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口市场与进口市场相匹配是决定我国木质家具出口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利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测算,发现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与世界木质家具进口市场结构的匹配程度显著相关,通过利用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和劳伦斯指数测算,发现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与世界木质家具进口市场结构的变动方向一致且变动幅度稳中有升。实证分析的结论可以为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指数分析的方法对2002—2010年的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匹配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与世界木质家具进口市场结构匹配性较差,但是出口变动方向与世界需求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人造板出口市场的出口份额作为原始数据,用MCR指数、HHI指数、D指数、E指数对中国2004到2012年人造板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造板出口市场结构比较集中、出口市场风险仍较大,但人造板出口市场结构总体上呈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木质家具的出口增长源泉以及竞争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木质家具产业的发展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的增长动力除自身竞争优势外,显著地依靠国际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对木质家具出口企业提出应对此次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2~2007年中国木质家具出口美国、香港、日本、英国和韩国的相关数据,运用CMS模型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家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标市场进口规模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产生正效应,而产品结构的变化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产生负效应。同时,提出中国木质家具企业适应国际技术标准和出口需求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区域贸易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对不同区域的贸易状况是不同的,既存在着贸易过度,又存在着贸易不足,运用引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提出对潜力再造型、潜力开拓型、潜力巨大型三类不同潜力的贸易伙伴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木质家具贸易流向的调整,以减少贸易摩擦,保障木质家具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产品相似性指数、市场相似性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波兰和越南等木质家具主要出口国在国际木质家具市场上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木质家具出口的市场相似度很高,但产品相似度较低;中国与意大利、波兰木质家具出口的市场相似度较低,产品相似度较高;意大利、德国木质家具产业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且在萎缩,而波兰木质家具的比较优势极强。针对中国与木质家具主要出口国的这种竞争关系,提出中国木质家具产业应将低端产能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承接意大利、德国的家具产业转移,并积极应对波兰的竞争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六类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出口额与出口结构,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一系列指标对我国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木质林产品主要出口区域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国际竞争力一直在增强,除家具、胶合板和纤维板以外,其余木质林产品整体竞争优势不大,为此必须优化出口区域,充分发挥中国木质林产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3~2006年中国30个主要出口国(地区)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基于引力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和贸易制度安排对贸易有促进作用,距离是双边贸易的阻碍因素。通过出口市场的贸易潜力测算,提出金融危机下出口市场布局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中国木质家具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价格等指标,对1992~2006年的中国木质家具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同意大利、德国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国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中国对美出口木质家具的16个因素进行测算,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成本直接影响中美木质家具出口贸易水平、中美两国市场需求对木质家具出口贸易影响显著、两国相关政策也左右着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发展、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增长。研究的结论是:木质家具成本和中美两国的市场需求是中国对美出口木质家具的主要影响因素,中美两国经济合作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动会对中美木质家具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加大中国国内人工林培育面积、刺激国内市场需求、加强中美两国林业经济合作是中国对美出口木质家具贸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加拿大、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和美国5个国家作为对比国,利用1992~2006年的Comtrade数据,通过CMS模型比较分析了影响中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⑴影响中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波动的因素主要来自际市场需求因素、出口的产品整体竞争力效应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3个方面;⑵中国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是6个木制家具出口国中增长最稳定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说明了技术与贸易的协调关系以及产业的发展路径,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木质家具制造产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技术和贸易在木质家具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政府应该采用政策引导的方式,鼓励企业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增强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形成贸易与技术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6年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至105个贸易伙伴国(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出口模型,分析后危机时代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协定、海运及港口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普及率是贸易的促进因素;贸易壁垒、汇率波动、金融服务水平、海关手续负担、贸易自由度、货币自由度和互联网安全性是贸易的阻碍因素;港口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普及率增加了贸易非效率的波动,加大了出口贸易效率的不确定性;贸易壁垒、汇率波动、金融服务水平、海关手续负担、货币自由度和互联网安全性降低了贸易非效率的波动,减少了出口贸易效率的不确定性。根据贸易潜力分析结果,将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分为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出口贸易布局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新形势下,出口贸易作为带动经济增长、合理配置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及经营理念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迅速发展的我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汇率变动对其影响越发显著,因此认清这一影响以规避汇率风险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2—2016年的中国家具产品出口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从不同家具种类层次上对家具产品出口量与出口种类之间的关联进行挖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之间的家具产品在出口量上存在明显的关联。材质层中,其他材料制家具与竹藤家具、塑料家具与金属家具之间有较强的关联规则;用途层中,办公家具与其他用途家具、家具零件与其他用途家具之间有较强的关联规则。底层结果细化反映了材质层与用途层的挖掘结果,也突出了特殊用途家具之间的强关联规则。因此,应该及时掌握国际市场对中国家具产品出口量的潜在需求,对家具出口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推出家具出口销售优惠套餐包、促进中小家具出口企业抱团合作和增强家具产业链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的显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寒  聂影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6):541-543,563
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可比净出口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将中国木质家具的国际竞争力同它国进行显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木质家具出口额全球第一,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这得益于国内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但其专业化分工水平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水平极低。  相似文献   

18.
家具市场竞争激烈,家具企业需要创建自己的强势品牌使自己脱颖而出,而品牌定位是品牌创建的关键。本研究阐述了品牌定位的相关理论,针对目前木质家具品牌定位的现状,具体分析了木质家具品牌定位的构成要素,从顾客的角度构建了家具企业品牌定位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的形成机理,对中国木质家具的品牌定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浙江家具出口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浙江家具出口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从出口量和出口方向上分析浙江家具出口贸易现状,同时分析出口贸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中国木质家具的贸易状况,利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和IIT指数对中国木质家具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木质家具贸易存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2种模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目前维持在很低水平;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发展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