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政府采购中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模型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和监督的机会主义等问题,导致政府采购中委托代理失灵。文章通过引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采购合谋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法规体系建设、采购人员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健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多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和委托人的非人格化,在信息不对称及合约不完备的条件下,很可能导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针对经营者(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委托人)的对策是监督.在实行强制性监督时,还必须辅以激励相客机制.为遏止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励约束代理人,应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理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实行以经济激励为主、行政激励与心理激励相融合的激励方式,允许经营者以多种形式参与银行部分剩余分配.  相似文献   

3.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多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和委托人的非人格化,在信息不对称及合约不完备的条件下,很可能导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针对经营者(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委托人)的对策是监督。在实行强制性监督时,还必须辅以激励相客机制。为遏止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励约束代理人,应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理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实行以经济激励为主、行政激励与心理激励相融合的激励方式,允许经营者以多种形式参与银行部分剩余分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委托-代理框架内分析了地方政府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提出要从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引入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重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矫正地方政府非理性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5.
政府绩效评估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和政府再造的新策略,也是解决政府式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式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必须对政府行为进行绩效评估,以实现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控制,而这种关系也为政府绩效评估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研究委托-代理关系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困境与实现机制,是实现政府民众本位和服务取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三和 《全国商情》2008,(6):129-132
政府绩效评估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和政府再造的新策略,也是解决政府式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式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必须对政府行为进行绩效评估,以实现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控制,而这种关系也为政府绩效评估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研究委托-代理关系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困境与实现机制,是实现政府民众本位和服务取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和经理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我国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根本出路在于: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降低信息非对称性,培育经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企业因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完全分离,形成了“非完全委托代理”关系,这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风险企业形成高层组织与执行层组织相互交叉的组织结构。在此前提下,风险企业财权组织结构安排必须将财务决策权、财务控制权和财务监督权等实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贸工技”与“技工贸”都是由“贸”、“工”和“技”三个字组成,只是顺序不同,但是所反映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完全不同。从字面来理解,“贸”指贸易,即做买卖,如代理、代销、经销等;“工”指加工、生产,其形式有多种,可以是自己加工生产,也可以委托加工,外协加工等;“技”指技术,即研发,包括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  相似文献   

10.
张亮 《现代经济》2003,(1):38-39
委托指将事务交由他人办理,交付的是特定事务,对应的是享有事务处理权的受托行为, “代理”一词在现实中应用十分广泛,人们通常认为凡是受人之托、为他人处理事务的行为都是代理。这种泛义的理解实际上把代理的意义局限于受托行为,并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传统法律(主要指民法)将代理分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在现代经济学中,委找——代理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法律中的委托代  相似文献   

11.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主题思想.以这主题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十六大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条转轨路径成为转轨经济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是,“激进”与“渐进”对于速度的强调转移了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这种区分在逻辑上并不能为制度变迁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能反映出任何一个国家转轨的复杂进程。因此,转型经济学应当完成自身的“转型”:遵循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超越“激进”与“渐进”的两分法。  相似文献   

13.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把生产的目的由为"物质生产"转向为"生活生产",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生活的本源性决定人物质生产的目的性思想的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后发现代化中国实现由"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转型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更是我国实现由增长性发展模式向和谐性发展模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强化“问题”意识 提倡“问题”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始于问题。提倡问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举。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创设探究问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正在增强,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不仅面临订单减少的问题,更要面对蓝色壁垒的阻碍。反思长期以来中国劳工权益与"中国制造"权益的失衡,当前应抓住机遇转变出口增长模式,转"危"为"机",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格外受到社会关注,"幸福"已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关于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的问题,人们有各式各样的回答,也有的人则把"幸福"看作是个谜,认为没有定论,无法说清楚。既然"幸福"是客观存在,那么,就应该是能够抓住它、认识它、看清它、说明它的,可用定性与定量的数学方法探究"幸福"密码,创建求解"幸福指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律必须坚持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本文针对实践中的某一案例,提出了“自然债权”的“维权”问题。从“自然债权”是否真正消失“权利”、我国《破产法》的具体规定、以及法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提出了“过了诉讼时效”的自然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时,也能实现自己实体意义上的债权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言不尽意"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不尽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对“言不尽意”理论结构的分析,可阐发其理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被当作普通话介词“把”的等义词使用,这一语言现象在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出现。这是白话文夹杂文言词的表现。应规范“把”、“将”的用法,让“把”作介词用,让“将”作副词用。普通话的教育不能简单停留在语音上,更要重视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