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今后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宏伟的战略目标。报告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是历史赋予全党全国人民的重任,是极其光荣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  相似文献   

4.
一、鼓山镇的历史巨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实现经济指标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水平。当时,鼓山公社领导根据这一精神制定出鼓山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社会总产值达到 1亿元,比 1980年的1425万元翻两番多;人均纯收入达到 1000元,比1980年的227元翻两番多。然而,鼓山人民在党中央  相似文献   

5.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要求我们“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比例关系、增长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没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使翻两番”。他又指出,今后必须“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各经济部门、各企业的中心任务。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改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中央指出,翻两番的任务有一半以上要靠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来完成。 根据这几年企业技术改造的情况,拟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既是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继续前进的新目标,又是为向富裕和更高水平前进的新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小康水平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发展的目标,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点在农村。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  相似文献   

9.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我国经济在本世纪末翻两番”。尽管人们在公开场合慷慨激昂地论证翻两番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私下里却在议论:“100多年了都未能翻两番,现在只剩下不到20年的时间还想翻两番?看来又要搞大跃进和洋冒进啦。”事实如何呢?按经济学的“70手则”,即用70除以年经济增长率得出一国经济翻一番所需要的年数,如果按保守的年平均增长率9%算,我国经济过去20多年来翻了三番。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从1979年到1992年先后十多次讲到市场经济问题。在我国讲市场经济问题最早、最明确、最彻底的应该首推邓小平同志。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论述是十分必要的。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同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的谈话中,第一次谈到对市场经济的看法,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而更新改造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基本折旧基金。因此,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 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翻两番,但资金、能源、材料远不能满足需要。出路在哪里?在于依靠技术进步。赵紫阳同志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在开发新技术上用财,又通过新技术生财。这个问题解决了,科技战线和经济战线就都活了。”本文试图从技术开发角度谈谈如何生财的问题。技术开发是生财的有效手段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技术与经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胡耀邦同志指出:“通观全局,为实现上述经济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运输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较好办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由于“左”的思想和政策的影响,发展较慢,粮食紧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当的提高了粮棉油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使农业生产空前高涨,农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经济效益的概念党的十二大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指出在“六五”计划期间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一个前提,一个中心,可见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什么叫经济效益?马克思曾用李嘉图的话说:“真正的财富就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时间里创造出尽量  相似文献   

15.
在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重新修订了到本世纪末开放型经济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00年,全省年出口创汇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300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出口和旅游创汇实现翻两番;开放型经  相似文献   

16.
1983年春天,邓小平到苏州调研。调研的课题主要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立的小康目标能不能实现,具体就是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能不能在198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 1983年2月7日下午,江苏省委负责同志如约来到苏州南园宾馆的会客室。邓小平要听20分钟的汇报,了解苏州地区农村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 上党明珠“明”到何种程度? 改革几年,风风雨雨几年。长治县做为太行老区贫困县,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可观的答卷。仅以轻工企业为例,与1978年相比,轻工业产值整整翻了6番,比预定本世纪末工业产值翻两番的设想提前了10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对山西化学工业发展的回顾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还确定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任务。当时中央领导指出,实现这一宏伟战略任务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能源和交通问题。为此,从邡时起中央就开始酝酿,把山西建设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后来薄一波同志来山西调查后向国务院提出了这一建议。为了贯彻这一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从  相似文献   

19.
从1980年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广州市工农业总产值,1980军为103亿元,按翻两番的目标要求,到2000年要达到400.1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将由11.4亿元增至30.3亿元。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高瞻远瞩,明确地规定了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这对于指导我国经济沿着正确轨道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里,就这个问题谈一些学习的初步体会。十二大通过的胡耀邦同志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将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就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