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是制度框架内、生存压力下、家庭角色合理分工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这种无奈、"自然"、理性的家庭决策对留守妇女自身发展、对农民工家庭、对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留守妇女问题的症结源于城乡二元体制。因此,"四化"同步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权威信息     
全国妇联: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扶持力度 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指出,要大力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有创业愿望的中低收入妇女、就业困难女大学生等群体倾斜,重视贷款使用与项目发展状况,扶持更多城乡妇女创业;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事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妇女儿童过上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来说,其生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在通过对成都市乡镇的留守妇女进行走访后,对其现状、需求以及遇到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总结概括出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应对各类问题时的表现,分析出其主要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提出相关各部门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应该采取何种作法,以期达到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数据及文献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庞大,她们担负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文章依托实地调研得数据,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中农村留守妇女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男性青壮年外出务工促使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男工女耕的农业女性化模式。农村留守妇女在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同时肩负繁重农活,生存现状举步维艰。文章以利川市及团堡镇为研究对象,探视乡村治理过程中凸显的"空心村"、妇女维权取证难等现实困境,基于法制建设、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视角,希图提高留守妇女生活的质量,实现其社会角色转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特殊的生存状态以及城乡对立的二元教育制度使得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年龄大约在4——16岁之间,这一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社会对道德教育的忽视,使得部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出现问题。为此,应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而产生的群体。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认为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自身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健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发生了大规模的迁移和流动,许多农村妇女迫于现实无奈选择留守,然而"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三座大山压在心头,作为一个负担最重,对农村发展影响巨大的群体,留守妇女在逐渐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运动的开始,中国广大农村开始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村庄去城市打工,妇女、儿童、老人留守村庄。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4700万人。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民工在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与农民工相伴的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村"空心化"背后的土地利用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女性就业因素分析妇女就业自始至今一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来自社会的、个人的、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因素不仅使得妇女在就业数量上深受影响,也使妇女的就业质量难以提高。改变妇女就业现状,提高妇女就业水平将有赖于减少或消除影响妇女就业的相关因素。 (一)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11.
"留守妇女"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与扩散既是当今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出发,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改变"留守妇女"的传统种植观念,传授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既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又能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人口急剧流失,在乡村留下了一批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生存面临多重困境,其健康成长受到阻碍。文章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困境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妇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达1.3亿人。这些人中已婚者有1.06亿人,除举家迁移外,只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有6700万人;如果以70%为男性计算,则留守妇女有4700万人左右。由于“留守妇女”人数众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只是一种暂时的社会病理现象,它主要是在社会制度缺陷、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城乡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出现的.我们应该从社会制度创新、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环境和融合城乡文化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5.
5000万“留守村妇”非正常生存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留守村妇”,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棘手的现实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妻子们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被称为“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留守妇女现象给农村社会治安、经济发展、家庭和睦等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得好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农村留守妇女现象作出探讨,以求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底以来,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推进“三个集中”为核心,结合部门职能。整合社会资源。着眼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因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伴生山现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积极主动搞好调研.深入统筹提出对策,谋划重大规划、策划重大项目,会同市妇联在彭州市军乐镇和金堂县三溪镇组织实施了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留守人群社会问题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努力为全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湖南省农村存在规模庞大、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留守子女"群体,文章从构建农民行动决策的成本收益框架入手探讨了湖南"留守子女"群体的成因,并分析了"留守子女"身心发展受到负面影响的原因,并从减少"留守子女"群体数量和让"留守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尚振东  柴畅  李弘钰 《魅力中国》2014,(23):292-292
从社会学角度看,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有着自身角色定位、角色冲突、角色规范,本文试对新闻发言人角色进行探讨,从新闻发言人多重角色、角色冲突角度来分析,以对新闻发言人角色进行重新规范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产生的根源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街导致的,但是目前存在的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问题也进步限制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途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力的监管,造成了一系列的自身发展问题,如他们在教育方面、心理方面、安全方面等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