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应用软件中最广泛、最成功的无疑是财务软件,以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国强、安易等为代表的财务软件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但 随着由自由软件以及AC990等低价软件的出现对软件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软件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微软(Microsoft)对未来的展望中明确指出,微软软件产品本身的销售额将只占20%以下,软件业已经进入到微利时代,降价是一种潮流,作为我国软件业中最成功的财务软件及其消费者,你将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2.
声音     
《公司》2004,(7)
中国与印度:龙象共舞 ●几年前,比尔·盖茨曾评论说:“印度对于整个微软公司,或者是整个软件业来说是一个超级帝国。”印度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我们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这对于软件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印度每年有340万理科毕业生,其中有30万是软件工程师.有些人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杰出的。其次.我们在软件方面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都是领先的.在价格方面也非常有竞争力。最后.在国际软件业的高层中,有一半是印度人。有故事说.在微软的一些高层会议中,会开几分钟后,会议的语言就从英语变成印度语了。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在座的都能够说印度语。  相似文献   

3.
微软的捆绑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软——当今全球软件业的领航者,起家之时只有3个人,年收入也只有1.6万美元,然而短短20年间,这家公司便一跃成为全球软件业的老大,并稳坐头把交椅至今不动。微软的成功秘诀是什么?除技术加运气外,微软机敏而实用的营销策略功不可没。请看微软营销杰作之一的捆绑谋略: 捆绑是软件产品供给竞争中常使用的营销手段。从传统的价格理论看,捆绑策略是一种提高厂商利润的定价方法,其经济学原理是通过捆绑销售,克服商品的偏好的过度分散和使用差别定价的高交易成本。例如,消费者甲对菊花牌牙膏、牙刷的支付意愿(偏好)分别是每支2元和3元,消费者乙则分别是3元和2元,如果按最低偏好定价,即牙膏、牙刷都定价为每支2元,则菊花牌厂商的总收入是8元;而如  相似文献   

4.
从微软起飞     
《经营者》2005,(11)
如果说微软是中国软件业的人才摇蓝也不为过。我们看到的是风风光光的走马上任,是热热闹闹的另谋高就,但是这个好看的“果”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因”?——倒是值得外界探究的。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5,(12):10-10
<正>似乎每一个从微软光环中走出来的人,不仅没有从此黯然失色,他们的职场生涯反而更加绚丽多彩。先是“逆风飞扬”的吴士宏、接着便是高群耀,然后又是走得满城风雨的李开复,尽管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与微软不得不说的”故事,但是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在微软的一段或长或短的经历都必将深深影响过并一直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而微软则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中国软件业的“黄  相似文献   

6.
最近,北京市政府弃用美资微软集团的软件,而使用国产货,这项决定,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真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除了涉及资讯保密的安全影响外,在商业和民生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可以说,大大刺激了中文软件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几个月前的唐骏还豪情万丈地对记者夸下海口:“在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我最少会做3年”,将是微软中国公司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总裁,大有前无古人之势。然而仅几个月后,这位“总裁”已是大权旁落,不再负责微软中国的市场、销售.财务及人事诸项事务,转而负责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以及设在北京的中国技术中心的工作。那么,这仅仅是微软的又一次“人事地震”?还是这个软件业巨子的一次深层次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8.
1999年倪光南离开联想集团,之后再无担任企业要职,而是潜心于在中国推进开放源代码Linux操作系统和国产软件业的发展,其间关于对微软垄断的“声讨”和对于中国政府软件采购的奔走呼吁让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正> 微软为什么感到恐慌?Sun为什么感到不安?软件工业到底怎么了?——曾被耻笑为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正在“颠覆”我们的电脑世界!重新认识Linux 自从1991年诞生以来,Linux经历了12年的风风雨雨,它曾经被嘲笑为软件业的“小丑”、“下等公民”。然而正是这所谓的“小丑”让微软和Sun这样的巨头不寒而栗,正是这所谓的“下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9,(23):56-57
求伯君 金山集团董事长 颁奖词:2000年金山公司将两款软件定价为28元,掀起了中国软件业的“红色正版”风暴。作为一位软件设计师,他完成的WPS版本系列,一次又一次更新了中文处理的里程碑。他是微软帝国的挑战者,WPS2000在强手身边稳步前行。他是中国软件·NET战略的启动者,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之后,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大小软件公司将在跨国软件公司的强力冲击下,出现大规模的萎缩。但是,金山少帅雷军对此不以为然。面对今天微软等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攻势,雷军认为:“金山有足够的自信,中国民族软件业也早有足够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李燕 《企业文化》2004,(4):44-45
能在美国当一名电脑工程师,可能是中国许多莘莘学子漂洋过海的追求。的确,在美国从事计算机业的华人越来越多,单在微软公司效力的就有近千人。然而,安安稳稳地做一名美国公司的技术精英就是他们的最终梦想吗?一个叫曹参(Gus Tsao)的中国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要与微软“叫阵”,自己作办公软件业的霸主。凭借手中新开发的 EIOffice 软件,曹参自信地宣称:打败微软不是梦。第一个真正的 Office 软件作为一个消费者,如果你想购买一套办公软件,可能会不加思索地选择 Microsoft Office。从某种意义上说,微软的这套软件几乎成了“office”的代名词。虽然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其它同类产品,但是微软 office 的优势地位不容置疑。据美国一家独立研究机构统计,微  相似文献   

13.
<正>称霸中国软件业市场十年之久、一贯骄横傲漫的微软中国近来忽然变得“温顺”多了,这位“市场屠夫”杀气腾腾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国人大惑不解,这笑脸是真心改变形象的包装,还是包藏祸心的伪装呢?从舍我其谁之“傲”到合资亲善之“谦” 打开微软中国公司的网页,有几行谦恭的话语令人耳目一新:“微软中国公司深知自己的成功商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业界伙伴的信任和广大用户的厚爱。翘首未来,微软愿与中国信息产业携手,继续努力,共同迈向更加灿烂的二十一世纪。” 微软中国新任总裁唐骏一到任,就以三个著名论断代替新官上任三把火。  相似文献   

14.
管理文化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爱尔兰软件出口量世界第一,出口总额超过85亿美元,提供欧洲市场60%的商业应用软件,软件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其GDP的20%左右,已经一跃成为世界“软件王国”。综缆世界软件业,在那里纵横驰骋,首屈一指的民族是印度,国家是爱尔兰,地区是硅谷,公司是微软。为什么偏偏是它们成功了,崛起了,并成为世界一流和第一?而世界各国成百上千个城市和地区在软件业的竞争中不是平平淡淡,就是黯然收手,为什么?发展软件业,不能不发现其中的真谛。关键,是我们管理的文化,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唐勇 《企业文化》2004,(5):72-72
微软头上的光环似乎蒙上尘土。近期微软公司的坏消息不断。先是部分源代码被人泄露到网上,接着又与欧盟打起了反垄断官司。眼下又被人抖露出过去的一些丑事:微软公司的内部文件清楚地勾勒出这位全球软件业巨头的野蛮发家史。该公司不得不发表公开声明,就其过去的反竞争行为向陪审团道歉。  相似文献   

16.
微软推行"黑屏"事件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微软打着维护知识产权的名誉采取的"黑屏"措施实际是垄断而不是维权.原因是微软的视窗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垄断性市场.微软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和行为是导致微软盗版泛滥的原因之一.微软在中国的视窗产品价格过高,不符合中国国情.微软的行为是垄断,应当从价格法方面去规制.  相似文献   

17.
现在渠道的竞争日益激烈,软件业的渠道更是如此。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软件业都在为重塑渠道而绞尽脑汁,如何利用“平台开发商、合作伙伴、最终客户”三方进行协同挽救渠道?如何为自己培养一批更好的合作伙伴已成为中国管理软件商新的问题。IT渠道的冬天戴尔公司很早就认为渠道就是竞争力。微软也是,从年初他们“春耕计划”打响了攻略中国有力一枪后,SUN的“阳光联盟”、HP的“百舸争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到现在为止,国内有此深刻认识的廖廖无几。在国际巨头们纷纷进入中国进行数字圈地的今天,生存空间的逐渐减少使得国内…  相似文献   

18.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我国软件产业增长较快,但同美国、印度等软件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件业尚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大部分软件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软件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环境.要想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软件企业必须进行创新,尤其要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软件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主导产业,文章针对该产业中的规模与效益、资金与人才、政策与法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软件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推动作用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软件产业发展战略和实施对策,并预测了我国软件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IBM 之外,世界商业史上还没有第二家千亿美元规模的企业从濒死边缘回复生机。上世纪90年代初,1990- 1993年 IBM 累计亏损168亿美元,甲骨文 CEO 埃里森对此戏谑讽刺,微软创始人盖茨更预言:IBM 将在几年内倒闭! 然而10年之后,IBM 居然回转生机,并且成功转型。10年前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硬件,今天,软件和服务两个新业务贡献了七成以上的营收和利润。它在全球软件业的份额仅次于微软,IT 服务则稳居第一。在刚过去的2005年, 埃里森、鲍尔默、盖茨三个人都先后宣称:IBM 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郭士纳在2002年退休时总结说:“IBM 软件的发展历程,就是整个公司在过去10年起死回生扭转乾坤过程中的一个精彩的缩影。”IBM 软件集团在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