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青 《企业经济》2008,(1):29-31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驱动了不少企业的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广大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大发展,必须设法逐步实施知识管理,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要把握的关键也是实施知识管理,而企业知识管理的支撑是积极开发和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催化创新发展。在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运营系统必须重组业务流程,其实质就是对传统的分工理论重新加以审视,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重新整合起来,实行流程管理。现代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管理创新和知识管理的驱动,只有不断开发和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才能有效推进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及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需要不断挖掘知识资源,充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就企业内知识的形态而言,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是指客观的和理性的知识,能以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指南、手册和图表等形式分享的结构化知识,是实事知识和原理知识,这类知识容易在知识主体间正式地、系统地传递与分享。而隐性知识是主观的、经验性的、难以形式化的知识,不容易表达,难以被测度,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知道的超过能说出的。”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陆续诞生了一种基于知识纽带关系,包括知识传递、知识分享、知识整合以及知识管理等多维互动过程在内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技术联盟。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有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联盟(VLSI),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战略技术联盟(C3G)等等。尽管技术联盟有可能给所有联盟成员创造一个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珠三角地区69家高新科技企业139个研发团队的主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知识领导与研发团队产品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团队知识分享与团队互依性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与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研发团队主管知识领导能显著性地提升团队的产品创新绩效(包括产品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果),团队知识分享在其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团队互依性在团队主管知识领导与团队知识分享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研发团队互依性越强烈,团队主管知识领导促进团队知识分享的正向关系就越明显,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作创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规避创新风险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之一。合作创新需要共享彼此的知识与资源,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普遍存在,合作方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往往会过度进行知识保护,引发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共享不足问题。文章从合作创新和知识共享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共享不足问题的成因,最后采用综合方法提出了降低知识共享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持续推动力应来自于企业内部员工的不断创新以及经验知识的有效分享,提出了信息化助力企业走向创新激励和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创新共享管理的信息化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7,(3):83-90
基于创新的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考虑,选取知识分享意愿这一典型个体心理因素,并引入知识治理这一客观情境要素,通过跨层次研究,分析了知识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知识分享意愿部分中介知识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而知识治理,可区分为正式知识治理机制和非正式治理机制,在分享意愿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它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建议:企业领导应有意识地结合企业目标和个体愿景,进行知识分工、知识制度的安排和工作岗位的设计,并积极协调内部知识冲突,帮助员工跨越资源壁垒,引导员工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分享和创新中,这是知识领导力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绩效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备要素,尤其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以我国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员工知识分享在科技企业中的渠道、阻碍及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以知识为核心能力的动态竞争时代,顾客品牌知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伴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的流动,顾客品牌知识在企业品牌创新过程中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本文从知识流动视角分析顾客品牌知识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知识流动的顾客品牌知识进化模型,全面揭示品牌知识进化的过程,并有效推动品牌知识运行,将对企业有效管理顾客品牌知识,促进品牌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子商务企业中进行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尤为重要,它对信息进行深度的管理,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激励企业革新和知识创新,有效整合企业价值链,从而使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威力。  相似文献   

11.
集成知识链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世界各方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形成企业特有的知识资产。把创新活动扩展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共同研发、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8,(3):118-123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比西方企业,中国企业内的员工知识分享更具有非正式和个性化色彩。如何有效识别影响知识分享的文化因子,促成员工自愿性知识分享对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以339名企业员工为样本,研究结果发现:情感信任、关系取向、想要面子对于显性、隐性知识分享而言均是关键的前因变量;认知信任仅对于显性知识分享是关键推动力;怕丢面子仅对隐性知识分享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公文透明化、员工档案透明化;非正式的互助分享模式;更开放的、明确的、多维晋升规则;基于知识贡献度的绩效考核方式;匿名分享机制方式,希望能为中国企业知识分享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江兵  尚举 《价值工程》2011,30(30):3-5
论述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集成络模网式,指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集成与知识激活。分析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直接进行信息、知识和技术的积累、筛选、传递、共享和整合,使分散的专业知识转换为系统的、具体的知识的知识集成机制,以及使外界信息、知识在创新主体中传播、反射、折射,传输不同观点和意见,最后形成基于企业文化和人员素质之上的新创意的知识激活机制。具有紧密压缩的知识管理立体结构的集成络模网式,为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了存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有关创新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对创新网络进行解耦:一种是由连接知识元素的知识链组成的知识网络,另一种是社会网络下的研发人员之间的合作网络。深入分析了这两种网络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机理和影响企业创新的网络特性,探讨了创新网络内在解耦的运行机理,构建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之间的解耦模型,指导复杂环境下企业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质量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质量创新包括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的根源是知识。企业通过参与知识联盟,与联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能够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展质量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整合团队承诺与知识分享相关理论,探索情感承诺对任务承诺的影响,情感承诺和任务承诺对知识分享的影响。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79个研发团队的实证数据表明:情感承诺与任务承诺显著正相关,情感承诺与显性知识分享和隐性知识分享显著正相关,任务承诺与显性知识分享和隐性知识分享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组织利用任务承诺与情感承诺提高团队知识分享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集群已成为企业主要的合作模式,而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隐性知识主体作为隐性知识依附的载体,必然引起产业集群内组织对隐性知识主体的激烈争夺企业应从保持组织竞争力的角度实行一种补偿机制,吸引隐性知识主体留在组织中以实现隐性知识的获得、转移和有效整合,从而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层面隐性知识的转移,维持组织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整合道德型领导与组织承诺相关理论,提出道德型领导、组织承诺与知识分享相互影响的模型,采用SEM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道德型领导与知识分享显著正相关;道德型领导通过组织承诺影响知识分享。组织承诺在正直诚信、利他主义、集体动机和激励四个维度与知识分享作用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路径作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将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2007—2019年我国3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知识积累为门槛变量,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与技术引进三种技术进步路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复杂的动态门槛特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路径驱动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门槛特征;较高的知识积累水平更有利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发挥正向促进作用,而适度的知识积累水平更有利于合作研发发挥正向促进作用,即知识积累对技术进步路径驱动创新绩效存在临界规模。因此,我国工业产业需针对知识积累水平选择最优技术进步路径、转变发展动力,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合理引导外商投资,驱动企业创新绩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控股权并不等同于控制权,只有在实质性运营过程中拥有掌管公司经济命脉的实质控制权,才能真正掌控公司。实质控制权往往来源于对技术、知识产权、品牌、渠道等关键资源的控制。近年来,中外企业问建立了大量的联盟合作关系,由于在整合过程中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匹配和兼容,我国企业并未顺利实现跨边界的有效合作和知识转移,所获得的仅限于股权收益;而外资企业凭借其对技术品牌等隐性知识的垄断,可以轻易地对合资企业实现非股权控制。因此,建立隐性知识有效转移及共享机制,才是应对非股权控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