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开发应包括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农业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而可持续发展是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西部特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加之“入世”给我国农业所带来的冲击,使得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全面、冷静地分析和理解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和障碍,是实现西部大开发反贫困战略目标的基础。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探讨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西部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大部分为干旱、高寒和沙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平等互利脆弱。这种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即使付出极大价在很长时期内也难以恢复,同时,西部地区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江河的中、上游,其水土的保持对保障其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物殊区情决定了加快西部发展只能走保护性开发道路,就西部农业开发而言,目前,以粮食换林草,开展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切入点,但仅此是不够的。在农村,退耕后的农民不会仅满足于吃国家补助粮,其生活的保障和改善还必须通过人力发展乡镇企业,使生态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支撑,因此,笔者以为,西部农业开发的主线是: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西部开发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目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增长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发展 ,农业生产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 ,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社会稳定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和自然差异很大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差距早已形成。虽然 ,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西部地区和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在总体上是高速发展的 ,不存在绝对缓慢问题。但是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改革开放前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西部业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面临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严峻的环境形势.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私人资本在西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拉动内需、实现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BOT"投融资方式的应用无疑是上上之选.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自然条件、现实基础,经济模式以及化背景,与国际不称为“汉江奇迹”的韩国新村运动进行比较分析,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得出四点启示,即:我国西部农村上开发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内动力;开发的模式构建是跨区域发展;开发的运行秩序是分阶段推进,开发的核心思想是教育要先行,建立“以西为本”、“以人为本”、“以效为本”的观念。并指出我国西部农业开发在社会制度、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市场空间和时代背景等的优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大开发视野里的西部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经济区域的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核心带动作用.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区域城市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要依托地域增长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最终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但问题是,西部地区是否具备推进西部大开发所要求的城市发展水平及其体系结构却值得深入探究.本文试图对西部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有不同的作法,采用过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政府调控、行政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等,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总结本国历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一、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作用   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三线”建设完全是政府采用计划的、指令性的、行政手段进行,教训深刻。后来在东部对西部的帮助上,实行无偿支援,硬性调拨,不讲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实质是一种“输血”式的单方面经济援助,而不是培育造血功能,这样对东部和西部都不利。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过去10多年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并未随着对外开放规模的扩大而快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快速上升的经济地位不相符.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需要新的对外开放思路.传统对外开放思路对西部地区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已经难以适应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在新的对外开放形势和条件下,西部地区需要采用东向开放与“西向拓展”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西北开放与西南开放并进的思路,构建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并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动态》2001,(7):6-9
中国的西部开发与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存在许多有趣的类似之处,我个人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经历了西进运动。我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州,并在那里长大,然后在芝加哥这个非常大的内陆都市中心工作,在美国有许多与重庆相似的内河港口城市,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美国的最西边是太平洋,而中国的最西部仍然是内陆,考察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洛基山脉的西部区域,我们发现重庆与它们在河流,运输,农业以及重工业(钢铁,汽车,机械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发展前景,除金融及高科技等一些特殊部门之外,美国中西部工业及农业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武汉如何在西部开发中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武汉特有的区位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提出了在服务西部大开发中发展与壮大武汉自身实力的构想及当前应对西部大开发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部作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历史上曾有过丝绸之路、开元盛世的辉煌。然而今天 ,西部已成为中国最为落后的地区。开发西部一直是中国近代政治家的梦想 ,西部繁荣与振兴的设想由来已久。1999年 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多次考察西部地区之后 ,明确提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 ,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 ,在 2 0 0 0年初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又指出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条件已基本具备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下个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2 …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的体制创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经济世界》2001,(2):89-91
[西部大开发中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体制方面的。从整体上看,我们东部地区市场体制的成熟度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可以说,体制的差异是形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的筹措、技术的引进、项目的选择、开发模式的确定、政策的支持等,但体制创新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技术可以从外部引进、资金可以从外部筹借、政策可以由外部倾斜,然而体制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有了快速的发展,而政府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我国西部经济的落后,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实现西部大开放,密切东西部的联系交流,使西部企业更多地融入东部市场大潮中去,开拓市场空间,寻找市场机会,面对自然条件的制约,西部企业如何走出大山,融入市场大潮,成为一个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市场”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资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资金问题,是推动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须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采用"政府"+"市场"模式获取资金来源,是解决西部大开发中资金问题的必选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凤梅  王丽 《经济师》2003,(11):110-111
世纪之交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 ,国家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而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等原因所形成的西部地区落后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国内经济强劲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 ,西部各产业如何进行调整定位 ,将成为大开发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要重视市场机制,不能再重复“三线建设”的思路;必须突破东部开发的旧有思路,应在所有制方面大胆一些,放开一些,鼓励以企业和个人米的,道以市场机制的开发,所以,西部大开发的产业优化序列应是非政府选择,而政府在西部开发中应以制度创新引导科技创新,甚至可考虑适度搞准土地赠与,设立西部的“三板市场”,引导资本西流。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锋 《经济问题》2000,(8):51-52,63
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承受着人口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双重压力,却又难以得到本地非农业部门的支持。我们要正确认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实行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快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东西部地区的交流,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发西部地区,有很多优势和条件,然而,数千年来无数次的战乱、灾害和人为破坏以及建国以来大规模的垦植与开发,造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干旱和沙漠化问题加剧,这不但对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而且已经成为未来民族生存环境的严重隐患.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的重大课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可以促进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此次西部开发启动于世纪之交,和以往比较,处于全新的时空背景与国内外环境。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西部开发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系统工程,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突破陈规,实施战略创新。不仅开发内容和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