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会计界几乎一致认为,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和增量会计恒等式:"Δ资产+Δ广义费用=Δ负债+Δ所有者权益+Δ广义收入"出发,具体论述了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敏 《财会月刊》2008,(11):63-63
一、关于会计恒等式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有两大恒等式: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②收入-费用=利润。第一个恒等式奠定了会计处理的基础,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第二个恒等式则说明了利润表的构成,对一个企业来说,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就等于企业的利润。如果结果是个负数,则为企业这一时期发生的亏损额。从广义上看,这一恒等式不存在问题,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基本准则》)重新定义了收入和费用的概念,从而使“收入-费用=利润”这一恒等式变得不恒等。  相似文献   

3.
会计恒等式法的探讨徐光辉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一是改革了会计y衡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有必要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  相似文献   

4.
一、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是对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以其劳动能力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核算和报告。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持有者应该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索取权。为适应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核算内容的要求,就应对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恒等式做出一些修正,即将原有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为:物力资产+人力资源=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劳动者权益。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人力资源产权的体现,还将以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的身分参与企业最终剩余价值的分配。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形式主要有职工股、效益工资、劳动股、人力资源权益股。  相似文献   

5.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资产负债表模型分析财务管理研究的偏颇(一)财务管理的资产负债表模型财务会计中,用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来静态描述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说是对一个企业在财务上的完整表达。因为企业资产最初是投资的结果,所以会计恒等式的左边可以表达财务管理的“投资管理”,即投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管理,包括长期投资管理和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又因为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筹资的结果,所以会计恒等式的右边可以表达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还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往往与是否利用留存收益进行筹资有关,因此财务管理的“利润分配管理”也可以纳入“筹资管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会计恒等式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有两大恒等式:①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②收入-费用=利润。第一个恒等式奠定了会计处理的基础,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第二个恒等式则说明了利润表的构成,对一个企业来说,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就  相似文献   

7.
《辽宁经济统计》2009,(2):45-4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一个幸福的公式: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  相似文献   

8.
sandy 《房地产导刊》2011,(11):105-105
"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海底捞",海底捞通过口碑传播成就了非凡的营销,它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很难把《海底捞你学不会》归类为企业宣传册,也无法看作诗纯粹的商业管理书,它跟海底捞一样身具神秘的感染力和煽动力,因为它竟然如此真诚地展示了一个企业的完美和诸多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几道算式:1+1=1,1+2=1,3+4=1,9+1=1,6+6=1,17+7=1。初看这些算式,恐怕连一年级的小学生也知道是不成立的,但如果我们换个思维的角度,给每个数字加上不同的含义和单位,它们就变成了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一、关注企业财务价值链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如同财务会计一样,财务管理也有恒等式,即:企业价值=债权人价值(负债价值)+股东价值(股东财富)。由于企业与债权人签订的是一份固定收益合同(合约),因此在特定的正常时刻,债权人价值(负债价值)可视为一个常数。于是,最大化企业价值就等价于最大化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11.
1.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 (因为你管不了它) 2.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因为你越强调自尊,越对你不利)  相似文献   

12.
经理书架     
《企业研究》2006,(5):80
《加减》吴稼祥著朝华出版社定价:25.00元无论你是一个家庭主妇,还是一个高级干部,无论你是一个士兵,还是一个企业高管, 你肯定知道1+1=2,1-1=0;但你未必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越加越少,越减越多;你未必知道打下一座江山可能是因为做对了一则加减题,而搞垮了一家企业却是因为不会做加减法。加减法有两种,一种是1+1=2的数字加减法,这人人会做;另一种是1+1≠2的智慧加  相似文献   

13.
何媛 《房地产导刊》2010,(8):110-111
因为"谦卑",太合景观从"做大做强"转向"做精做强",如今专注于设计领域的它,已然形成了一套独树一帜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浅探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文/王永平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日期如年未、季末、月末财务状况的静态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理论基础,将所有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编制而成。目...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热爱一个企业,就让它参与重组,因为重组是天堂;如果你想葬送一个企业,就让它参与重组,因为重组是地狱”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年,也是中国海外投资减值年。你可以去憎恨它,因为损失惨重;你也可以感激它,因为教训珍贵。  相似文献   

17.
对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利润的定义来看,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没有考虑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对利润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润和损失的内容和性质之后指出,在全面收益观下,上述会计等式的表达式改为“收入-费用+利得-损失=收益”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式存在的缺陷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公式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平均每日需要量×现金周转期,其中,现金周转期=平均存货期限+平均应收账款天数-平均应付账款天数。它存在以下两点缺陷:①没有把库存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区别开来。用上述公式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是为购买原材料等大宗开支而准备的资金,所以只能是银行活期存款的持有量。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为日常零星开支准备一些现钞,主要用于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差旅费等。这些开支一般不能赊账,无所谓"应付款、应收款",所以上述公式对它们不适用。  相似文献   

19.
拿事实来澄清认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彭玉书什么是会计恒等式?它与资产负债表恒等式的不同?企业应当树立怎样的资金来源观念?现在我们───为了弄清究竟什么是会计恒等式,可以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不妨略举简明事例,拿事实来说话。假定某新商店...  相似文献   

20.
王越 《监督与选择》2010,(7):136-137
如果你讨厌肥胖,那么你一定不会去和一个胖女孩相亲。 凯迪拉克之于我,就是如此。当然,它在我心中,并不是太"胖",而是太"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