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疑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编者注  相似文献   

2.
最近,关于中国是否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存在着广泛的争论。中国社科院5月发布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从就业市场的现实来看,一方面,“劳动力短缺”的字眼似乎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随处可见的拥挤人群、大学生就业市场日益紧张等现象不符;另一方面,又的确存在企业招工日益困难、普通工人的工资迅速上涨等事实。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争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鲍震宇 《经济论坛》2011,(10):218-222
2004年以来“民工荒”由东南沿海辐射至全国,有学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但这无法解释我国劳动力市场劳动剩余与就业空位并存的矛盾现状。本文通过拉一费模型测算出刘易斯拐点尚未来临,劳动力市场处于相对短缺状态,并分析了这种结构性民工荒现象的成因,提出应从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职业教育,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途径改善劳动力市场不均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促进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劳动力就业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当前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逐渐的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已成为一大趋势,非农产业也逐渐的成为了劳动力就业的主体,所以解决就业问题还需要更多的依赖于非农产业,因此,将主要研究非农产业的就业效应特征以及影响其就业效应变动的内在因素,以此增加对非农产业就业问题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缓解当前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现行就业政策的主要问题。1·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1)未来15年间,就业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2)新的就业矛盾逐步凸显。(3)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部分困难地区、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剧;就业供求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许多地区和部分行业出现技能劳动者短缺,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也有待提高,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4)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2·就业政策实施操作存在多重矛盾。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与中国现行…  相似文献   

7.
黄毅  李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24-126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运用年龄移算法对泰州市劳动力供给人口进行预测,同时,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和就业弹性系数对劳动力需求人口进行预测,得出2015—2100年间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认为主要是由于人口制度和各行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导致泰州市未来劳动力走向供给短缺,要减少泰州市未来劳动力供给短缺必须放开生育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机动退休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8.
吴小蕾 《经济论坛》2000,(15):11-12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特征由短缺向“过剩”转变,国民经济中的结构问题开始凸现,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倚重出口带动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受阻,而速度问题、就业问题继通货膨胀问题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我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宏观调控的重心,采取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可以说,过去 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家用电器行业的支柱作用,今后 20年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则要依托住宅业和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相比,住宅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低,但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影响范围广的特…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城市因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现象,农村的过剩和城市的短缺形成以劳动力为中心的资源配置错位现象.因此,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必然会优化城乡现有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2009,(10):20-21
<正>流动性从过剩到合理水平,对资产价格上涨的边际作用不断减少,但如果流动性第二个拐点到来,即从合理水平到流动性短缺,那么,对资本市场而言,它对应的一定也是资产价格由升转降的拐点。经济政策从来都不是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资本短缺、劳动力和土地过剩时代。过去,各个地方招商引资打出的都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甚至零地价招牌,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来吸引资本,而且很奏效,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两年,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劳动力和土地越来越短缺而资本则越来越过剩。中国进入了资本过剩时代。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6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传统就业方式难以吸纳过剩劳动力供给时,灵活就业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内有学者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美国一些媒体也声称,随着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工资将大幅上涨,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也会上涨,进而将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尽管工资上涨与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由于价值转形而存在一定关系,但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即便存在也与国际社会的通货膨胀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滥发货币救市和掠夺世界人民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要对国际社会的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负责。  相似文献   

14.
向松祚 《经济》2007,(4):34-34
今日中国货币政策乃至全部宏观经济政策之焦点,是所谓"流动性过多".人民银行最近频繁调高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显然旨在抑制流动性过剩.而国际收支不平衡,被公认为中国流动性过剩之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5.
蔡昉  都阳  高文书 《经济研究》2004,39(9):18-25,47
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 ,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呢 ?首先 ,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 ;其次 ,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 ,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推动高就业产业发展 ,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何时到来的讨论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从二元经济视角、人口转变视角、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库兹涅茨转折点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是否存在大幅度下降及农业工资率是否存在大幅度上升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进入刘易斯拐点;虽然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转变优于经济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只要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就会抵消人口红利拐点到来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对中国是否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受限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政策易于满足产出需求,但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明斯基等人提出的最后雇主就业理论认为政府可通过直接雇用劳动力和营建劳动力缓冲储备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劳动力缓冲储备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在逆周期的扩张和收缩中可起到稳定需求、改善供给的作用。最后雇主计划设计了一种政府与市场互补、互动的二元就业模式,使需求管理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就业需求,它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高劳动参与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就业市场可望容纳这一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将给部分农产品供给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民工回乡就业则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要求稳定转移与难以实现定居、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与培训远不能满足需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与农业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等三大矛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为总量过剩,结构短缺。在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一直被认为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对于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发展规模、技术进步类型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增量将对行业间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偏向性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性的技术进步类型和瞄准性的政策扶持方案,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国家,尤其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面临着新增劳动力、国企下岗分流劳动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三个方面的巨大就业压力,就业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笔者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创造就业岗位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