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江苏省的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调查,剖析了江苏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存在参与社会保障省比率低,普遍接受教育培训不足,在城市生活融入感低,回乡意愿高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劳动群体.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受到各方的关注.作为创新型发展理念的包容性增长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新思路.本文将包容性增长内涵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相结合,利用Ordinal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禹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从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和增强城市归属感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移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以进城农民身份转变为主要表现的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转移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对转移农民的特点、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核心问题及伴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抉择。新型城镇化本质,是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和能力,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文章试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铭 《改革与开放》2013,(12):30-30,27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文针对成都市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做法做出了相关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铭 《改革与开放》2013,(23):30+27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文针对成都市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做法做出了相关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常住人口城镇化加速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并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城市居住现实和居住意愿之间差距大和城市融入任重道远。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注重农民工城市融合,有重点分步骤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城镇化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之一,土地权益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使用国家卫健委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拥有农村宅基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证实:(1)拥有宅基地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不在流入地落户;(2)宅基地面积对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落户意愿的影响不一,对于没有产权住房的、无个人社保卡的或是户籍所在地级别更低的农业转移人口而言,拥有更大的宅基地面积其更愿意市民化,这一影响在有产权住房、有个人社保卡或户籍所在地级别更高的农业转移人口中不显著;(3)农业转移人口购买产权住房或拥有个人社保卡的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拥有产权住房和个人社保卡强化了拥有宅基地对市民化意愿的负向影响,这部分人更看重宅基地的财产和资产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未来我国应明确农业转移人口的农村土地政策,完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并注意保持政策前后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如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遇到了阻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造成的公共成本被过分高估,其市民化的经济收益则受到忽视。这使得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获得城镇居民的身份和地位,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和权利,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文章基于已有研究的结论基础,就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好激发市民化红利提出四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人格特质三维视角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内生资本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内生资本对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经济融入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人格特质对心理融入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人力资本对心理融入能力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和人格特质对经济融入能力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帮助农业转移人口摆脱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2014,(9):24-24
二元结构下城乡经济的割裂和制度保障不公平,使城镇化过程中的进城农业人口,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公共服务等方面仍与城市居民割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决定》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新型城市化提供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关键。如今,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被视作"主力军"的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失范"的最大限制是公共意识培育的"缺位"。由此,将经济行为、身份认同、政治参与、空间规范等纳入农民工公共意识培育的基本内容,摸清其面临人力资本水平乏力、顶层设计政策失位、社会支持偏见排挤、代际传递根深蒂固的处境,在"赋权"、"增能"、"调适"上着力构建一套农民工公共意识培育的责任分担、顶层设计、社会参与、素质养成最优机制,是推动农民工真正市民化的亟需举措。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经济、 社会、 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及自身素质偏差.依据马恩经典理论,从实际出发,黑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进行经济、 社会关系、 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的理性定位,政府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应提高公共服务、 优化城市融入环境和城镇布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巨额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不容忽视。从社会保障、随迁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六个方面运用分类加总求和法对甘肃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进行测算,研究显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约7.41万元,个人负担成本5.89万元,财政负担成本1.52万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压力大,需要合理分摊和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我国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质上是社会权利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本文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特征为着眼点,分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基本思路。而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问题,不但要理顺中央财政同地方财政的关系,努力拓展市民化资金来源渠道,还需要构建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在内的多元主体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2014,(11):36-3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浙江是农业转移人口大省,大规模、大跨度、多元化的人口转移在有力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课题组在联合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的同时,又赴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义乌等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深入实地调研,研究提出了有序推进浙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数量逐年增加,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农民工。截至2012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相伴而生,宅基地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流转过程也是转移人口自身价值选择过程。产业变革、城乡差异、农户阶层分化、宅基地功能强化等问题与农村宅基地闲置、超标多占等现象关联密切,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以“推—拉”理论为分析视角,研究宅基地流转中外部市场“拉”力与内部流转“推”力,平衡两者之间的“推—拉”驱动力,对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以及宅基地流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通过分析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的必要性,建立成本分担机制,进而对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提出政策性建议,并分析其预期结果。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结合,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机制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