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国之理财,“计”将安出?翻开六月下旬的报章,醒目位置上,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国家审计署围绕国家财政和经济工作中心,对促进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配合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及建议。这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国家审计机关第一次走上前台,高度俯瞰中国,关注经济生活。国内主要媒体第一时间全文发布审计长对全国人大的报告今年似乎是第一次,为此值得高度关注,因为公开透明正是政治文明的标志。在审计报告中,重点揭露了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东方企业家》2008,(4):17-17
1985年9月,时年42岁的李金华从陕西调任进京.担任审计署副审计长,从此开始他20余年的审计生涯。1998年,升任审计长。1999年6月,向九届全国人大做《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作为他第一次的公开审计报告,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自此之后,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总会引发令全社会沸腾的“审计风暴”。正是在李金华的力推下,  相似文献   

3.
"审计风暴"已经刮过将近一年了,有个问题不知大家想过没有,那就是"风暴"究竟是谁刮起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的确还需要讨论一番-- 有人说,"审计风暴"其实是因媒体炒作而刮起来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李金华审计长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每年都揭露了经济领域一些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每年都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称赞,为什么唯独2004年才掀起"审计风暴"?这就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审计长向全国人大作审计报告是法律的要求,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是审计的天职,本来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不是媒体的炒作,象以前年度一样,就没有什么"审计风暴"了.有人还以李审计长在"风暴"初期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为依据,认为李审计长起初也不接受"审计风暴"之说.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审计风暴"越刮越猛、越刮越大之后,李审计长才不得不改变初衷,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4.
范炜 《审计与理财》2004,(11):14-15
2003年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时,曝光了一批违规大案。国家审计署拉开全国第一次“审计风暴”帷幕的同时,审计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也正式启动了国家审计署2003年到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在我国要建设以绩效审计为主体的政府审计。今年6月23日,李金华再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又掀起了一场比去年更猛的“审计风暴”。  相似文献   

5.
2003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2004年,李金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再次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中央一些部委赫然在榜.随即中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大量相关报道,一些门户网站还刊登了审计报告的全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以为,李金华审计长理应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首选人物.  相似文献   

6.
刘萍 《陕西审计》2005,(6):37-37
1999年以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出的“关于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都因“问题严重,触目惊心”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审计风暴”。然而,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后,在公众对查出的问题及其落实结果关注程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审计整改工作将如何落实,落实的结果是否理想?国家审计署2004年的审计报告则再次显示“有些问题甚至是屡审屡犯”。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李金华审计长签署审计署第四号令,发布了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并于2003年5月1日起施行。它代替了1995年7月审计署发布的与此完全同名的规定(以下简称"95规定",此前审计署还分别于1985和1989年发布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为什么要发布新规定?新规定有哪些新内容?下面谈谈个人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审计》2006,(4):51-52
全国审计机关11年预算执行审计上缴财政1293亿,李金华审计长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部暑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整改工作,陈志刚局长向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9.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场"审计风暴",令公众看到了激浊扬清的希望,并对审计反腐寄予厚望.李金华难能可贵的"舍得一身剐"的清官形象,更让民众对他充满了钦佩.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审计报告准则对审计报告从形式到内容都作了较大改动。与以往的审计报告准则相比,新审计报告准则集中体现出形式清晰明了、会计审计责任明确、风险警示思想突出、与国际接轨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审计报告准则对审计报告从形式到内容都作了较走改动。与以往的审计报告准则相比。新审计报告准则集中体现出形式清晰明了、会计审计责任明确、风险警示思想交出、与国际接轨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观点荟萃     
到2008年审计报告原则上一律公开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称,审计署到2008年,希望使审计报告全部公开成为原则,不公开成为例外。李金华说,去年未公开的审计报告主要涉及两类问题,一是包含商业机密和国家秘密;二是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出问题的看法和定性有不同意见,公开的条件不够成  相似文献   

13.
张凤丽 《会计之友》2018,(1):137-139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颁布实施对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与决策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与关键审计事项界定介绍的基础上,对2016年我国新审计报告准则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首度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下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27日,刘家义审计长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关于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该审计报告不出意料地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于该报告,有的从制度层面进行解读,有的从控制层面进行解读,有的则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等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8月27日下午,刘家义审计长走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席,作了《关于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尽管从1999年开始,已经是第十次公开审计报告,这一次依然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公众对于审计报告的看法,《中国审计》杂志编辑部与新华网合作,进行了一项有关审计报告的民意调查。本次调查从  相似文献   

16.
8月27日,刘家义审计长的审计报告作出后,网络和报纸上相继刊发了一些评论文章。本刊收集整理了其中有代表性的9篇,现摘录要点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以来,玉林市玉州区审计局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试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新办法,由以往的送审计报告到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代之为邀请被审计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到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及审计组有关人员与其面对面座谈,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此举克服了以前征求审计报告意见时间长、沟通不畅的缺点,深受被审计单位的欢迎,也得到了政府领导的肯定。上图卢运惠局长(左一)征求被审计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下图审计人员深入和仔细地开展审计查证工作。新思路 新成效$玉州区审计局@钟永新  相似文献   

18.
1、审计体科。加拿大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有10个省和2个特别行政区,联邦和省两级政府是平等的台作伙伴关系。加拿大酋家审计分为联邦、省、地方三级.分属各级国民议会额导,人权财政均隶属于议会,审计主要向议会和公众负责,并在年度终了向议会提交综台审计报告,发表审计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于2016年12月23日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准则(以下简称新审计报告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于2017年1月1日起逐步实施.本文分析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在表述和内容方面的主要变化以及实施中的难点,并结合中国联通2016年审计报告分析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对审计实务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颁布的审计报告准则对审计报告从形式到内容做了重大改动,与以往审计报告相比,集中表现为形式更清晰明了,会计审计责任明确,风险警示思想突出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