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芸 《时代经贸》2011,(8):30-31
杭州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古城的主体形象。其形成与所处的地学环境有密切关系。杭州城市的形成与地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是基础,其人文生活环境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地学环境不可分割。对杭州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环境及其地学背景的分析,可以从宏观上和空间层面指导旅游活动的开展,为古城的旅游项目开发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只有以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为指导,形成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才能实现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引入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必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环境危机问题的产生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城市规划在解决现实城市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价值偏颇:第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伦理两种学科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文环境是体现以人为本、渗透人文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文化环境。济源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必须优化人文环境,以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要营造崇文关爱诚信公平的社会环境,塑造公民人文精神,建设特色文化、塑造济源持久的魅力,办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升济源文化底蕴,做好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为软环境提供硬支撑,吸引精英人才、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生态之城、彰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杭州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古城的主体形象.其形成与所处的地学环境有密切关系.杭州城市的形成与地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是基础,其人文生活环境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地学环境不可分割.对杭州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环境及其地学背景的分析,可以从宏观上和空间层面指导旅游活动的开展,为古城的旅游项目开发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内面积约80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了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称号,它启动了中国城市以商务旅游为主题,以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为主体的创新型、体系化、样本化建设。本文纵观世界优秀商务旅游城市发展经验,总结出优秀商务旅游城市的形成依赖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宏观环境体系,包括了城市等级、城市经济、跨国集团总部、自然文化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包容性等六大主要方面。在宏观环境层面上,实质反映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国际化竞争状况。商务旅游与城市宏观环境形成了相互生成与提升的关系。商务旅游是城市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共同演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而这个产物一旦生成,便以其可观的价值,主动地引导和激励着城市为适应它的快速发展而进行自我提升,终于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红 《经贸实践》2007,(5):61-61
民营经济的草根性使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缺陷,尤其在企业人文建设方面。不少民营企业重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轻视企业人本建设;重外部形象建设,轻视内在文化精神塑造;重企业社会关系构建,轻视内在凝聚力的形成;重眼前利益,忽视了诚信这一企业核心文化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以及富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共同体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特征,是历史场景的综合体,在城市软环境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导致城市风貌的遗失,理性的膨胀与人文尺度的失落造成了城市面貌同质化严重,自然景观的简单拼凑致使识别性降低,过度设计和攀比形成风貌的模糊,现代技法的滥用造成“原真性”的缺失、原住民等公众参与意识差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刘小鹏  米文宝 《经济地理》2002,22(3):327-330,350
通过分析银川市20世纪90年代城市住区居民住房,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设施、住区环境等城市住区特征及与全国668个设市城市平均水平的比较,指出银川市城市住区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现代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为达到可持续的人居目标,文章提出了创建一种人文的,高技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映银川市城市独特风貌和城市文化的城市住区发展模式及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确立“环境是资源、也是资产和资本”的新观念,把经营城市和经营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逐步探索出一条“加大投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提升价值.形成资源、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论新世纪适宜居住的城市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1,21(3):306-309,314
人们越来越认同适宜居住的新城市观。本文阐述了适宜居住的城市观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城市人居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适宜居住的基本标准以及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目标与手段,并指出知识基础是新城市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反映了城市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而档案作为城市形成、变迁、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资料,对于提炼、弘扬、发展城市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集中供热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供热系统形成一定规模后可产生良好的节能,环境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在保证期综合效益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挖潜利用供热系统中不合理能耗,降低供热成本的目的,是供热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东营塑造城市特色必须要充分发挥东营的水资源优势,利用黄河水,打造特色黄河水城.使水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资源价值和人文价值在塑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中得到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职工文体活动是企业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体现,在促进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改善人文关系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就职工文体活动的必要性和加强文体活动管理有效作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作为区域核心的城市成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最为突出的单元。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物质代谢和物质平衡问题是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物质根源,科学评估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是优化城市物质代谢的基础。梳理了相应评估方法和技术,回顾了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机制发展历程,提出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系统高度,通过区域协作促进城市化过程道路优化和城市生态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保护的实质是实现对城市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相关制度安排的缺陷,现存社会经济体系对城市环境资源的配置出现了低效率,城市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因此对环境资源配置制度进行创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关键,基本思路包括明确城市环境资源的产权、建立环境保护的市场竞争机制、发动公众参与和创新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特色的整治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条件、人文传统、地域性、标志性建筑、有特色的街道、环境艺术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景观特色形成的条件,讨论了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完善的基本原则,认为城市景观特色的整治与创新应结合城市区位和地形条件,吸收地方风格和民族文化精华,正确处理城市景观特色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重视街道空间节点处景观特色的规划建设,创造城市景观特色与个性,制定城市景观设计规划,建立景观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水”不仅能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改善人的生命状态,拉动房地产业的持续增长,而且也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潜力空间。楼盘因为有了水,创造了“水景住宅”,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城市因水,则有了“沿海城市”或“山水城市”,增强了城市的亲和力与凝聚力。在当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和“最适合人  相似文献   

20.
孙萍 《经济研究导刊》2008,(17):190-192
创建最佳旅游城市是目前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最高目标。优良的人文、生态和宜居环境是扬州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扬州要立足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建设,切实保障旅游者和城市居民的双方利益,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一体化战略,综合提升旅游行政管理效能和行业协调水平,聚集既有优势迅速打开创建最佳绿色旅游城市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