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现场报道是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报道的一种方式,充分展现了电视新闻的优势,但工作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做好电视现场报道,应注意把握好:巧妙运用长镜头、选择好角度、运用好典型的现场音响、选择合适的报道题材、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时刻不离开现场等手段与环节。  相似文献   

2.
袁珂 《魅力中国》2010,(34):105-107
电视记者出镜一般出现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以其显著的电视特色和现场魅力,使报道内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然而任何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主观活动,总是具有主观性和倾向性的,必要的主观性的渗入往往能够使新闻报道超越表面上的客观,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接近事实的本来面貌。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表现形式谈起,论述了记者出镜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3.
李玲 《魅力中国》2011,(14):15-16
事件类电视新闻作品需要引导观众通过现场画片、人物关联来解读事件的发生发展。但事件类电视作品并不是总能找到相应的现场资料,因而背景资料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事件类电视新闻作品中,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使用背景资料,不但能够充实叙述内容,为观众再现现场,更能够婉转地组接不同思路的画面,厘清事件逻辑线索,增强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电视谈话类节目《对话》与《超级访问》的特点,阐述了电视谈话类节目交谈与倾听的重要性.指出倾听是交流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同时,作为讨论组织者的主持人也要掌握“说”的技巧,要少说,善引导.要善于组织和控制现场的气氛,使现场的观众具有“向心力”,使节目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潘永辉 《理论观察》2010,(1):165-166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功能被逐渐开发、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同时,娱乐类节目主持人也因此成为新的电视明星群体。但是,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观众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东西似曾相识,大同小异,观众的收视心理就在这样“千人一而”的娱乐轰炸中达到了饱和,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6.
王冠芝 《魅力中国》2011,(20):10-10
在如今的电视新闻报道中,人物报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但人物报道往往因为习惯的“高大全”采访报道方式,让电视人物报道显得比较片面,生动性欠缺,也难以让观众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笔者认为,在电视新闻人物新闻的采访报道上,如果能适时采取记者参与、突出“个体”服务全局的意识,并且结合动画、3D等多种电视表现形式的巧妙运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报道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7.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新闻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电视观众所企盼的。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其功效是能把观众带进新闻事件的现场,使观众的思绪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变化,从中得到启迪,引发思考,使电视新闻的无形资产得到更好的积累和增值。一、关于“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的理论思考第一,事件必须深刻地反映主题。把事件放到时代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深化主题。在日常生活中,是事件的未必能够成为新闻;反之,事件好未必就能报道好。我们说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说这个事件必须是反映时代和生活本质的新闻事实,是新鲜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8.
王唯琦 《魅力中国》2014,(26):84-84
舞台灯光中色彩元素的科学运用,不但能够突出戏曲的主题、诠释戏曲的内容,而且能够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使舞台表演与观众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灯光设计师只有根据舞台戏曲的不同内容、不同主题和故事发展的变化创新地运用色彩,才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才能适应戏曲艺术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丁磊 《魅力中国》2013,(17):99-99
在现场演出中,拾音和调音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音响师就是要针对不同的音源,选择适合其音色特性的话筒,选择拾取音源的最佳距离和角度,并在调音台及其均衡器上进行音频信号的处理,调节各路音源电平的平衡,使观众能够欣赏到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视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于拟采访新闻发生的现场中,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一般随事态的发展进程观察、叙述、提问交替进行。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应该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跌宕起伏。记者的言谈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呢?我认为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采访中要全身心投入,要在新闻现场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要善于挖掘内涵,要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1.
刘莹 《理论观察》2011,(2):165-166
电视新闻纪实报道.是电视报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运用电视视频技术的表现手法,真实的把生活中存在和发生的事件详实的记录下来。它主要强调所报道的事件要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够使受众在观看报道的过程中产生潜意识的分析与判断.从而在受众心中产生影响和共鸣。  相似文献   

12.
马新新 《魅力中国》2014,(24):264-264
随着电视购物频道的兴起,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的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已经不再是过去荧屏上有些“歇斯底里”的叫卖者。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在形象塑造、节目驾控技巧、话术表达及人格魅力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只有不断进步,以更新的面貌,更好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才能使电视购物节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9月1日,央视付费频道正式开始收费,收费电视的推出使传统意义上的“观众”变成“用户”,这一变化,将对未来中国电视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但付费电视的发展还有诸多悬念,其解决路径也有所争议。  相似文献   

14.
慕怡  周娜 《魅力中国》2013,(32):319-319
“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为90年代以来所有电视人的新闻理念。于是,现场报道承载起了电视新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如今在我国电视界,已有越来越多的记者、主持人和播音员面对镜头、手握话筒,直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向观众播报新闻。主持人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是广大观众乐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也是符合电视规律和特性的。  相似文献   

15.
范缤月 《魅力中国》2011,(6):159-159
20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电子信息时代,此时的电视不仅仅局限于它的“传播功能”,电视的创造潜能使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艺术,而电视的发展对文学、戏剧、电影等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21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和网络艺术等多种形式的兴起,赋予了电视创造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乔春梅 《理论观察》2011,(2):170-171
电视晚会,由于受传播方式的制约,没有了舞台晚会的观众在剧场观看时选择局部与整体的任意性和自主性。它只能靠摄像取舍后的镜头(通常是依据导演对镜头的要求或指令)经切像导演选择并使之呈现在屏幕上来引导观众被动地观看。电视晚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切像这一创作环节的重要,因而把切像作为一种艺术(而非技术)来探讨,是电视晚会艺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理论观察》2010,(2):172-172
电视是视觉艺术。运用好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使电视新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打造电视品牌、名牌的重要环节。因此,电视新闻片在注意时效性的同时,应强调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张迪 《魅力中国》2010,(17):182-182
在当今信息日增、网络发达的时代,电视观众在信息面前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过去那种单向的“你播我看”的传统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你好,我才看”则成为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选择。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电视观众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需求,作为未来的电视从业者,我们将通过对山西电视台节目的研究分析,寻求山西电视台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电视传播中的平民意识与平民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开放,使得广大电视观众由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传播者也从居高临下的地位而走进受众的中间,这种观念的转变引发了一种平民化的电视潮流。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立于电视新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电视”由童稚走向成熟,摄影机的镜头越来越多地自上而下对准了普通百姓,用平民化的情感,平民化的视角,去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电视在把“生活”原汁原味地还给观众的时候,传播者与观众间也建立了平等与尊重的关系。这是一种健全的电视观念和电视语言,它代表了一种契合时代的电视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20.
黄洁 《魅力中国》2013,(12):3-3
近年来,电视荧屏刮起一阵“情感谈话”旋风,以湖南卫视《真情》,江苏卫视《人间》为代表的情感谈话类节目相继开办,其拔高助推收视率的“魔力”已然成为各电视台竞相效仿的样板。与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不同,充分贴近老百姓的表现方式,使得情感类节目更易于被普通观众所接受。然而私人领域特别是私人情感生活内容频繁在电视这一公共媒介上被表现所引发的问题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