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材流通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木材流通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发展战略有多种模式,凡是成功的模式,一般具有3个标志,即适应性,灵活性和经济效益。战略模式要适应本国的国情与林情,要适应本国木材流通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没有适应性,也就不存在可能性。在变化多端、环境复杂、竞争剧烈的国际市场中,必须有能力对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作出灵活的反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减少或清除不利条件的影响,没有灵活性,战略就失去了意义。经济效益则是一个综合的标志,适应性和灵活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既放开市场,又注重调控,是新时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粮食储备是政府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而建立县级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看,主要有资本主义农场、农工商综合体、合同制公司、合作社等。不同的国家,国情不同,选择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也各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发展我国林业,促使集体和个体生产者为国家提供更多商品材,来满足国家建设、市场供求和人民生活需要,除了采取指令性统购手段向集体所有者或林农收购外,更主要的是,如何通过合理的价格手段来调动集体和个体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陈云同志明确地指出,“必须使我们的价格政策有利于生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所以,如何正确地制定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林区木材及半成品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管理”。一年多来的执行情况如何?在执行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应该怎样解决?本文试图就此作些粗浅分析和探讨。一木材多家经营,各有各的计划,各有各的价格,互相争夺市场,特别是争夺资源,就必然会乱砍滥伐森林。又因林木生长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因此,就经营木材这个单一的  相似文献   

6.
<正> 对于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木材经营管理模式,以促进林业生产,发展林区经济,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森林资源保护原则;二木材流通经济原则(即加强木材商品流通速度,减少流通费用);三协调木材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物质利益分配原则。木材统购统销时期和木材市场开放初期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完全计划下的木材商品流通经营体制,还是完全市场调节下的商品流通经营体制都无法保证这三条基本原则的全面贯彻。因此,木材流通经营体制的改革必须是这两种典型体制,并以计划为主的不同比例、适度的融合。本文正是持这一思想来介绍、探索尤溪县的木材经营管理模式的。  相似文献   

7.
流通是经济运行的动脉,是社会产品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对林业而言,木材产品的物畅其流,是林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的木材流通情况,主要受本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林业经营状况及木材市场的供需变化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介绍日本自明治以来木材市场的流通变化情况及笔者的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8.
国家粮改政策实施后,黑龙江垦区的旱作农业如何迈向21世纪?这是一个严峻而又深刻的问题。若不能及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旱作农业的问题势必会对垦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能将旱作农业的区划、模式、销售、组织做成一个系统并进行全程系统定位,同时使系统充分进行协调动作,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区划定位 1.适种作物的定位。任何一个高产优质作物都有其相应的适种条件,而且这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创设的自然条件。根据垦区及各农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物候条件(土壤、水分、日照、降雨、积温、霜期等),通过对…  相似文献   

9.
<正> 在开放木材市场后的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木材公司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般说来,各地的地理条件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木材公司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不能采用统一的生产经营方针与目标。但它有一个共同点,多数是以木材购销为主,並有一定的木材加工能力,受外部环境的制约。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也有共性的一面,本文试图对经营思想、目标决策、分权管理这三个有共性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南方木材市场的开放,木材的计划价格由不完全的自由价格所代替。而因流通渠道的多极化,价格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加强,从而使木材商品流通过程中,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时间,树种材种等差别而形成的差价趋向合理。价格反映供求状况的灵敏度迅速提高。但是,关闭了三十多年的木材市场一旦开放,无论是国营林业企业、还是集体与个体木商,都还不能适应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国营林业企业在木材流通中,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又主动地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市场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专栏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与研究。我们欢迎广大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就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发表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一、外向型农业的概念 什么是外向型农业?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外向型农业即是为出口而生产的农业;另一种认为,“外向”与封闭是相对的,即为市场而生产的农业,这里的市场,既包括国内市场,又包括国际市场,因此在他们看来,外向型农业就是商品农业。 我基本赞同前一种看法。因为,这里的“外向”是特有所指的,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而言的,是说一个国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参加国际市场。外向型农业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上层建筑具有以前一切经济形态所不可能有过的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指导与控制作用,因此,研究与创立既符合客观经济与自然发展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结构模式理论——农业发展的大战略,就显得特别迫切。 本文拟根据我国农业近五年来的丰富实践和理论界新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模式,作一次动态的、多层次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目标是分析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及其在耕地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基于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取原则,从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选取42个国家或地区和27年(1982—2009年)时间段作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是耕地减少的原因,而积极的农业政策可以促进耕地增加,耕地使用决策者的行为习惯使耕地变化具有滞后效应。从各因素对世界范围内耕地变化的贡献上看,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减少作用有限,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是耕地面积加速减少的必然条件;农业政策及耕地使用决策者行为习惯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产生了重要作用;而土地资源禀赋特征、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基础设施条件等国情因素对耕地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木材流通宏观调控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全国范围内木材市场体系的建设迅速向前推进,市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已经形成,木材流通已由封闭式的计划供应形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多渠道流通。国家指令性统一分配的木材比例大幅度下降,由木材生产者自销的比例逐年增多,木材流通的市场机制已经启动。在这一新形势下,宏观调控是否必要?宏观调控的主体是谁?调控主体的功能又如何发挥?这些是关系到木材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对木材流通宏观调控主体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所谓木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是指其供需特点与供需数量以及供需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木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是通过市场达到均衡的。当木材需求大于供给时,木材价格将会上升;当木材需求小于供给时,木材价格则会下降。木材产品市场的一切交易活动和价格的变动都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而在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木材产品的供求均衡固然离不开供求规律的作用,但从木材供需本身的特点出发,寻找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途径,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进行指导,则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森林资源不足,是造成当前我国木材供应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森林资源再生产特点,短期内又不能很快扭转森林资源短缺这一局面,因此,木材供应紧张的情况,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缓和。这就有必要对木材的供应采取特殊的对策,以保证木材能被分配到国民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国木材进出口形势可谓全线火旺。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无论是原木,还是锯材、薄板,以至胶合板、纤维板等木材制品在进口、出口贸易两方面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此种局面的出现,在我国木材进出口的历史沿革变化中,还是从未有过的。其二,正当不少木材进出口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热带原木及锯材市场已经进人保温期,其海关港口及陆路口岸的货储量及社会库存量已达到饱和之际,热带原木及锯材进口量又以令人咋舌的幅度跳升,而且进口的同时,还可以较大幅度出口。这不能不说又是木材市场运行中的一个奇迹。其三,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胶合板进口都处于走跌之势,而出口数量却持续回  相似文献   

18.
一、“三划一同”提出的客观基础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是其基本特征。任何社会形态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部门之间都存在着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相互制约与联系的数量关系,即比例关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其再生产过程的各部门也是如此。这种互相联系与制约的比例关系,随农业社会生产分工的迅速发展,愈来愈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德国农业概况、德国农协的职能与作用,提出了以下启示与体会:一个国家,不管是建设农业,还是发展经济,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走自己的道路;国家应大力扶持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拆掉关卡,架起桥梁,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以来,我们在寻找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作为借鉴的努力方面,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的。欧美农户的大规模经营、完整的市场体系、农民的高经营素质和有效的专业合作组织等条件,与我国国情距离太远;日本农协的一元化垄断式经营,也不适合我国现行体制;而八十年代以来被称为“泰国模式”的公司加农户的经验,却不推自广地在我国遍地开花。这一现象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把这种自发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