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危机以后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结构、参与主体和行为特征都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呈现出跨境银行信贷流入下降、证券投资流入上升,以及非银行金融部门重要性上升等新特征。新特征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面临债券类证券投资流入占比上升引起的金融不稳定性增加、非银行金融部门重要性增加带来的金融脆弱性上升,以及外币债券规模上升带来的货币错配等风险。跨境资本流动是输入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传导渠道,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厘清跨境资本流动在全球及中国出现的新特征和新风险,对输入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呈现新的特点和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分析研究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基于新兴经济体面板数据,研究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发现:金融开放与发展水平上升会显著增加各类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经济周期上升能显著吸引跨境资金流入,金融周期差会显著减少其他投资净额——即金融周期背离时跨境资本会通过其他投资项目流出。其次,以probit面板模型构建了跨境资本流出风险预警系统,结果显示,对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周期上升期会显著减小跨境资本流出风险;与美国的金融周期差、金融开放与发展水平上升、全球经济风险、浮动汇率制会增加跨境资本流出风险。最后,本文研判了近期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认为人民币跨境资本外流的风险整体可控,但是伴随中美金融周期出现背离和外部风险上升,我国其他投资项目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深入发展,经济金融处于新一轮全面扩大开放进程中,跨境资金在合法渠道和灰色渠道都以更大规模流动,跨境反洗钱工作面临新业态、新渠道、新技术的冲击.本文深入剖析新形势下我国跨境洗钱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跨境洗钱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从配套法律法规、跨境资金监控统计、监管科技、国内外协作、...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跨境资金规模日益扩大,并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对跨境资金流入的特征、形态及推动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合理有效使用国际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能有针对性地应对异常资金流入对本国资本货币市场的冲击.本文对2003年9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与利差、汇率预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阐述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显著影响,分析提出调控货币升值预期的重要作用.指出现阶段经常项目跨境收付是我国跨境收付的主要构成,货物贸易及直接投资是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压力的主要来源.资本管制可能改变跨境资金流动的结构,上述结构与我国资本管理现状密切相关.本文还从国际金融秩序重塑、深化本国金融市场发展及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管理手段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自由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阶段,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反映了一国经济体内外部因素的交织影响.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变化,流入下降、流出增长,2015年全年出现净流出,储备资产下降.这正是受国际上美元加息、我国经济降速提质新常态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为提高跨境资金流出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分析能力,本文回顾了2005年以来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变化情况,发掘潜在的流出风险点,并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币跨境收支规模成倍快速增长,人民币产品结构不断丰富,资金汇划途径和范围迅速扩大。其快速发展将降低我国外贸企业汇兑成本、增加人民币铸币税收益,并有效增强我国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跨境贸易结算风险,宏观政策非独立性,汇率波动产生套利风险日益突显。因此,明晰人民币跨境流动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趋利避害,对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规模逐渐增长,在总体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占比稳步提高,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渐渐显露,其中蕴藏的风险也日益显现。理解和应对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中的风险,是我们当前可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监管框架做了梳理。然后着眼于人民币跨境流动中对经济平稳运行所产生的影响,重点讨论境内外市场的利差、汇差和监管政策带来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所产生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7月的月度数据,构建门限模型以证明确实存在利用利差和汇差进行跨境人民币套利活动。最后依据前文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国内金融改革、加强综合监管协调、强化真实性审核、加强反洗钱合作、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和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预判六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实体经济的缓慢复苏和流动性的恢复与中国自身的情况结合,形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特征,总量规模的缩小和结构的变化对中国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和经济的长期发展都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需要从资金流动管理、汇率形成机制、资金流动风险预警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当面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特征,它是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框架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相关计量工具及方法,通过对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情况与人民币汇率、进出口及其价格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对如何进一步密切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性、提高外汇管理有效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现有文献对离岸金融中心导致的直接投资头寸统计偏差进行修正的方法,详细比较了直接投资头寸数据集的优劣差异,并以CDIS宏观数据集为基础,引入Orbis微观企业数据库作为重要补充,对直接投资的动机按避税目的和境外上市目的进行区分,以此估算我国的IFDI和OFDI存量。结果表明:(1)估算后,来自离岸金融中心的IFDI调减1.1万亿美元,其中超过80%是出于避税目的进行的返程投资;(2)考虑VIE架构境外上市企业的影响后,返程投资占比增长至近37%,规模约1万亿美元,其中VIE架构境外上市企业贡献了16%;(3)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经过“避税天堂”进行中转的现象,其中最终投向英属维尔京群岛的OFDI存量约占1/4,是我国实际OFDI的最主要投向地。  相似文献   

12.
金融开放能够促进跨境资本流动,也具有引发跨境资本流动失衡和波动性增加的风险,而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在其金融开放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58个国家及地区1999-2016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流出以及总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本身有可能造成跨境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失衡现象,并显著增加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风险,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失衡现象和波动性风险。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进程中,为获得跨境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向和资本波动性变化,提高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使之与金融开放水平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了内外部金融周期差异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机制,并以美国为外部经济代表,基于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主要来自短期资本流动波动;分类看,其他投资波动较大;方向上看,流入波动要大于流出波动。(2)利差、汇差、资产价差(股指变动差异和房价变动差异)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汇差和资产价差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尤甚。(3)内外部金融周期差异变动对资本流入的影响比对资本流出的影响更明显。(4)近年来,利差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减弱,汇差和资产价差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增强。结果说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要关注其他投资资本流动大幅波动风险,同时注意防范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共振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李志生  金凌 《金融研究》2021,487(1):111-130
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和2009年,我国先后两次放松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规制,银行分支机构空间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银行竞争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提升。本文利用2001-2012年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以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衡量银行竞争水平,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投资不足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企业融资约束降低和代理冲突减弱是银行竞争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拓展了银行竞争以及企业投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兵  肖文伟 《金融研究》2019,464(2):59-77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投资环境不容乐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要举措。本文探索环境规制下我国FDI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FDI的子向量距离函数定义“环境规制生产技术”和“非环境规制生产技术”,以此构造环境规制的成本效应,测度中国30个省份1999-2015年的环境规制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FDI的变化进行分解。本文的主要结论有:2001年后,中国各省份的环境规制成本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果最为明显;环境规制下,中国各省份的实际FDI增速先加快后减缓,2015年之前,第二产业对FDI的吸引力最强,2014年开始,第三产业对FDI的吸引显著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反事实检验显示导致各个时期FDI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对FDI分布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cross-border venture capital (VC) performance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10,205 cross-border VC investments by 1906 foreign VC firms (VCs) in 6535 domestic portfolio companies. We focus on the impact of a domestic country's economic freedom on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VC investments and portfolio companies using a probit model and the Cox hazard model.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related factors of domestic countries, portfolio companies, VCs and the global VC market, as well as year and industry fixed effects, we find that a domestic country's economic freedom is crucial to cross-border VC performance. In particular, in a more economically free country, as measured by the raw values of, quartiles of or the ranking in the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IEF), a foreign VC-backed portfolio company is more likely to pull off a successful exit through an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or an M&A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d a foreign VC firm is likely to spend a shorter investment duration in the portfolio company. We also identify interesting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any other level factors of domestic countries, portfolio companies, VCs and the global VC market on cross-border V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onnectedness of countries on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 comovement. In recent decades,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I use bilateral cross-border portfolio holdings to create a global portfolio investment network. Using network analysis, I examine the effect of a country's centrality within this network on stock market comovement while also controlling for the country's trade connected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ock markets of countries that occupy highly central positions within the global portfolio investment network exhibit higher comovement after I control for the level of trade connectedness. Countries that simultaneously occupy highly central positions in both financial and trade networks display even higher levels of stock market comovement. Moreover, linkages derived from total portfolio holdings matter just as much as or more than those derived only from equity linkages.  相似文献   

18.
开展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是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战略需要,是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客观需要,也是化解对外资产负债货币错配风险的迫切需要。随着各种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安排的付诸实施,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呈现出规模扩大化、渠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态势。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表明,跨境人民币投资可以使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行为的最优化路径发生变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跨境人民币投资对改善本国经济福利具有助推作用。为进一步促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开展,要按照"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策略,推动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按照"先债券市场后股票市场"的次序,扩大境内金融市场的开放;按照"离岸与在岸市场协同发展"的方针,加快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按照市场化推动的原则,发挥中资跨国企业和中资金融机构在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中的主力军作用;按照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思路,建立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谭小芬  李兴申  苟琴 《金融研究》2022,504(6):153-170
本文分析了全球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构造一般均衡跨期选择模型,刻画了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负向影响跨境股票净资本流入的理论机理以及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调节作用,并基于EPFR全球股票型基金微观数据和由大数据文本分析技术构造的全球投资者国别层面风险情绪指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全球投资者对一国的国别风险情绪上升会推升该国的整体风险溢价水平,降低跨境股票型基金净资本流入,尤其是风险厌恶度较高的被动型、开放式和ETF基金;第二,一国金融市场成熟度上升和汇率弹性增强可以缓解全球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对跨境股票型基金净资本流入的负向影响;第三,在全球风险情绪极端低或者各国股票型基金净资本流入极端高的时期,全球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成思  郑宁 《金融研究》2019,469(7):1-18
本文基于实业和金融两类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重点考察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行业企业的金融化驱动机制是否具有异质性,并探究不同类别金融投资对应结果的差异性特征。实证结果与已有研究以及传统印象并不一致:我们发现,风险规避是中国非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显著驱动因素,而国有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则不存在这一特征;同时,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主要由收益率差驱动,而在其他企业样本中均没有证据显示追逐利润是企业金融化的推动因素。不同企业样本的融资约束、杠杆率、成长性、流动性水平以及资产质量等因素对企业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区分企业金融投资中货币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不同特性并考虑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结果表明货币类金融资产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驱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国有企业主要受资本逐利因素推动,其他企业则未体现这一特征;对于非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均受到风险因素驱动,而国有企业则不受影响;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纳入金融资产后结果则未产生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