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我国从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高,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是以储蓄为目的的个  相似文献   

3.
朱敏 《山西金融》2003,(6):28-28
一些金融机构因担心销售国债而影响储蓄存款任务的完成。销售积极性不高。国债发行期间,百姓买国债热情高涨,相当部分网点因销售国债而不程度地影响了储蓄存款的上升,有些网点的存款还因此而滑落。面对这样的现实和上级行对存款计划的考核,一些行处担心影响存款计划的完成或要求减少国债出售计划、或态度消极不完成国债销售计划,“有债不售”。群众的购买需求得不到满足,对金融机构的服务产生不满。  相似文献   

4.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来,由于其具有操作手续简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变现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债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已成为国债发行市场上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5.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发行以来,由于具有记名、可挂失、可提前兑付、可抵押融资和收益稳定等特点,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凭证式国债更是火爆热销,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投资渠道。凭证式国债的大量发行,既拓展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又增加了财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6.
7.
陈小萍  杨晨光  陈海  陈蔚 《海南金融》2003,(12):47-48,54
凭证式国债作为国家筹措资金的一种形式,以其发行的收益性和无风险性受到投资者青睐,成为社会公众选择的投资对象。本文分析了影响凭证式国债发行的市场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贺津 《济南金融》2004,(1):57-58
近年来,我国通过发行凭证式国债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2003年以来.基层国债发行却由火爆转为平淡,倍受宠爱的金边债券甚至在某些地方遭受冷落.与前几年的争相预购、抢购形成强烈反差。据笔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2007年以来凭证式国债销售强烈波动,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凭证式国债的吸引力,以规避凭证式国债发行波动风险,成为当前国债发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基层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卜育 《黑龙江金融》2005,(10):72-72
一、凭证式国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国债利率偏低。购买凭证式国债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希望其获得一定的收益,其收益是通过凭证式国债的利率来体现的。而对于凭证式国债利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很少考虑发行时其它方面的情况。造成现行国债的利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和凭证式国债销售情况的调查,对银行理财产品和凭证式国债销售在收益性、流动性、营销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促进凭证式国债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祝文静 《中国金融》2003,(24):33-34
凭证式国债作为我国为筹措财 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券,自1994年4月1日开始发行以来,经过9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多品种、多期限、滚动式发行的方式,成为我国国债的主力品种,对于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凭证式国债在品种结构、发行管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凭证式(一期)国债上柜销售的第一天,就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热销局面,许多网点仅几小时就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罗万金 《甘肃金融》2001,(10):15-17
1998年以来,我国国内因有效需求不足而使经济增长阻力加大,为刺激民间投资市场和居民最终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并对利率体系进行改革,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降息并未能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目前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首次发行以来,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发行数量逐年增加。近两年来,凭证式国债更是显得异常火爆,“金边债券”的魅力尽显。如侯马市几家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一期凭证式国债的承销任务是1500万元,在第一阶段应售出900万元,售出时间是一个月,仅一周就售完。第二阶段的600万元,三天时间被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