化”、“市场国际化”、“管理规范化”方向转化。进行“二次创业” 亚都强烈呼唤“产业、资本和资源”。经过比较和分析,我们认为亚都的唯一出路是股份制改造。从资本的股份化入手,进而实现产业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目标。因此我们把亚都二次创业的目标设定为四化,即资本股份化,科技产业化,市场国际化,管理规范化。其中资本股份化是关键,也是二次创业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二次创业,是段永基早在1991年为“四通”制定新的十年发展规划时就提出的口号,如今早已成为民营高科技企业、乃至全国其它企业的共识。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段永基再次向新界谈了他对“二次创业”的设想及“二次创业”成功对我们民族工业的意义。 一次创业,用一句话来概括,是在“自筹奖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下,我们尝试着建立一个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企业。二次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营企业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进入自身战略发展阶段——发展和扩张,即“二次创业”阶段。出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也有人认为,民营企业实际上已进入“三次创业”阶段,即结合经济全球化,实现战略发展和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创业时代的中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和行动,这给全球的创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也使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和挑战。谁将成为“2007中国十大创业领袖,十大创业新锐、十大行业隐性冠军”?让我们翘首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进入自身战略发展阶段——发展和扩张,即“二次创业”阶段。出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也有人认为,民营企业实际上已进入“三次创业”阶段,即结合经济全球化,实现战略发展和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请看——……  相似文献   

14.
程郁 《中国高新区》2013,(1):136-141
国家高新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以来,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创业探索期,第二个十年是二次创业期,那么第三个十年就是战略提升期。围绕我国高新区如何战略提升且在提升过程中如何真正担负起创新经济“领头羊”角色,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在2012年针对我国高新区成立20周年连续发表了11篇文章之后,  相似文献   

15.
强化技术创新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武汉会议提出的“二次创业”,得到了国家高新区积极的响应,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二次创业”的核心,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的共识。在推进技术创新的积极探索中,科技企业孵化器无疑是一个耀眼的亮点。自1999年以来,创业中心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服务水平、国际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种形势下,更需加强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6.
经过13年的开发建设,浦东内环线以内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随着浦东新一轮开发的启动,“一桥两隧”越江交通设施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新一轮旧区改造的全面展开,该地区交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笔者建议,应当加快开展浦东内环线以内世博会周边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以适应未来五年十年内浦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省委书记徐有芳同志在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这是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纪之交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旋律。我们要从思想理论上全面把握“二次创业“的内涵。认识“二次创业”的基本特点,明确“二次创业”基本任务,这样才能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和凝聚到“二次创业”上来,为搞好“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首先层弄清“二次创业”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鲜明的时代性。“二次创业”是指从党的十四大和省第七次党代会期间至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理论范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民营企业进人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由于企业二次创业时所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于企业初创时的环境,昕以需要企业采取与一次创业时完全不同的策略。正在推行二次创业的不少企业由于没有搞清二次创业的实质,提出了错误的目标,加上缺乏理论的指导,依然沿用一次创业时的种种做法,致使二次创业并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很多企业陷入了“不搞二次创业就是等死,搞二次创业是找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然而贫困大学生的创业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有许多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大学生并不能实施创业,即便少数人实施创业也以生存型创业居多,而且成功率很低。其中经济条件制约、创业教育缺位、政府政策不完善、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制约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应通过加大融资力度、深化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政策、树立创业理念等措施突破瓶颈,有效促进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09,(17):58-59
1993年4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杭州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时至今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站在新的起跑点上、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如何科学谋划新一轮发展,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打造竞争优势,推动“二次创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开发区人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