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有关上市公司所获政府补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于供给侧改革中的造纸业所获补贴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对于政府补贴与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基于造纸行业14家上市公司2014-2019年期间的数据,通过筛选和"关键词法"区分不同类型的政府补贴,分别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模型估计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系数为1.312,且在5%显著水平上呈正相关,说明政府补贴在当期能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在滞后一、二期时政府补贴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828和1.617,且表现为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2)节能减排补贴与非节能减排补贴在当期都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估计系数分别为3.368和0.302,而在滞后一期时非节能减排补贴却表现为在1%显著水平上的抑制作用,估计系数为-1.023。相较当期和滞后期的估计系数可知,节能减排补贴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3.368 0.302;18.670-1.023)。(3)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估计系数为0.046,且在1%显著水平上呈正相关,说明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通过分类检验,发现节能减排补贴在1%显著水平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估计系数为0.545,而非节能减排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建议,应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进行精准评估,并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监督机制;应重点实施差异化补贴策略,优化政府补贴设置内容与使用方法,进而为政府协助造纸行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4—2020年大豆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方法和刀切平均法全面估算大豆种植的生产函数和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增长核算表核算大豆生产中各种要素投入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进一步采用因素分析法探究影响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大豆种植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7%,各产区之间的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生产要素投入是驱动大豆种植单位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农药投入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是次要因素。随时间推移,要素投入方面,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资投入对大豆单位产出增长的贡献减小,而良种和机械投入的贡献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技术进步对单位产出增长的贡献有所扩大,但技术效率的贡献有所下降。此外,种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和自然灾害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文章提出优化大豆生产区布局、因地制宜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鼓励种植户购买优良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建立专项基金增加对优质大豆品种的研发投入、提高对豆农的科研指导力度等建议以促进大豆单产提升。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8~2013年99801家农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加入调节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逆向选择的内生性,系统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其一,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直接促进效应促进了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国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且直接促进效应会随着年份而增加;其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间接溢出效应促进了未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国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但间接溢出效应会随着年份而减小;其三,间接溢出效应对促进中国农业企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始终小于直接促进效应的贡献,但仍不可忽视;其四,企业的国有属性对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直接促进效应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其五,企业的出口行为与研发投入行为,对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直接促进效应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认为,针对进一步利用外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相关部门应加大农业外商直接投资支持政策力度,深化市场机制建设,主动引导和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1997—2007年包含建设用地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要素纳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途径,并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测算的1997—2007年中国分省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表明将建设用地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可行的。研究结论:1997—200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带动;技术效率处于无效状态,表明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2003~2014年84个森工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评估了两种全要素生产率,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森工企业单属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多属性全要素生产率更快;(2)森工企业两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贡献;(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即森工企业前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越快,现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越快;(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非政府投资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后,讨论了这些结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本文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特征,利用资本技能互补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使用上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011?2018年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融资约束、技能结构失衡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技能结构失衡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非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效应更加明显,融资约束加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能结构失衡,进而制约了其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研究结论,为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约束和技能结构失衡、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4-2022年中国A股上市渔业企业年度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开放对中国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开放与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金融开放有效提高了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经过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开放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了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据此,中国应积极推进金融开放,提高金融市场服务渔业企业的能力与水平,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新疆2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并比较2015-2017年剔除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前后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分析南疆、北疆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目标价格补贴对新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存在负向影响,目标价格政策对机械投入、物质投入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土地投入影响显著为正。(2)调整后的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呈增加的态势。(3)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递减。(4)南疆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北疆。(5)2015-2017年各县市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不大,但变动较为明显。根据目标价格补贴金额过高、南北疆棉花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推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增加科技投入和政策向北疆倾斜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科技存量与农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1986~2012年中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科技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农业科技存量的时间演变,并利用FGLS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进而系统考察了气候变化及农业科技存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主要靠农业技术进步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起着阻碍作用;新世纪以来农业科研投入增速明显加快,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并且该差异呈扩大趋势;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而年降水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从空间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气温升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东北、华北、西北和华南4个地区气温升高能够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华南地区外,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5个地区降水密度增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48-2011年美国人口增长了1倍以上,同时农业产出也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49%,而农业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07%。美国农业在投入增长极为缓慢的情况下取得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年均增长率为1.49%。促进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则是技术创新。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农业研发的投资,是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评价农业经济单位经济运行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选取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1~2012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991~2012年间,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0.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0.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甘肃农业年均增长率的22.61%。表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进对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各类要素的投入,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还远未从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另外,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阶段波动与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表明,如何提高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应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部门管理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当规模经营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2.
岳金桂 《水利经济》2008,26(2):7-10
采用LP模型,以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0~2004年数据为样本,就国内科技投入、进口贸易和FDI传导的技术溢出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内科技投入是提高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进口和FDI产生的技术溢出也促进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2—2020年沪深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高管激励、董事高管责任险与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探讨.实证研究表明,高管激励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董责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进一步分析,董责险与高管股权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增强了高管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而董责险对高管薪酬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河南省样本农户数据所组成的面板数据,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了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要素分解,使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方法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小麦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存在规模效应,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要素投入增加是其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粮食直接补贴对农户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经营规模为6亩以上农户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从粮食直接补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各贡献因素的影响看,粮食直接补贴能促进经营规模为0~6亩农户的人力资本增长率和经营规模为6亩以上农户的要素投入增长率,但是,这些影响不足以促进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了受到制度和投资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气候变化的作用。本文以冬小麦为例,在运用指数方法测度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了冬小麦生长期气候因素变化对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不断增长,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分别采用生长期积温和温度的天数分布两种气温衡量指标回归结果指出气温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温会显著降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高温主要通过降低冬小麦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文提出健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调整品种布局、加强耐高温品种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5年31个不同省份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和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特征和空间维度上的差异性,进行了相应的收敛性检验,并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上分效率指标进行不同效率的分析。在实证模型构建的指标选取中,采用投入指标有林业系统年底从业人员数和实际完成投资额,产出指标有总产值。实证的结果表明,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年均增长速度为6.1%;其中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从31个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看,在10年内出现下降的只有森林储蓄量较大的几个省份。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EA法测量了黑龙江省森工40个林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利用Panel-Data模型找出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归结为林区技术进步缓慢;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作用;技术因素和营林投资比重对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存在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和天保工程(政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鼓励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林业投资结构、加强林业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和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双碳”背景下,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一种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能否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制造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和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进行异质性检验后发现碳交易对民营企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清洁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稻谷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异与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DEA Fre-primont指数方法和稻谷投入产出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1995-2014年全国及主要产区粳稻、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四种稻谷全要素生产率都有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其中晚籼稻增长最快,粳稻和中籼稻增长缓慢;粳稻和籼稻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在拉大,籼稻内部差距则有所缩小;稻谷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保持较高水平,且变化不显著;部分省区稻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为技术进步单轨驱动,但残余混合效率变化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后,应加快转变稻谷发展方式,由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重心在于技术进步;提高范围经济效率则是另一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收集整理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渔业投入要素的相关数据,建立要素配置扭曲测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沿海各省份海洋渔业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对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沿海1 1个省份海洋渔业要素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配置扭曲现象,降低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严重影响了区域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消除要素配置扭曲能够有效提高沿海各省份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海洋渔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