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据国家统计部门数字,1949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4.68亿亩,人口5.42亿,人均耕地2.7亩。三十多年来,每年占用耕地面积约1250万亩,累计占用4.7亿亩,同期开荒4.9亿亩,二者相抵,耕地面积略超过建国初期。但人口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耕地下降一半。预测到2000年耕地还将减少1.5亿亩,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一点。人越来越多,而耕地越来越少已成定局。人均耕地少和耕地的人口负载过重,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人口在增长,耕地在减少,为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迅速把我国粮食生产搞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4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的18.31亿亩净减少460.2万亩。说明我国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不足1.4亩。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调查面积中,农用地98.58亿亩,占69.1%;建设用地4.85亿亩,占3.4%;未利用地39.17亿亩,占27.5%。2006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87.8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耕地251.0万亩,比“十五”年均建设占用耕地减少24%,往年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136.8万亩);灾毁耕地53.8万亩;生态退耕509.1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60.3万亩。这四项共减少耕地1011.0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动态演变是指人类为了满足需要对土地采取调控措施,土地的生物物理形态如森林、草地及水域等随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动而发生的变化.目前,河北省耕地面积9474万亩,比10年前减少了826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4亩,耕地资源形势严峻.近些年来,河北省林地及绿化建设步伐虽在加快,但当前人均有林地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排在全国26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均仅一亩多耕地,在世界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列倒数第三位,相当于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12,世界平均数的1/4.我国正面临着每年耕地减少四五百万亩、人口增长一千四五百万的严峻局面,耕地资源正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苏州市人均耕地仅有0.8亩,约为解放时人均占有量的44%.统计资料表明,从1949年到1994年的46年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113.34万亩(其中近10年占46%),超过了昆山市和苏州市郊区现时耕地的总和.这是有形的耕地减少.另一方面,47年间,全市人口净增232.83万,等于无  相似文献   

5.
一、峰峰矿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一)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土壤肥力不足。全区土地面积共48.3万亩,人均1.2亩,耕地18.6万亩,人均0.45亩,低于全国人均土地15亩,耕地1.5亩的水平。据统计,从1952年到1985年,矿区耕地面积每年递减1.7%,年均净减4000亩,由此人口负  相似文献   

6.
一、永定县发展高优农业的回顾 永定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土地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59万亩,耕地33.5万亩,人均耕地0.8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9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619亿元,比1980年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O49元,比1980年增长3倍多。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县委县府认真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坚持山头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因素。我国平均每人占有耕地1.7亩,只相当于世界水平人均占有量的1/4,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到13亿,耕地面积将由现在的20.5亿亩减少到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到1.5亩。我国耕地不仅数量有限,质量也较差,优质良田仅占22%,中低产田占78%,总耕地中有59%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耕层较浅的土地占26%,土地板结的占12%,故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优势,纯属资源高强度约束型。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耕地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敏 《经济论坛》2002,(3):40-40,43
据统计,1998年河北省耕地面积为649.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为43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7%。但是,河北省73.2%的人口炎农业人口,1998年全省人均耕地仅为1.49亩,居全国第10位,这表明,河北省耕地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9.
赣南地区位于北纬24°29′~27°09′,处在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脉,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的交汇地带。地区辖有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安远、龙南、定南、全南、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十七县和赣州市,土地总面积39,08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4%。1982年全区总人口634.8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18.63%,其中:农业人口561.5万人;耕地面积54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不及1亩,低于全省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大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耕地面积也在急剧减少,耕地保护的形势愈益严峻,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自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49年的2.71亩减少到1996年的1.16亩。据统计,1978-1997年耕地面积净减少465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道路应考虑四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闪光 《经济论坛》2004,(21):152-152
一、要考虑我国耕地极为稀缺的因素。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测算,养活一个人需0.7亩耕地,也就是说人均耕地不能少于0.7亩。联合国制定的人均耕地警界线为0.8亩。然而我国2000多个县中,就有666个县人均耕地小于0.8亩,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即使这样非农用地仍然有增无减。1996-2003年连续7年,我国耕地面积以年均1400万亩的速度递减,7年间中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2003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1万亩。耕地剧减同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有关。现在我国居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耕地形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许多事实证明人们对此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我省耕地相对人口來说是紧缺的省份、但对耕地却不那未珍惜、管理较为松散、到1986年底全省人均耕地只有1.2亩,比1957年人均2.24亩减少了46.6%。今后随着人口一时不可逆转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发展,基本建设用地必然增加,伴随经济改革引向深入,农民生活水  相似文献   

13.
集约利用有效开发--基层土地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人口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供应呈现稀缺性的特点。拿无锡市惠山区来说,2004年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57亩,远低于我国人均1.43亩的水平,更低于联合国规定的0.8亩警戒线。为保证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必须保留足够的耕地,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作保证。现实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礼龙 《技术经济》2001,20(10):26-27
耕地是人类宝贵的稀缺资源和一类特殊的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逐年减少的严峻态势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据统计,1949-1957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4%,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6%;1957-1978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1%,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9%;而“六五”期间到“八五”期间,15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2.24亿,耕地却净减少735.27万公顷(合1.1亿多亩)。为了保护有限耕地资源,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战略目标。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求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指出,“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使全国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保护耕地资源,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在实践中却被僵化的理解、扭曲的执行。尤为痛的是,在生态环境已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在自然界对人类幼稚行为报复的强度逐渐加大的现实面前,竟然有一些土地问题专家、学在有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上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相似文献   

15.
1982年以来,广州郊区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荒山联产承包。这是郊区当前贯彻党的十二大路线,贯彻郊区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实现农业翻两番的带有战略意义的事业。广州郊区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东和东北是丘陵山区,面积526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47.6%,山区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很大。为了进一步扩大副食品生产基地,生产更多鲜活的农副产品,满足市场需要,联产承包开发荒山非常必要。广州郊区的最大特点是人多田少,劳力资源丰富。郊区1950年有耕地78.0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9亩,到1980年,只有耕地49.0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8亩。随着城市发展,国家征用土地逐年增多,现有耕地  相似文献   

16.
推进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完善农村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l.我国人地矛盾要求我们必须节约用地。我国现有人口已超过12亿,据《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预测,我国未来实现零增长时的峰值将达到18.90亿。与此同时,我国耕地继续减少。据保守估计,每年约减少耕地200万亩,2030年将减到13.57亿亩,按16亿人口计算,人均耕地将从1994年的1.19亩下降到0.84亩。若以国家统计局等部门预测为准,21世纪40年代全国耕地面积稳定在17亿亩左右,按18.90亿人口计算,人均耕地为0.899亩。以上两个人均耕地…  相似文献   

17.
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与城市毗邻的地区,出现了一种介于城乡经济之间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城郊经济,它是农村中较为发达的一个区域经济。其显著特点是受城市幅射影响,乡村企业比较发达。但是,乡(镇)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建设用地基本处于无计划、无标准、无统计的混乱状态,加之建房热,造成了市郊优级区位土地需求膨胀,耕地面积锐减,土地严重失控,无地农民逐年增多。据有关资料记载,太原市北郊耕地面积由解放初期的318,134亩降至176,000亩,40年共减少142,134亩,平均每年递减3,553亩;而在同期,全区人口由70,346人增至167,619人,平均年递增2,431人。即,建国以来,北郊耕地面积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而人口却以2.1%的速度递增,耕地和人口呈现的剪刀差,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一、转变用地方式的提出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提出,是基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目前,我国耕地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为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南通市人口773.79万人,现有耕地691.4万亩,人均耕地0.89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保护和用地需求的双重矛盾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加强土地与人口问题,特别是耕地与吃饭问题的研究,在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中国显得十分紧迫。为此,本文试对南通市跨世纪人均耕地动态平衡问题,略陈管见。 一、历史和现状 据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表明,早在5000年以前,南通市西北部的海安一带业经成陆。南北朝时期,南通开始有人居住和耕作。唐宋时期,大批逃亡和流放者飘流定落南通开拓垦植,以及一些官僚地主、富户豪绅陆续来南通聚居,南通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耕地面积日益扩展。随着南通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种植业的兴起,到了明末,南通已有人口82000人,良田(耕地)万顷的记载,人均占有耕地约12亩。这是南通历史上人均占有耕地量的辉煌时期。嗣后,南通人口增长年复一年大于耕地增长,人均占有耕地量始呈斜线下降。清代前、中叶,南通人均占有耕地量下降态势尚较缓慢,清末与民国时期,一方面,日美帝主义侵略势力为了攫取更多利益和欺骗迷惑国民的需要,在南通修筑了一些公路、码头和创设了一些教堂、医院、学校等宗教慈善机构;另一方面受西方实业兴国思想的影响,近代民族实业先驱者张謇为发展民族工业,在家  相似文献   

20.
一、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不可持续。 我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仅有的土地资源中,其中尚有大部分是没有办法开发的地域,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更加稀缺。而且存在资源的浪费与流失。据统计,由于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损毁,至2005年10月底,中国耕地面积已减少为十八点三一亿亩,人均耕地下降为一点四亩。近10年,失地农民达到四千多万。近些年,尤其是城市房地产的开发实际已经占用了大部分的市郊耕地,土地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