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晔馨  叶静怡 《南方经济》2014,32(32):35-57
近年来,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综述了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静态视角来看,信任对于减少绝对贫困有积极的作用,但某些形式的社会资本难以减轻绝对贫困,关于社会资本是否能减轻相对贫困则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从动态视角来看,社会资本通过非正式保险的机制平滑消费、减轻暂时贫困,通过促进融资和创业、保护产权、促进公共品提供和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消除长期贫困。总的来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社会资本反贫困的积极作用有减弱的趋势。本文基于理论评述,提出了深化社会资本的减贫理论机制(尤其是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反贫困机制、改进社会资本测量、加强因果效应识别等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综述了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静态视角来看,信任对于减少绝对贫困有积极的作用,但某些形式的社会资本难以减轻绝对贫困,关于社会资本是否能减轻相对贫困则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从动态视角来看,社会资本通过非正式保险的机制平滑消费、减轻暂时贫困,通过促进融资和创业、保护产权、促进公共品提供和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消除长期贫困。总的来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社会资本反贫困的积极作用有减弱的趋势。本文基于理论评述,提出了深化社会资本的减贫理论机制(尤其是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反贫困机制、改进社会资本测量、加强因果效应识别等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金晓娜 《特区经济》2011,(6):138-14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保险问题已经日益引起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却一直受到忽视。相比于男性来说,女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养老金的受益水平都较低,使得老年女性陷入贫困的概率远高于男性。鉴于此,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进行分析,指出了养老保险政策在计发办法与待遇水平上存在性别盲点,损害了女性养老金的利益分配,进而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养老保险制度纳入性别视角,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周治勇 《改革与开放》2011,(18):150-151
贫困是与发展如影随形的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困扰着人类社会.社会资本的缺乏与贫困有着紧密联系,社会资本的缺乏产生贫困、加剧贫困、再生产和固化贫困.因此,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的反贫困工作,应该从培育家庭外的社会资本、消除社会排斥和构建贫困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亿农民将告别农业、告别农村、成为城市人口,这将成为我国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这种变迁使得村落文明的衰落,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由此而生,其规模也随之迅速的扩大.失地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本文认为,失地农民从传统的村落社会进入城市文明,他们的社会资本状态也随生活场域的变化悄然发生变化,面临着从传统型社会资本向现代型社会资本的转化和重构.本文以此为视角,展开分析,探讨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城市反贫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城市贫困问题凸显,使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严峻考验。城市反贫困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实现,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文章探讨了综合治理城市贫困的路径选择,以期尽早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低保制度和低保福利侵占 1.低保制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为缓解城市贫困问题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的潜在威胁,1993年起,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荣芳 《特区经济》2013,(10):74-76
本文先通过对社会资本内涵的认识,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出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在信任、规范和社会网络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制度、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以及加强政府部门的重视等对策来促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张志元 《山东经济》2007,23(6):132-136
丰裕的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本形成机制的失衡。本文从区域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关系已有的理论研究出发,构建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资本形成机制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并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实证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制度劣势提出扭转区域资本形成机制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反贫困的新视角:社区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本文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反贫困视角,总结出社区发展对城市反贫困的三大功能,即:精神整合,资源传递和动力机制功能。结合我国城市贫困和社区发展的现状分析,本文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廖奠坤 《宁波经济》2007,(11):41-44
宁波市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解决城市贫困采取了切实措施,成效明显。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贫困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不断探索和完善城市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新路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曾敏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11,(6):292-2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宜昌夷陵区、西陵区等地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型中坚力量———农民工在进入城市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而使他们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影响了他们对城市的生活满意度。我们从社会制度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无法融入的原因,论述有关适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思考构建一个完善的有普适性的社会保障网络,使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从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并提出了合理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不停消除和减缓贫困的过程。一直以来,贫困在我国被当做是农村的现象,但是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日显突出。虽然城市贫困问题由来已久,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贫困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到目前为止,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廖桂蓉 《改革与战略》2008,24(12):35-37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来定义和衡量贫困。在人们对贫困成因的阐释中,个人、社会和自然因素是各有侧重。文章从文化视角,遵循文化-制度-经济的思路,尝试用整合的方法来探究转型期中国城市农民工贫困发生的机理,从而为反贫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地域差异、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不同,给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打上独特烙印。贵州省是一个贫困、多民族的地区,也是全国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以社会资本为视角,研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不同民族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差异,从而为贵州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资本自我积累提出有益建议,同时也对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就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反贫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不仅出现,而且其规模越来越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城市反贫困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口素质、不平等、"城中村"、"城市病"等新的社会问题及矛盾不断出现,制约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文章从人本视角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市民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从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全制度机制、营造文明生态环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等方面,架构市民素质提升的系统工程,实现人与城市环境、人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治理城市贫困关系到稳定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具体情况,对我国城市贫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德云  张莹 《山东经济》2006,22(5):143-146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保障,对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群体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并对我国新型农村贫困群体救助制度的构建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