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词作为重要的语序参项之一,与形容词、名词、动词等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蕴涵规律。Greenberg 45条共性中的第21条是对副词与其他词类关系蕴涵共性的描述。参考对世界六大语言区域中大部分语言的语序调查,发现英语中词类的语序等级(可别度)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但汉语词类却体现出汉语与英语四分词类划分的不一致性以及词类语序可识别度的不同。汉语的主观性以及重叠、双音等形态对词类的转换作用,将汉语划分为大名词和饰词两大类,其中大名词涵盖名词和动词,饰词涵盖形饰词和副饰词两类。汉语词序层级是:大名词>饰词为第一层级;名词>动词,形饰词>副饰词并列为第二层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有意味、最为特殊的现象,即是名词语句的存在。它脱离了常见语法中的谓语动词和形容词,亦不需要连词,却能创造出极有韵味的效果。南朝五言诗在名词语句句法上的发展与开拓为唐诗繁荣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唐诗在此基础之上的深化和升华则是唐诗走向诗歌巅峰的重要因子。本文拟从名词语句句法方面探究南朝五言诗名词语句对唐代五言诗名词语句的影响,通过对比南朝和唐朝诗歌中的普通名词句、时地名词句、不平行名词句,深入分析总结唐代五言诗对南朝五言诗名词语句句法的沿革。  相似文献   

3.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主-被动动词的独特语法现象,以大量的例句浅析了此类动词在句法,语义及表现形式上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一类特殊动词的用法,有利于对句子进行正确的语法分析;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语属于非形态变化语言,各类词充当各种句法成分时,词形并不改变;而汉语语文词典一般都不标明语词的词性,这就使人们在掌握词性、划分词类时会遇到一些麻烦。尤其是词的兼类现象,更使初学现代汉语的人感到棘手。在现代汉语中,人们根据词的语法特点进行分类,把语法特点相同的词归为一类,这就是词类。每一类词所共有的语法特点,就是词性。简而言之,词类就是词  相似文献   

5.
短时义副词"蓦然"在句法方面具有可以修饰多种动词性成分、状态形容词、名词以及"蓦然回首"的典型固定搭配特征。在句型选择方面,"蓦然"的空间动态性和主观性呈现出对"被"字和"把"字句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6.
现代书面汉语受英语外来词的影响,语言内部发生了变化。其表现形式不仅是新词的出现,还有一些句法变化。有证据表明,书面汉语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用法不符合汉语的句法规律,但与英语句法规律相吻合。论文从词类转换、语序、功能词三个方面对句法层面的英语武汉语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体现程度量的语法手段主要是程度副词。其主要功能是对形容词及部分动词所具有的程度义特征进行定位或使连续的程度量有界化。本文在对《战国策》中程度副词进行客观界定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所隐含的比较义做了简要探讨。认为《战国策》的程度副词系统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词类系统,基本可以反映先秦程度副词系统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8.
隐现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独特的结构,用来表示某处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其基本的句法结构是:时间/处所名词+非宾格动词+无定名词。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运用移位的复制理论(CopyTheoryofMove-ment)和探针一目标匹配(Probe-GoalMatching)的句法操作,能够充分解释现代汉语隐现结构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思维方式及英汉语言形式的巨大差异迫使翻译工作者不得不时常在语言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二者之间徘徊。而动词名词化现象就是在这种翻译选择中出现的结果。本文从论证动词名词化的成因出发,分析了动词名词化的类别和特点,并试图揭示这种翻译现象背后的规律,以期对外语学习者、特别是汉英翻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学习者的句法发展表现为VP、TP和CP三个阶段。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学习者心理语法的发展,母语迁移和普遍语法是影响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句型研究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一个既简明合理,又能揭示汉语构造的规律和特点的句型系统,是语法工作者必须面临的任务。一个具体、合理,适合于教学的句型系统,应由四个层级组成,即单句与复句;单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主谓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和叹词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12.
英语同义词辨析经常困扰着英语学习者。以同义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例,分别选取一组同义词,从概念义,内涵义,语法义,文体义等角度进行多维辨析,旨在探讨不同词性同义词辨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优选论诞生于音系学领域,现在OT的理论原则和分析方法已用于句法等语言的其他研究领域.真正成为一种普遍的语法理论。这些普遍语法理论是一系列可违反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排列顺序,也就产生了不同语言的不同句法形式。本文试图用优选论来分析汉语倒装句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日语的词性转化进行探讨,分析日语动词的名词化现象,对日语中常见的动词的名词化现象进行研究,并阐述动词派生名词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从词素着手,理解英语形式与意义变化的内在联系;语法教学以名词、动词和连词为核心形成语法语块和链条,然后在具体的语篇中加以应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语法形成整体印象而且能够彰显英语的内在之美。  相似文献   

16.
分词经常做形容词,因此它们也叫做动词性形容词,它们有形容词的一些特性也有动词的一些特性;动名词是由动词变化而来,它仍一方面保留着动词的某些特征,用以表达名词所不能表达的较为复杂的意念,另一方面动名词在句子的用法及功能类同与名词。但是分词可以用做副词,动名词只可以用做名词。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与汉语在各自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即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表达,句中少用动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动词可以充当很多成分。论文分析了两种语言的表达特征,并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利用静态与动态相互转换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出发,对副词“只”进行了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副词“只”的主要功能是用在动词性成分前起限制作用,有时也用在形容词性成分、体词性成分、分句前起限制作用;在语义平面上,副词“只”的语义指向比较复杂,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可以在复句中指向分句;在语用平面上,副词“只”的主要功能是强调语气和限制范围的,有时也能协调音节。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歧义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现象:无论词汇还是句子,意义都可能不止一个。本文重点介绍英语写作中发生句法歧义的各种情形,并对Chomsky的“Flyingplanescanbedangerous这一句法歧义代表例句进行句法分析,并就写作时如何避免句法歧义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提高英语交际的水平。二句法歧义产生的各种情形情形一:形容词+名词所有格+名词。如:astupidgirl’sidea.令人头痛的地方就是这个形容词“stupid”,它究竟是修饰所有格形式名词girl,还是修饰第二个名词idea呢?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形容词能够修饰其后一直到复合词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20.
语法隐喻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欣雄  王波 《企业家天地》2009,(12):184-185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对语法隐喻,人们有多种研究和界定方法。由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意义渗透到语法结构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