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以民族国家自居,民族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民族国家的定义入手,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三个特点。面对全球化和跨国组织的挑战,近代民族国家的未来方向是否如有些学者所预言的会走向"终结",作者认为民族国家仍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就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更好的替代物来取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将继续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它的路。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本意是捍卫儒家纲常伦理。梁启超在对这句话的运用中,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由此展现出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生。中国被裹胁进入近代国际体系的历程,也就是中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近代国际体系的冲击,即体系对单元的塑造是这一转型的根本原因,同时,中国自身的传统内涵对中国的民族国家形成路径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延续性和统一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向全球扩张,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各个民族国家都无法回避的整体性的发展趋势.文章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来探析它对民族国家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关系究竟有没有一个外部环境?这是每个国际关系研究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往学者大多注重于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即民族国家的研究,内容涉及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对外关系、军事战略、均势理论等,把国际体系当作包罗万象的独立系统.他们认为,国际体系已遍及全球,囊括世界各国,在此之外还能存在什么外部环境呢?然而,历史的发展表明,国际关系确实存在一个外部环境,即世界市场,民族国家和世界市场已从内外两方面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两大力量.本文试从民族国家和主权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动因着手,就民族国家和世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都晨 《黑河学刊》2012,(5):51-52
民族是国家的基本构成条件之一,国家则是由同一或诸多具有共同认同感的民族组成。在辨析民族和国家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从民族问题产生原因的角度,以苏联为例,阐释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采取简单的阶级斗争方式致使民族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进而加深了民族危机,以此反观中国民族问题,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终出路是实现全体民族现代化,以弱化民族自治,避免人为激化民族矛盾,积极推进民族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来考察日本的民族主义,分析日本民族主义的类型和特征,可以看出日本的民族主义从其开始构建起,就具有明显的狭隘性,与军国主义仅有一步之遥。日本民族主义到了现代已发展为民族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在日本已经压倒了一切的泛亚主义思想,并冲淡了经济合作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稳定因素,使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持强硬态度。民族主义对日本的包括内政外交在内的国家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来考察日本的民族主义,分析日本民族主义的类型和特征,可以看出日本的民族主义从其开始构建起,就具有明显的狭隘性,与军国主义仅有一步之遥.日本民族主义到了现代已发展为民族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在日本已经压倒了一切的泛亚主义思想,并冲淡了经济合作与相互依赖所带来的稳定因素,使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持强硬态度.民族主义对日本的包括内政外交在内的国家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族国家是在民族宗教、疆域、主权等国家认同标识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体。宗教作为美国国民的精神源泉,在美国的民族国家构建和统一的过程中,对于推动主权国家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统一、人民在国家中地位的确立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民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归属、承认等方面。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国家认同的内涵,国家认同的社会功能以及如何在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上,哈贝马斯肯定了民族国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然而,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民族国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民族国家将何去何从?哈贝马斯的基本看法是,古典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正在逐步被瓦解,走向后民族国家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他主张建立一种没有世界政府的世界内政。  相似文献   

11.
李杰 《黑河学刊》2012,(7):36-38
布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布朗族文化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具有区别性和独特性民族文化。研究布朗族文化对于加强边疆地区布朗族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和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多民族国家中,显得更加重要。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长期以来,达赖分裂集团的干扰破坏,成为影响我区发展与稳定的主要障碍,因此在西藏各级干部中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就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培养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民族观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民族院校通过理论教学、校园环境建设、学生自我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培养教育功能和作用。教育与实践活动表现出一些鲜明特点: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性,教育目的明确,不断加强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该活动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发展进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认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树立投身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主义看来,“民族”是国寥社会团结合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当代民族主义思潮也是围绕着“民族”和“族性”来展开其理论建构的。应当看到,民族观是不同的,许多现代民族国家为提升族性、增强国家凝聚力,正通过各种途径做出政治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主义看来,"民族"是国家社会团结合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当代民族主义思潮也是围绕着"民族"和"族性"来展开其理论建构的。应当看到,民族观是不同的,许多现代民族国家为提升族性、增强国家凝聚力,正通过各种途径做出政治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革命与反革命>一文中,对泛斯拉夫主义,恩格斯主张运用武力和同化的手段来征服它,从民族国家国建的角度来看,这种主张是正确的,本文运用民族国家理论,结合德国历史,对这一合理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西北少数民族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 《开发研究》2007,(4):53-56
西北少数民族能够互相和谐相处,在祖国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共同团结进步,其原因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国家凝聚力指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国家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国家和文化中的重要观念的认同,两者凝聚为对国家的归属感。民族本身的凝聚力表现为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对本民族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认同,两者凝聚为民族归属感。国家凝聚力和民族本身的凝聚力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条件,前者是后者的必然归宿和进一步升华。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凝聚力相统一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实现这两方面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黄玖琴 《魅力中国》2013,(22):37-38
民族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总是由一定的民族构成的。有的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但更多的是多民族的国家。各种形式的民族问题,不仅存在于多民族国家内部,而且表现在许多不同民族国家的相互关系中。无论从历史还是就现实来说.民族问题都是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时贵州民族识别的研究在全国民族识别工作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降临带来对民族国家主权观念的新思考,尤其对欧洲而言,主权让渡的问题难以回避。虽然当前欧洲的尝试并不乐观,然而各学术流派依然试图解释欧共体本身及其未来,希望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民族国家的主权问题寻找一条可行的出路。另外,需要思考的是欧洲民族国家主权让渡是否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