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构建与中国的跨边境合作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型态,在推动边境次区域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珲春边境合作区为例,阐明跨境经济合作区推动区域合作的机制和运作特点,并对当前跨边境合作的主要障碍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12,(11):41
11月20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越南广宁省工贸厅、防城港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金滩沿边开发开放合作论坛20日在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金滩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合作、互利共赢",主要议题是"跨境经济合作区,互利合作新平台"、"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创新合作模式示范区"和"加快推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之策"。  相似文献   

3.
全毅 《亚太经济》2015,(6):140-146
两岸已签署ECFA协议的情况下,两岸经济合作需突破单向思维的合作模式,转化为两岸当局主导的双向合作方案。构建厦、金跨境经济合作区,将厦门、金门"两扇门"合成"一扇",进行两岸制度和思想上的磨合与沟通,成为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经济统合的第一块试验田,将有助于消除彼此的顾虑,为大中华经济区最终形成与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厦金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与实践可以分为核心区和扩展区两个部分,并采取"三步走"的实施步骤:厦金跨境经济合作区可以从自由贸易区起步,逐步从货物自由流动,向人员、货币、资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共同市场过渡。  相似文献   

4.
汤杰  玉玲慧 《广西经济》2012,(11):42-43
11月20日,2012中国.金滩沿边开发开放合作论坛在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金滩举行。当天,来自中国和越南的部分知名专家学者、政商界人士,围绕"创新合作、互利共赢"的论坛主题,以及"跨境经济合作区,互利合作新平台"、"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创新合作模式示范区"和"加快推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之策"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立足绿色生态农业,有效解决大规模生产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之间矛盾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自开建以来,一直面临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难题。本文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稳定农产品价格,并逐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进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许绍才 《广西经济》2012,(11):50-51
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广西与东盟合作重要举措,是广西实现兴边富民、巩固边疆的重要任务,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事关广西对外开放全局。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经过一段时间建设后,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建议有关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新形式,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典型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分析比较,认为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相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光辉 《广西经济》2012,(11):44-45
近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研究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也随之开始。所谓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指在两国相邻的边境地区划定一个特殊区域,赋予该区域在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其他配套的产业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吸引境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在这一区域内聚集和互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实现该区域的发展和繁荣,进而通过产业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这类  相似文献   

9.
沿边地区要以建成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枢纽站为战略目标,以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开放,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和培育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为战略重点,通过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壮大口岸经济等途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11,(4):33-33
一是浙东经济合作区工作顺利推进。2010年3月下旬,组团参加了浙东经济合作区第19次市长联席会议,共同签署了《甬绍舟台嘉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加速推进同城效应建设的框架协议》,进一步推进了浙东合作区一体化发展;各个专业组合作务实有效,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和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构建宁波都市经济圈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坤明 《改革与开放》2011,(18):124-127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其开发建设对这个平台起到试验和示范作用,并探索有益经验,促进开放合作务实深入推进。广西作为与越南陆海相连的中国南疆省份,要充分利用越南强烈的合作愿望和在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条件,着力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引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沿边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模式.位于桂越边域的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多民族聚居和“一区跨两国”等特征.合作区辐射多重次区域合作,弱化沿边民族地区的“边境效应”并创造贸易机遇,推动了民族特色产业的集聚和沿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应充分利用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加强建设规划对接,创新机制以推动经济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晔 《亚太经济》2009,(5):7-10
当各经济体之间由于存在较大差异,在整个区域层面建立一体化组织较为困难时,次区域合作方式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上海合作组织要在经济合作上有所突破,比较现实的路径是在次区域层面上从局部开始突破,在有条件的局部临近区域率先进行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安排,以此为突破口,最终以渐进的方式推动整个区域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三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将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袁玲  吴郭泉 《特区经济》2008,(6):193-194
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广西提出了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合作构想。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建为背景,以桂林市为对象,探讨了实施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战略为与泛北部湾山水相连的桂林旅游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分析了桂林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旅游联动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桂林旅游应加快融入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各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中俄人文合作机制成效显著、 跨境旅游持续发酵;中韩人文合作机制稳步推进、 跨境旅游蓬勃发展;中蒙人文合作机制亟待推动、 跨境旅游有待开发;中日韩人文合作机制务实推进以及中俄蒙三国旅游交流日益加强.通过联合打造"东北亚旅游年"系列活动,传播独特人文资源更好地推进区域跨境旅游+人文交流合作,有助于各国在经贸、 教育、 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合作,加快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加强该地区的经贸、跨境旅游、农牧业等领域合作.建设中面临基础设施落后、合作经验匮乏等困难.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要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大能源产业开发及加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打造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贺剑武  袁琳 《特区经济》2010,(8):160-161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已经取得周边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旅游业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最容易起步的领域。本文论述了泛北部湾开展旅游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意义,探讨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雷小华 《亚太经济》2013,(3):112-117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SWOT组合矩阵,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CEPA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PA迈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构筑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层”,是开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把“钥匙”。本的研究着眼于CEPA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的作用。CEPA的签订将会带动香港经济振兴,对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持续的影响。CEPA为解决两岸四地的经济一体化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同时,为中国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沪港之间的合作,以及“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合作,进而为可能打通CEPA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南新经济通道”建设不断深化,由广西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支撑的中越跨境合作蓝图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