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创新动力机制是创新的关键,也是我国技术进步实践中的最薄弱环节。本文把现代经济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环境的理论框架。作者认为,技术创新是一种企业行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创新动机和创新需要,它取决于企业目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效用三者的耦合程度。追求发展和中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是形成创新动机的最佳企业目标,而决定企业目标的基本因素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本文认为,企业创新动机又要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才能激发为创新行为。创新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技术推力、市场刺激与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先讨论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模式,然后通过对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基于竞争对手而对技术创新的收益预期,而基本动力来源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有企业内部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外部资源约束;外部环境因素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政策激励。最后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文化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促进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认为,文化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创新意识不强、企业资金不足以及侵权现象普遍等。文化产品是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产品,其需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与其它企业不同,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仅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内在推动力,还来源于消费者的外在推动力,并且这两股动力受制度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是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长期积淀,我国区域文化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的区域文化会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及地方政府行为决定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宏观及中观环境,我国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为对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都有深远影响.研究证明,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对区域文化、区域政策共同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具有很强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特别是以技术换市场战略的效果不佳,根源于中国经济转型期宏观环境和微观机制方面的诸多因素导致了企业技术行为的短视。加快中国技术创新,必须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技术发展中的自觉行为,而从宏观环境和微观机制方面消除导致企业技术行为短视的根源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作为一类特定行为,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本质一致的明显行为特性。文章扼要总结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五个基本特性,即相对优势性、不确定性、风险性、一致性和复杂性,并且指出这些特性与创新中企业与环境有关变量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并且在创新全过程中,它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主义企业行为,是指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在内在动力结构驱使下,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般程式与趋势。企业内在动力结构总是表现为企业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表现为实现企业目标的约束条件,因此,企业行为又可概括为企业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目标的经济活动常态。企业的内在动力结构和外部环境,即企业目标和约束条件,是在既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下,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国有大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根本保障。在技术创新体系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实践,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其技术创新内在规律,构建了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识别了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内外部因素,并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对国有大企业管理机制和完善国有大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目标论     
<正> 企业行为是企业在内在动力结构驱使下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要透彻理解企业行为,必须首先搞清企业动力结构;要矫正企业不符合一定效益标准的行为,也必须从企业动力结构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寻根溯源,才能对症下药。由于在现实中企业动力结构总是以企业行为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们通常把探讨动力结构等同于探讨企业目标。这里的企业目标不是指企业在某一生产阶段或经营环节上的具体行为目标,而是指在具体目标背后主宰其形成与变化的更深层次的终极目标。本文试以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为样本,对反映其动力结构的终极目标作些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1、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中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这一过程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当该新产品实现其市场价值后,市场又会推动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同理,中小企业的成长期和壮大期也是如此。在现实中,由于企业内在动力不足——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未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基于493份领导—员工配对问卷,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探讨领导—员工4种目标导向匹配模式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领导—员工目标导向差异性匹配相比,领导—员工目标导向一致性匹配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在领导—员工目标导向一致性匹配情形下,与领导绩效目标导向—员工绩效目标导向匹配相比,领导学习目标导向—员工学习目标导向匹配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在领导—员工目标导向差异性匹配情形下,与领导学习目标导向—员工绩效目标导向匹配相比,领导绩效目标导向—员工学习目标导向匹配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越轨创新在领导—员工目标导向匹配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晨光  张永安 《技术经济》2013,(3):41-45,55
从定义、目标、特点、内容、受体、功能、工具、要素的角度,对创新科技政策、创新政策、科学政策、技术政策进行了对比,指出创新科技政策更能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给予引导、规范和扶持。梳理了创新科技政策的作用要素及其作用路径,并归纳出企业响应创新科技政策的4个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得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必须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即生态化技术创新的观点,并在探讨传统技术创新机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保险业服务创新现状分析——基于浙江省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家在浙保险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创新的目标与战略、创新的类型、创新的机制等方面对其服务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大型保险公司更加注重强化管理基础,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中小型国有控股保险公司继续加快网点建设步伐,实现超常规发展;外资保险公司则充分利用其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局部地区或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二,各保险公司在深化传统渠道的同时,不断加大了创新渠道的力度。第三,在未摆脱价格竞争的同时,我国保险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向产品、服务、管理、品牌、技术等全方位延伸。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提高创新绩效、增强行业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知识共享时代,联盟组合构型成为现代企业实现知识共享、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路径。为探明联盟组合构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共享变量,构建反映联盟组合、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知识共享三者关系模型,以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联盟组合规模、多样性和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联盟组合构型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寻找联盟伙伴,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知识共享。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联盟成员彼此信任度,建立稳定的知识共享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崔松虎  金福子 《技术经济》2007,26(10):4-7,45
技术创新区域的成功技术转移,不仅可以造就众多成功的优秀企业,还可为整个国家的区域创新、险企集聚注入新机。韩国大德R&D特区的确立,是否达此目的?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标导向会对员工行为产生指引和影响作用。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引入知识共享和知识隐藏两个变量,考虑情境因素的影响,构建多类别成就目标导向通过双路径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不同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学习目标导向和绩效趋近目标导向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知识共享起中介作用;绩效回避目标导向负向影响创新行为,知识隐藏起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氛围调节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SECI模型的企业集成创新运作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创新与知识创新皆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将二者结合起来,用知识创新基本原理分析集成创新运作机理的研究还不多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集成创新的知识内涵,集成创新即是知识主体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集成的方式对创新资源进行再组合以创造新知识,并将之进行物化的过程.基于知识创新理论剖析了集成创新的循环过程并建构了集成创新过程模型,集成创新的每一个循环都包含有目标设定、概念开发、概念解析与演化和概念物化四个基本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往复构成了集成创新的知识螺旋运动.  相似文献   

19.
银行服务创新战略分析:基于浙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银行服务创新战略问题,采用简单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在浙银行为研究样本,对创新目标、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和创新领域四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的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银行服务创新战略:总体上,浙江银行业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创新目标进行有意识、系统化、基于市场信息的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战略,进而实行产品创新;其中,非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以扩大市场份额为创新目标,采取定制化战略模式;在创新领域上,非国有银行重视产品创新,区域性银行重点进行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个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中国情境下上海319位企业成员为调查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制路径,检验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任务冲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对知识获取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在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任务冲突在目标互依性与知识获取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任务冲突调节知识获取在目标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在高任务冲突情境下,该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员工创新行为理论体系,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寻求更多管理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