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孟管 《经济师》2002,(3):268-269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靠培养 ,培养在教育。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企业的培训教育的确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过去是企业大包大揽 ,现在是适应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实现这一转变 ,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通过这一举措 ,使培训教育逐步向市场化、自主化、增殖型方面发展 ,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银行扬州分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努力为地方经济服务,特别是为规模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树立规模经济观念,明确了服务的目标和重点 (一)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认真确定规模企业的投向。扬州中行针对市政府下达的《关于发展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意见》,排出了扬州欣欣食品有限公司、汽车塑料件制造公司等26家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对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传统的金融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高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专业基础性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其定义和分类均有所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今.市场经济时代对"人才"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问题的研究成为人力资源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人才问题研究的主要课题.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效益,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得方向发展,理工结合、文理结合,人文、社会已经成为整个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成为未来专业改革的趋势.因此,高校教育的专业口径要进一步拓宽,着重培养复合型、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要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就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体系.本文指出传统行政型高校教学管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朝着适应性科学思维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医院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卫生事业的自身规律。在市场经济中,医院要面临自负盈亏,要实现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卫生事业发展模式,即按照福利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服务模式。要达到这个目的,医院就必须不断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经济核算,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本体职能是育人,高等学校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有用之才.社会对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认可程度,是检验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贴近社会的发展需要办学,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素质教育是解决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这种经济体制的人才这一课题,已成为有识之士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也是笔者要探讨的。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它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所需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规模、结构、规格和质量,必…  相似文献   

9.
刘昌华 《发展研究》2007,(11):103-104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培养人的一项社会活动.为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必须辨证统一地处理好几项关系.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村级领导人才开发刘庆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广大农村带来了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机遇。尽快开发一批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领导人才,是农村党的组织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村级领导人才究竟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投资、资本市场不完全与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决定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水平具有不同的收益率。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发展中国家的家庭往往存在信贷约束。因此,通过发展教育来缩小收入差距需要配合资本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多层次递进式的,经过多次甄别筛选,将劳动力纳入高低不同的生产力群体;教育也是多方向发散式的,当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会接受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掌握不同的生产技能。这样,教育甄别筛选出高生产力者,并使其具有不同的生产技能,确定了劳动者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及在求职序列中的排位,决定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最初定位点,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初步配置。本文在研究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对劳动力的甄别配置模型,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甄别配置功能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新的世纪,素质教育将完全融入知识经济之中,并成为其重要的生产力和经济力。素质教育通过对知识创新、知识消费和知识流转等多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其强大的生产力功能。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要教育经济理论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是构成西方教育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教育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本文分别从理论产生背景、理论主要内容及政策主张等方面来分析和比较这三种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王殿华 《经济地理》2006,26(6):908-911
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想,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形式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前苏联模式。苏联解体后,传统的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俄罗斯的经济地理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理论。文章论述了苏联及俄罗斯生产力布局规律及原则等理论的演变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布局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es in relative earnings of worker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in Vietnam. Using a simple demand‐and‐supply framework developed by Katz and Murphy (1992 ), it was foun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demand for better‐educated male workers in particular appear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earnings differentials between workers of different education groups. Education reform to better suit the needs of the post‐reform emerging market, on‐the‐job training for workers and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are some policy options that hold the key to reducing wage ine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 groups.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专毕业生作为国家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专业优势。但是,就目前我国中专生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许多学校并没有将这部分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其专业、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很多中专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优势无从体现。因此,这些学校应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的职业道德理念,使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Min Wang 《Economic Theory》2014,55(1):135-159
This paper studies optimal education policies under endogenous borrowing constraints in a standard life-cycle model. In a closed economy, a policy that appropriately bundles an education subsidy with an old-age pension can restore the complete market allocation. Such a policy also removes persistent indeterminacies and endogenous fluctuations that exist in its absence.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a similar policy may restore the complete market allocation for a wide range of parameters, a range much wider than previously believed. These results broaden the rationale for a two-armed welfare state (education and pension) to a large class of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study how the attitudes toward higher education may affect labor market outcom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different educational attitudes are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ces in the wage differential among countries. Using a matching model with two types of workers and firms,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wage differential and the workers’ welfare, namely, that an economy that is less willing to educate itself will display a lower wage differential but will lose in terms of welfare. Moreover,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we show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welfare due to this disinclination to study can be offset by increased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All things considered, policy makers ought to keep in mind that both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higher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can lead to improved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his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但目前新型农民“供给不足”。从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发展中等教育。农村中等教育发展失衡受众多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是政府应从教育制度上做出调整;其次是要在教育投资上做出调整,改变农户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农村教育改革首先要克服现行高中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相分裂的弊端,政府除应从制度上规定和引导其均衡发展外,还应逐步实现农村中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促进城乡教育、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