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后发劣势的增加,曾经是后发国家最优战略选择的日、韩模式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盲目模仿反而会造成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而作为当前最优制度选择的西方成熟的民主市场经济加宏观调控体制,则由于国情相异太大,后发国家难以模仿;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次优战略选择的民主宪政加自由市场模式就成为大部分后发国家当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后发劣势:对后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文龙  唐德善 《经济问题》2007,332(4):33-37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和后发劣势的增加,曾经是后发国家最优战略选择的日、韩模式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盲目模仿反而会造成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而作为当前最优制度选择的西方成熟的民主市场经济加宏观调控体制,则由于国情相异太大,后发国家难以模仿;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次优战略选择的民主宪政加自由市场模式就成为大部分后发国家当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后发国家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市场经济制度上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在选择发展路径的时候,到底是制度先行,还是技术先行,或者是两者协调发展?持后发优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技术落差,优先发展技术;持后发劣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积极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以免为后发国家发展埋下隐患。以制度和技术均处于落后状况的后发国家为逻辑分析起点,分别测度后发国家优先发展制度、优先发展技术和制度的偏离成本,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技术、赶超战略,在建周以来短短六十年里成功崛起,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的实践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后发劣势。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历程,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后发劣势,对中国今后的持久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发展经济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是尝试理解落后国家是否可以以及如何追赶领先国家。本文从落后国家的最优选择以及其所面临的外部约束来考虑经济赶超的机制。主要包括:模仿能力及成本;合适技术的选择;对产权的保护;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储蓄对收敛的影响。文章最后对有关"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进行一个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后发国家究竟是有优势还是劣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毅夫 《经济前沿》2002,(10):11-12
杨小凯教授最近提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后发国家有“后发劣势”。他主张后发国家应该山而易,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要行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并认为后发国家在模仿好先进国家的制度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本人不敢苟同这个观点,基于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提出几点商榷。  相似文献   

7.
学习、路径依赖与后发劣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过程 ,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后发利益 ,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之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在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方面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后发劣势 ,具体表现为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方面的“排异效应”。两方面的后发劣势将使中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中国应当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适当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 ,消除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上的“排异效应” ,确立国家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后发国家在某些产业克服"后发困境"、成功赶超发达国家领先者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围绕赶超理论及其实践这一主题,从企业赶超战略、产业赶超与机会窗口、赶超实践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结论。最后,得出对中国制定产业赶超战略的政策启示:行业萧条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实现逆势赶超的重要时机;后来者国家和企业追赶多利用产业技术创新的不连续性的"技术窗口"实施弯道超车战略,确立了国际性的领先地位;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创造关键产业发展的"需求窗口";聚焦若干产业的核心环节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利用"制度窗口"力争在产业上下游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科技形成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9.
当前 ,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 .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 ,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 ,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 ,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 ,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 ,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 ,应使之更趋实际 ,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在其战略选择层面 ,应在实效的基础上 ,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 ,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 ,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 ,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宋鸽  王琪 《经济论坛》2004,(19):15-16
关于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林毅夫教授曾做过很好的概括:从技术层面来讲,经济发展主要决定于三方面条件: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最为根本、最为重要,因为前两者都决定于后者。没有技术进步,资本不断积累,投资报酬就会递减,积累的意愿就会下降,就不会始终有一个高的资本积累率;没有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就不能高级化,产品就不能升级换代。因此,要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如何,其实只需要看这个国家技术进步的潜力有多大。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后发劣势与 后发优势的含义及其性质 后发劣势(dis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是与先发劣势、先发优势相对应的概念,其出现源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中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概念的出现自然源于经济  相似文献   

12.
汪立鑫 《财经研究》2008,34(3):95-107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有关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之间技术扩散的正规模型,该模型将制度背景作为一个参数引入,借以从形式上分析制度背景对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过程的影响;模型的动态分析从形式上展现了后发国家在技术水平上超越先发国家("蛙跳")的全过程,并推论出后发国成功实现"蛙跳"的先决条件是:后发国由制度参数与经济规模参数所决定的综合参数能够由比先发国低的值跃升为比先发国高的值。此外,文章还基于经济制度由相关利益主体间制度博弈均衡所决定的这一分析框架,进一步尝试性地解释了制度参数变化的非均匀性,并对中国未来实现"蛙跳"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是影响技术落后国家(地区)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基于Verspagen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后发国家(地区)技术赶超模型。指出:技术后发国家(地区)缩小技术差距和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不仅是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而且包括打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实现路径创造。建议:技术后发国家(地区)一方面要培育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快摆脱技术对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14.
后发国家企业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赶超。然而,后发国家企业在赶超过程中,面临赶超能力不强、先发企业技术阻击和市场排挤等情况,亟需国家政策扶持。以GVC(全球价值链)为视角,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后发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劣势,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环境支撑3个维度构建了后发国家扶持政策框架,并借助该框架对中韩两国扶持高铁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指出,后发国家应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以及环境支撑等角度,从强化技术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建设、制度变革、资源开发和市场突围等方面制定政策工具,以扶持后发国家新兴产业的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15.
尹生 《经贸实践》2011,(4):22-23
上期关于新产品和新技术创新的“聚焦”刊发后,收到不少探讨“创新”的来稿。其中,作者尹生的来稿,把“模仿创新”提升到后发国家和企业广泛采用的“后来居上”战略的高度,分析颇有见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后发地区农村工业化“后发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很不均衡,表现为经济发展上的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从成因、机遇和方向选择三个方面着手对后发地区农村工业化的"后发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技术经济》2018,(4):1-11
基于权变理论,利用来自14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交互对后发企业技术跨越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在后发企业的技术跨越过程中呈由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向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趋势;不同技术创新能力与不同技术创新战略的交互对后发企业的技术跨越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更高的情况下,自主研发战略有利于后发企业成功实现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8.
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的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莹  于渤  吴伟伟 《技术经济》2010,29(5):7-11
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实现持续互动将会推动后发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了两者的互动模式:基于平台渐进发展的互动模式和基于平台跃进的互动模式。这两种模式通过持续循环实现后发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最后结合某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奉小斌  张晶 《技术经济》2023,42(8):99-111
数字化转型在后发追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对于选择何种数字化转型模式、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后发追赶并未给出明确的解答。基于309家后发企业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后发追赶的影响,并探讨了知识搜索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制造过程数字化和商业模式数字化均对后发追赶有促进作用;反应型知识搜索强化了制造过程数字化与后发追赶的关系,却削弱商业模式数字化对后发追赶的作用,而前瞻型知识搜索的调节作用与之相反;反应/前瞻双元型知识搜索仅增强了制造过程数字化对后发追赶的作用。研究在丰富数字化转型和知识搜索理论的同时,为后发企业选择有效的转型策略并实现后发追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技术突变下后发大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技术突变下后发大国实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观点,进而分析了后发大国实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后发大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的宗旨、目标、重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