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与特征、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的原则以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逐一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仅承载着审计监督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和社会责任,还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明确的目的性。文章对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已有的审计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其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并对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梳理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激励理论,在总结了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一般原则与激励原则。  相似文献   

4.
陈姗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105-107
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内部审计的角度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内容和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尝试性地提出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尤其是小企业或企业内部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简化方法及应把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审计原则是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做好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包括领导人员,下同)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为了有效地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相似文献   

6.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提高经济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阐述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及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游吉宁  王薇 《中国经贸》2012,(14):287-288
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进行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济状况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对国内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现实出发,分析目前国内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现状并提出相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还未形成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实施。文章从经济责任审计产生背景为出发点,阐明了目前经责审计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更深层全方面地阐明经济责任审计构建问题,明确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最后从构建经责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面临的难点出发,阐明其内容和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以此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理财能力;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倡导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有着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的设置,评价原则、方法和结果运用,以及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配套制度等方面。这一体系的确立,对于比较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经济管理能力,科学管理使用干部,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石油企业尚未具有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套较为适用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加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内审职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石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以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提出了运用经济增加值和平衡积分卡等工具构建石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武东萍 《科技和产业》2012,12(1):147-152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审计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完善,对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大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从大学校长的层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状况进行分析,构建了大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探讨研究设置合理的大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客观合理地对其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已有多年,但如何深化其发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从增强认识、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审计重点、准确把握审计评价、开展任中审计、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审计功能的拓展与创新,审计监督在纠正企业社会责任功能缺位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文章以审计环境为逻辑起点,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审计治理的探讨,重点对社会责任审计的本质、动因、目标、假设以及适应我国国情的审计主体、对象、内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28日修订的新《审计法》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把经济责任审计提升到法律层面。但如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正确评价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和如何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6):137-13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计人员在具体项目的审计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发出一种以评估审计风险为中心的审计模式,这就是风险基础审计。笔者试图从审计模式的演进过程,探讨传统审计模式和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差别及利弊,以期对风险基础审计有一个全面实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减少,可持续能源在未来各国经济体的发展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可持续能源审计成为监督、提高可持续能源使用绩效的重要工具.文章结合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环境审计工作组发布的《可持续能源审计指南》,探讨了可持续能源审计的审计主题、评价标准、审计程序等内容,根据我国可持续能源及其审计现状,从胜任能力、主题选择、质量控制、业务指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审计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内部审计自身的特点、组织的日趋多元化经营、审计资源、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审计项目管理情况、新审计技术方法的利用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扩大审计风险的因素,同时从积极实施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规范审计程序、加大审计技术的创新、树立风险审计观念等五个方面介绍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吕燕 《科技和产业》2007,7(1):62-64
近年来,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公民对知情权和政府管理权的普遍关注,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已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审计署已计划于2007年前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向社会公告。本文结合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我国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auditing on public school operations with two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udits provide economic benefits to stakeholders and how complex compliance rules impact auditing effectiveness. Utilizing auditing time data and a unique opportunity presented by the Quality Basic Education Act in Georgia, we estimate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school district operations employing a stochastic frontier estimation technique. We find that auditing produces real economic benefits for stakeholders by mitigating in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school resources. We also find that stringent compliance rules reduce an audit’s effectiveness but auditors’ experience can help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The lack of disclosure of auditing costs hinders the ability to conduct 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new requirements. Our analysis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auditing is vital to establish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disclosure of auditing costs is important to adequately evaluate a new policy. Data are available from the public sources identified in the 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