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然力在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不可或缺,一切生产力都可归结为自然力,自然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素和生态源泉。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力造成的严重伤害,向世人敲响了保护自然力的警钟:自然力是稀缺的有限的,要节约自然力;认识和尊重自然力规律,减少自然力的报复;发展循环生产,高效利用自然力;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增加自然力的有效供给;实现自然力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要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华西 《现代财经》2004,24(12):74-76
传统生产力要素观点存在一定缺陷,应从“力量”的角度来考察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要素不应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是体现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认知力、攫取力、制造力和创新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应是生产力要素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创造生产力要素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劳动力、科学技术力和自然力;第二是生产资料;第三是管理。人作为第一生产力适用于一切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适用于当代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教育可以使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将一般的生产劳动者转化为知识员工,从而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教育将科学技术渗透到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当中,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生产力决定教育,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而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构成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投入要素和表现要素劳动产品两部分组成。这样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含义,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有示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层次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继瑞  黄善明  汪锐 《财经科学》2005,23(5):127-133
生产力理论随着生产力的演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基础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一层次,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二层次,管理与信息作为组合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三层次.生产力三个层次的要素各有其特殊功能,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动态创新的现代生产力系统.  相似文献   

7.
论生产力域     
本文提出了生产力域这个全新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体系。生产力域分为个别生产力域和人类生产力域,个别生产力域是人类生产力域中具体的从而是有界限的生产力域,全部个别生产力域构成整个人类生产力域。生产力域可以划分为三个结构层次:先进生产力、众数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生产力域的发展就是一个由落后生产力向众数生产力,众数生产力向先进生产力的不断上升的运动过程。收缩性和扩散性是生产力域的两个基本性质,随着时间的自由至今,扩散性“自然力”由强趋弱,收缩性“自然力”由弱趋强。在几何意义上,生产力域是收缩性和扩散性两种方向不同的“自然力”相互作用所围成的范围。传统生产力理论所看到的只是这个范围中的平均生产力线,它实质上是组成生产力域的无数多个同心园的园心。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9.
张敏  柳亚 《当代经济》2007,(11):129-130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需要研究生产力各要素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并根据其自身的要求来判定发展对策。一、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实的生产力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因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一类是渗入、体现于前者的非实体性因素,即科学技术、经济信息和生产管理等。从目前晋城市农业生产力各要素的现状、组合方式和动态变化来看,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业科技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农业科技发展作为一个过程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规律性,即:①生活资料需求、生产资料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等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②清除或缓解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瓶颈”制约,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突破口;③提高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的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是它业科技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体育在提高劳动者身体、文化和心理等素质方面的作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和工作能力,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现代生活的要求,从而促进发展社会生产力。体育为社会造就了体质强健的劳动力大军。体育是每个社会成员实现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和系统科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对"社会生产力"范畴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生产力大小、生产力方向、生产力结构"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这一新的社会生产力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划分,列出了反映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表",为驾驭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思路。本文在运用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在本质上是物体的运动。生产力的转移点正是基于生产力的本质而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的转移点由输出点和输入点构成。输出点位于劳动资料上,是劳动运动输出劳动资料之点。输入点位于劳动对象上,是劳动运动输入劳动对象的输入之点,它不仅是生产力的产生之点,而且因位置不同而影响生产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精神发展维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精神是建基于现代生产方式之上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是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及推进物,更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路径。企业家的历时性,市场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动性都决定了企业家精神必然具有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ources of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he Italian regions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04. Five economic sector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productive specialisation and sector inefficiencies. Labour productivity change is decomposed into five components by means of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ices: intra-sector efficiency change, composition efficiency change, input-biased technical change, magnitude component technical change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Using bootstrap procedure, the components of labour productivity changes are statistically tested. Efficiency analysis shows that productive specialisation is not a source of inefficiency and efficiency gains can be obtained by sector-specific policies. Thus,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improvements in efficiency in each sector of activity rather than reallocating resources among sectors. The results of the decomposition by sectors reveal heterogeneous sources of growth. The total economy has shown evidence of non-neutral technical change 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d capital using technical change. The analysis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labour productivity growth is complemented by an analysis of β-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17.
Vulnerability to reduction of natural capital depends on defensive substitution possibilities that, in turn, are affec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other productive factors. However in several developing countries asset distribution tends to be highly skew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se elem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considering an economy polarized into two classes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ylized facts: income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rural poor is highly dependent on natural resources; labour remuneration in rural sector represents the opportunity cost for wage labour; the rich can partially substitute natural capital with physical capital and wage labour. In this context, agents differ for feed back mechanism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ir choices of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cs. Moreover environmental depletion may trigger economic transition, but the structural change is likely to result regressive.  相似文献   

18.
Standard theory for cross-country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assumes all countries use the same factor inputs in production. This assumption is violated when including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oil, gas and gold, because countries do not extract the full set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olution by viewing it as a “missing goods” problem and assigning missing inputs a reservation price equal to the world resource price. We show that this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relative productivity levels for countries heavily reliant on natural resources for generating their income. Under our new productivity measure, resource-rich countries are no longer uncommonly productive.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建国前和建国初,毛泽东是很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可惜这个思想未能长期坚持下去。邓小平不仅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在新的历史阶段,江泽民、胡锦涛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如何推动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数据要素的供给、流通和使用仍存在卡点堵点,突出表现为缺少有效的生态连接主体和价值共创机制。平台企业是数据要素向生产力转化、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有力主体,但鲜有研究关注到平台企业如何发挥资源、技术与场景等优势,以新机制加速数据要素向重大场景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本研究立足于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新要求和短板痛点,基于场景驱动创新理论,系统论述平台企业牵引多维场景和多元主体构建数据要素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主体,推动形成数据要素“收-存-治-易-用”价值链良性循环,加速数据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理论逻辑。进一步,结合典型实践提炼总结平台企业构建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转化“生态飞轮”的4个实践路径,旨在以平台企业这一新质主体,探索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数据要素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释放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价值,赋能千行百业万企场景创新,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