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激励各地加快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意见》。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高规格发布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对各地区、各部门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加快注入绿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整体部署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对于在新发展阶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在2011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发言: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技术作为绿色低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正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商》2015,(49)
从2008年韩国在建国60周年会议上提出了"绿色增长"的新主张后,到2009年韩国政府即公布出了绿色经济的五年计划,2010年正式出台了《低碳绿色增长法》,标志着韩国经济正在走向低碳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文根据韩国经济的现状,分析了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策略,有助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方案》对新时期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推广作出全面部署,对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对农业经济研究的逐渐深化,产生了许多新理念、新要点,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便为其一,其作为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模式,不仅能大力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绿色金融对农业生产的帮扶力度,而且还能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有着广阔的实施与发展前景。文章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为背景,首先以盐城农村为例,简要分析了国内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其次指出了其发展现状及发展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从多方面探讨具体的解决措施,望能为此领域实践研究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绿色商业是商业流通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我国绿色商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利于绿色商业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因此,必须转变商业发展方式,树立绿色经营观念;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合理制定绿色价格;培育绿色商业文化,推行绿色商业服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绿色消费能力;健全绿色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未来一段时间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时期。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新时期发展小城镇更要注意走绿色低碳的道路。一、新时代是推动小城镇绿色低碳发展的绝佳时期(一)主要发达国家在城镇化中后期加快小城镇建设国际经验表明,城市(镇)化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并因此促进村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目前低碳经济意识已经逐渐普遍化,企业为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体系。企业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种软件,是能通过分析企业产生的数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建议的系统。其中,绿色度反映的是企业的一系列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绿色度越高,则代表企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越友好。如果要对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进行评价,就需要以企业低碳经济管理的特点为依据,寻找评定指标的具体要点,最终完成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以来,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更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的绿色发展模式,争取在新一轮国家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我国的绿色发展在技术条件、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必须以全球视角研究我国的绿色发展战略,按照绿色发展目标再造我国的产业形态、生产流程、消费模式,加快构建绿色发展公共政策体系,推动形成长期、持续性的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和新的制度安排,促使各种挑战和压力转变为下一轮的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尽快实现我国的绿色繁荣。  相似文献   

16.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金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研究湖南省长沙市绿色金融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分析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对绿色金融的需求,进而分析了长沙市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以期为长沙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绿色唯美     
马启超 《中国品牌》2012,(12):46-47
在9月份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全国各地开始了"绿色行动"。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财政厅、发改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推动政府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8)
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政府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一时间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探究热点。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绿色会计理念并未确立、绿色会计体系不成熟、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管不足、专业绿色会计人才匮乏等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东波 《现代商业》2015,(2):108-109
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内涵。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策略,从而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作为资源能源大省,推动工业实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对山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升产业素质、夯实发展后劲,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涵义分析深入思考和准确理解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三种经济"的内涵和关系,对科学推动山西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